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2-22 浏览次数:2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北京人 D . 河姆渡人
  • 2. 居住在下图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 B . 高粱 C . 玉米 D .
  • 3.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 .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炎帝和黄帝 C . 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 . 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 4. 下列人物与禅让有关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⑤禹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 5.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6. 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称霸,出现了“春秋五霸”。请问:“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 . 晋文公 B . 宋襄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 7.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个体农耕取代了集体耕作 B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 .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 奴隶消极怠工
  • 8. 某校七年级(3)班主办的板报“历史天地”上有一件青铜器的照片(下图所示)。你知道这件青铜器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吗?(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战国时期,最早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 . 孙子 B . 墨子 C . 庄子 D . 孟子
  • 10.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 . B . C . D .
  • 11. (2017七上·郑州期中) 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打击分裂势力
  • 12.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出现在(    )
    A . 西周晚期 B . 东汉初期 C . 西汉初期 D . 三国时期
  • 1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新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新疆,你可知道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 . 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 15.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 光武中兴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文景之治
  • 16.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原因不包括(    )
    A . 外戚专权 B .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C . 宦官专权 D . 绿林起义
  • 17. 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
    A . 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 . 出使西域归来 C . 写了《伤寒杂病论》 D . 东渡日本成功
  • 1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的著作是(    )
    A . 《水浒传》 B . 《齐民要术》 C . 《史记》 D . 《天工开物》
  • 19. (2016八上·汕头期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桂陵之战
  • 20.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哪一序号处?(    )

    A . B . C . D .
  • 21.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 . 投鞭断流 B . 草木皆兵 C . 破釜沉舟 D . 风声鹤唳
  • 22.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3.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又编制了如下图所示医学体操的著名医学家是(    )

    A . 张仲景 B . 华佗 C . 李时珍 D . 宋应星
  • 24. (2016·青岛)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北魏孝文帝 D . 隋文帝
  • 25. (2017七上·沛县月考)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 . 王羲之 B . 颜真卿 C . 柳公权 D . 苏轼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36.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 37.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 (1)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2. (2) 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 (4) 汉武帝为解决上述问题颁布了什么法令?建议颁布这一法令的大臣是谁?
    5. (5) 汉武帝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 38.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纷争时代,儒家思想创立】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天下一统,儒家思想发展】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与时迁移,儒家思想演变】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一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3. (3)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哪位统治者所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