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3 免疫失调 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8-17 浏览次数:7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需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增殖 B . 除核糖体外,HIV无其他细胞器 C . 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D . HIV不会通过蚊虫叮咬大量传播
  • 2. (2021高二下·长汀期中) 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切断其传播途径可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 . 共同进餐 B . 拥抱和握手 C . 性接触 D . 面对面聊天
  • 3. (2021高二下·周口月考) 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 .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C .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 艾滋病
  • 4.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 . 皮肤荨麻疹 B .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 艾滋病 D . 苯丙酮尿症
  • 5.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共同点是( )
    A . 具有传染性 B . 都是针对自身的细胞和器官 C . 属于免疫过强 D . 都是针对体外物质的反应
  • 6. 某同学遇到雾霾天就剧烈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天气好转后症状很快消失。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称为(   )
    A . 自身免疫病 B . 免疫缺陷病 C . 过敏反应 D . 非特异性免疫
  • 7.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某人感染了HIV,5年后被诊断出患淋巴瘤。最可能的原因是HIV感染后导致(  )
    A . HIV大量寄生在B细胞内 B . B细胞不能分泌多种蛋白质 C . 浆细胞数量有所增加 D .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
  • 8.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少数人对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过敏,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素噻唑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 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其家族中可能存在其他的青霉素过敏者 C . 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一定不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 D .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其在数十年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不会再出现过敏反应
  • 9.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的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 . 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 .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 10. 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 . 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C . 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D . 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 11. HIV病毒能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辅助性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CD4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 B .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没有细胞核等细胞器有关 C . HIV侵染胎儿的辅助性T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 . 向AIDS患者输入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 12. (2021高二上·滨海期末)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 . 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 . 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 . 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 13. (2020高二上·海淀期中)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 .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 14.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 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  VEGFR-3表示受体,VEGF-C表示其信号分子

    A . 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B . 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 的作用来实现 C . 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 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二、综合题
  • 15. (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 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A.正常免疫       B. 自身免疫病       C. 免疫缺陷       D. 过敏反应

    1.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 (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 (3)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细胞裂解。
    4. (4)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 (5)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 16.

    如图所示,科学家用CD4分子(T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修饰的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研究艾滋病治疗,“陷阱细胞”在体内可以“引诱”HIV识别、入侵,但不能复制增殖,并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其不具备 ,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2)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  . 设计“陷阱细胞”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

    (3)将“陷阱细胞”输入艾滋病患者体内, (填“会”或“不会”)引起自身免疫排异反应,为什么? 

    (4)“陷阱细胞”死亡后是被体内的 清除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