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06:秦汉时期(一)

更新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11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

    A . 隶书 B . 楷书 C . 小篆 D . 草书
  • 2. (2017七上·高邮期中)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0七上·龙湖期末)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 . 外族入侵 B . 农民起义 C . 宦官专权 D . 外戚专政
  •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B . 西周 C . D .
  • 5. (2019·南京)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 . 分封诸侯 B . 广设郡县 C . 实施“推恩令” D . 设立“三司”
  • 6. 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
    A . 刀币 B . 铲形币 C . 蚁鼻钱 D . 圆形方孔钱
  • 7. (2017七上·常熟期中) 秦朝修建的长城,最东和最西分别到达(    )
    A . 山海关  陇西郡 B . 辽东   临洮 C . 临洮   嘉峪关 D . 临洮  鸭绿江
  • 8. (2020七上·江城月考) 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 .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 .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 9. (2019七上·来安期末) 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新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新疆,你可知道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 . 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 10. (2020七下·北京月考) 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汉朝    ③隋朝    ④唐朝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11. (2018·济宁)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18七上·兰考期末) 经典通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是( )
    A . 秦朝和西汉 B . 西汉和东汉 C . 东汉和三国 D . 三国和西晋
  • 13. “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②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③吸取秦亡的教训

    ④变法图强,建立县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0七上·朝阳期末) 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为秦朝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手段。它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科举制
  • 15. (2017七上·顺德月考) 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 . 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 D .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 16. (2017七上·芒市期中)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 统治者实行暴政 B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诸侯割据一方
  • 17. (2017七上·梅江月考)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经济困难 D . 人心思安
  • 18. (2017七上·咸阳月考) 电视剧《荆轲传奇》,讲的是秦王为统一天下而攻燕,荆轲想通过刺杀秦王来阻止秦灭燕国.你认为下列哪一项评价比较正确?(  )
    A . 只要杀了秦王,燕国就不会灭亡 B . 荆轲是一个壮士,他用生命阻止了秦王的暴行 C . 秦王进行的统一六国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 D . 荆轲虽然壮烈,但他的行为是不明智的,因为他的行动违背了历史潮流
  • 19.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监督,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就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下列官职具有监察管理职能的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丞相    ④刺史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 20. 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开凿了灵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问答题
  • 21. 阅读材料
    汉皇朝是空前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有力量对外发展,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当时汉皇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同时汉皇朝吸引了有关民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丰富了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汉皇朝对外发展的条件及产生的影响。
    (2)汉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汉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状况。

  • 22.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过四集纪录片《张骞通西域》。第一集、【张骞通西域•民族之魂】;第二集、【张骞通西域•华夏之情】;第三集、【张骞通西域•丝路之缘】;第四集、【张骞通西域•时代之光】。现要将这一纪录片在互联网上进行出售,请你为此商品写一段广告词。要求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要符合史实。

三、材料分析题
  • 23. (2016七上·腾冲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奔走于这两条道路上的行人,除汉朝与西方各国使者外,还有一些商人。自汉运往西方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自西方运来的商品主要有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核桃、琉璃、水晶等物品。

    ────摘自中华书局201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匈奴出自夏后氏。有学者认为,匈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的总称。到匈奴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横跨大漠数万里的草原主人,以后便与南边的农耕文明民族──汉朝大战了四百余载,终被汉朝击败,最后分裂为北、南两支匈奴。北匈奴后来西迁欧洲,南匈奴则基本汉化。

    材料三:如图所示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商路指的是什么?为该商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 (2) 汉武帝时,率领军队击败匈奴,使匈奴多次战败的著名将领是谁?

    3. (3) 结合材料三说出汉元帝时远嫁匈奴的是谁?她在历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4)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汉宣帝在新疆设立了什么官职进行管理?

  • 24. (2020七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末百姓讲述其家简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史记》

    1. (1) 写出所示秦朝政治建制的名称?图示官职中掌管行政;负责军事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写出两点即可)
    3. (3) 写出材料三民众的心声。
    4. (4) 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