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次复...

更新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67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0·西藏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 具有全面渗透性。目前,在边界清晰、规则明确、任务规范的特定应用场景下(如下围棋)设计出的智能体表现出较好的专用智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专用人工智能、人机共存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发展过程。从符号主义、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提升认识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世界。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自主无人系统可以涉足人类无法到达或难以忍受的极端环境,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人工智能为人类改造世界形成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根据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 可将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以AI芯片和软件为框架的基础层;以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交互为主的技术层;以智慧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新业态,构成新的创新生态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工智能为人类管理自身构建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规范有序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通过对汇聚到一起的多种传感器感知到的社会公共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智能预警各种公共安全事件。比如,智能安防的视频结构化和生物识别技术大大降低犯罪率,借助“天眼”系统抓捕逃犯,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要解决其和固有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数据使用的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全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应坚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共同创造知识,共同分享技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

    (摘编自李元元《人工智能带来创新式发展》)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世界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影响。 B . 科学研究的牵引和应用技术的交叉是助力我们实现创新式发展的关键条件。 C . 作为人工智能创造的一种新工具,自主无人系统能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D .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从而来智能预警公共安全事件。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首先从科学、技术等四个层面介绍人工智能的特性,接着分述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B . 文章把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论证了人工智能为人类引入新范式,极大提升研究效能并形成新业态。 C . 第六段举了智能安防的例子,论述了人工智能非常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D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为两层:第二段为一层,第三至六段为一层。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B . 人工智能必将增强人类的四大能力:科学发现、认知外界、产业发展、社会治理。 C . 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与固有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 D . 各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将先进技术与他国共享,彼此会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毋庸讳言,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戳的生活之后,对于很多人而言,千余字的文章已是不能承受之长,3分钟已是最大阅读续航。有人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大家都读不下去,更不必说品读那些大部头的传统经典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数字阅读”、不假思索的浅阅读却在极大削弱人们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加剧着思维的浅薄。在“碎片化阅读”“快餐式浅阅读”中,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短期来看,人们可获取大量信息,但实则难以真正吸收其中养分,长期下去还可能使人变得更浮躁。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书的分量,在思想亦在品格。“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我们就不会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

    (摘编自张砥《“读屏时代”更需要深读静思》)

    材料二: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观点。叶老认为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

    (摘编自《叶圣陶: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材料三: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深度阅读,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如果所选书籍内容过于深奥,与自身理解能力严重脱钩,阅读是不可能走向深入的。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当我们将零散阅读的粗浅体验升华为主题阅读的凝神研究,阅读将不再只是睡前床头的鸡汤慰藉,而是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家园。

    (摘编自《从鸡汤到家园有多远》)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字阅读”的今天,很多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阅读,千余字的文章是其阅读的上限,3分钟阅读已是他们最大的阅读续航。 B . 叶圣陶先生提倡“读整本书”,他认为“整本书阅读”可以扩大阅读空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 在苏轼看来,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求学的人读书要有针对性,侧重性,才能达到求学的目的。 D . 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就必须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而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阅读只能算零散阅读。
    2.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数字时代的阅读现状,忧虑浅阅读会导致人们思维能力日渐退化,呼吁数字时代更需要回归传统深阅读。 B . 叶圣陶先生认为整本书阅读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精读与速读能力,以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好处的。 C . 四则材料侧重点不同,但都提倡“整本书阅读”,认为这是回归深度阅读回归经典阅读的最好方式。 D . 主题阅读不光是读书,而更接近于研究。如果我们只满足于零散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日渐贫瘠。
    3.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进行阅读?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大年三十,这是农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用袄袖子抹了抹嘴,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对我说:“把你那个唱歌匣匣拿出来,咱好好听一听。”我取出收录机,放他爱听的韩起祥说书。父亲半闭着眼睛,一边听,一边用手悠闲地捋着下巴上的一撮黄山羊胡子。说到热闹处,急促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哒板声响成一片,好像一把铲子正在烧红的铁锅里飞快地搅动着爆炒的豆子。父亲情绪高涨,竟也跟着老韩嚷嚷起来,手舞足蹈,又说又唱。

    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大搞基建,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咱家里就更别提了,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怎么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门市部的门却早已关了。过年,人家早下班了。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不过我来到后门,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敲门。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门。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我忙开口说自己是县上书记的亲戚,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胖头起先不相信。他打量了我半天,后来大概又有点信了。”

    “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我原来只想割二斤,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可是,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但那个胖干部还是明显地嘲笑书记的这个穷酸亲戚。他当然没说,我是从他脸上看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在街上,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是高家村的高五,穿一件烂棉袄,和我一块当民工的。他老婆有病,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他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给他撒谎说,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鲁迅《祝福》)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对比父亲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年代过年的情形,使读者在平静的叙述中看出人性日常美的素朴,以及那种无言的悲剧感和喜剧感。 B . 小说对父亲听说书的描写极富表现力,用“半闭”“捋”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听书时悠闲自得的样子。 C . 小说中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D . 小说注重从环境和小人物等方面让读者感受那个时代。作者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又通过父亲这个普通的农民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2. (2) 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把父亲的叙述作为主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 , 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B .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C .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D .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 . “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称其为光武皇帝,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C .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 . “青”“徐”指青州和徐州,是沿用我国上古时代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的称法。东汉时期已由九州演变为十三州。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俊年少有为,屡建战功。被刘嘉推荐给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强弩将军。在安次之战中,陈俊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敌军主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 B . 陈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他向光武皇帝献上计策,让贼兵一无所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 C . 陈俊勇武善战,功勋卓著。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后攻下诸县,平定太山。后又与耿弇再破张步,调任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 D . 陈俊忠于朝廷,治理有方。他善于抚慰贫弱百姓,表彰节义之士,约束军吏,不让他们干预郡县的事,受到百姓爱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②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口①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湖口”所见,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远眺云梦,最后注目孤舟离人,描绘出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B . 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有关星河高悬的描写,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C . 尾联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现了诗人自伤之意,念友之情。 D . 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几种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
    2. (2) 这首诗的“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 (2) 屈原《离骚》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
    3. (3)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了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________吗?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记者体验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最快的当属打“高的”。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逐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________设站,换乘十分高效。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压缩了换乘距离。

    入出发层,________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________。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      ),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明净。这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克超大平面材料运输等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实现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便利    云集    栩栩如生    一览无余 B . 便捷    汇集    美轮美奂    一览无余 C . 便捷    云集    栩栩如生    一目了然 D . 便利    汇集    美轮美奂    一目了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柱身则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B . 由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而柱身的金黄色则与屋顶一致 C . 柱顶的采光面是由多面透明玻璃构成的,柱身呈现金黄色,与屋顶一致 D . 柱顶是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B . 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减少了换乘距离。 C .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D .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今天似乎只有时令标记的意义,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它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在冬至祭祀祖先,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冬至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例如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水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

  • 9. (2020高一上·长春期中)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道佳肴,刀工、火候、吊汤、调味,处处讲究;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一杯清茶,香如幽兰,文人雅士,品之咏之,寻常百姓,啜之饮之,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涉及诗词、礼仪、音乐、技艺等。一壶美酒,清浊不同,饮法亦不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陶渊明得酒诗自成,文人借酒抒怀、寄情,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文化。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首次颁授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共和国勋章”。于敏、袁隆平、屠呦呦、张富清等8人被国家授予“共和国勋章”。于敏,“两弹一星”元勋,28年隐姓埋名,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依旧心系“稻香”,扑在田间地头,退休对他而言,尚且早呢!屠呦呦,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张富清,西北野战军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转业后深藏功名60余年,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扎根贫困山区,为民造福。

    请从以上人物中选择两到三个人物,形成有机联系,谈谈他们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和思考。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