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9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鲜花遇溶液变色 B . 蜡烛熄灭后冒出白烟 C . 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D . 氧气炼钢
  •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将5mL滴有红墨水的水与5mL酒精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 B . 羊毛线在空气中燃烧,闻到烧纸的气味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色烟雾
  • 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给液体加热 C . 测定溶液pH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4. 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 ,其中X的化学式以及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 . N2O4  +4 B . NO2  +4 C . N2O   +1 D . NH3   -3
  • 5.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月球土壤中含有锑元素,锑在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中具有广泛用途,下图为锑元素和锑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x=5 B . 锑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 . 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D . 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6.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化学式为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
    A . 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五种元素 B . 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C . 瑞德西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7. 某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俗称

    B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①氢氧化钠—纯碱、烧碱

    ②氧化钙—生石灰、消石灰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②人体中缺乏铁元素—易患贫血

    C.守恒观

    D.日常生活经验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②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①防止农作物倒伏应施磷肥

    ②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燃料燃烧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B . “釜底抽薪”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进行灭火 C .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 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调大灶具进风口
  • 10. 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 Na+、Cu2+、Cl- B . K+ C . Ca2+、Na+ 、OH- D . Fe3+、Mg2+、Cl-
  • 11. 下列有关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均做了一些改动,改动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证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探究燃烧条件
  • 12.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蔗糖溶液中加水浓度一定减小,所以相同条件下,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浓度一定增大 B . 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离子 C .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Ca(OH)2溶液可用于检验CO2 , 则NaOH溶液也可用于检验CO2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 向稀硝酸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C . 分别用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D . 电解9g水
二、多选题
  •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H2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钾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

    区分磷矿粉和氯化铵

    分别观察颜色

    D

    鉴别氧化铜粉末、木炭粉和铁粉

    分别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向200g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 。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取E点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B . 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 . 原混合溶液中CuSO4质量分数为16% D . 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三、填空题
  • 16.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氩原子
    2. (2) 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17. 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1) 该反应共涉及种有机物(填数目)。
    2. (2) 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填“是”或“否”)
    3.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1)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2. (2) 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 (3) 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日趋枯竭,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 (1) 请写出一条空气污染的危害。
    2. (2) 请写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措施。
    3. (3) 请写出一种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 20. 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与其微观结构相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 (1) 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2) 春天到了,龙沙公园的鲜花都盛开了,为什么人们从很远处能闻到它的花香?
    3. (3) 氧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什么?
  • 21. 下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2) 用仪器B量取18mL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填“偏大”或“偏小”)
    3. (3) 用E称量5.2g固体,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4. (4) 某同学欲蒸发食盐水获得食盐晶体,应选择的仪器是G和(填字母),在该实验中G的作用是
四、综合题
  • 22.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宇宙”,“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 (1) 水的硬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常用加入的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2. (2)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家用铁锅未洗净擦干会生锈,可用稀盐酸将铁锈除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下列厨房用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字母)

       A 木质菜板 B 塑料保鲜盒

      C 不锈钢厨具 D 棉布围裙  E 橡胶手套

    4. (4) 碗里有油时,用水洗不干净,这体现出油脂的物理性质是,洗洁精能轻松去油,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适量食用加碘食盐,其中的碘元素对成年人的作用是预防
五、推断题
  • 23. 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其中A溶液为蓝色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D、E、F均为氧化物,B为硝酸盐、C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
    2. (2) 写出E的一种用途
    3. (3)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六、实验题
  • 24.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若实验一成功,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一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
    2. (2) 若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二得出的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结论是什么?
  • 25. 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2. (2) 装置A的不正确是。若用D收集氧气,当观察到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3) B与E或C与E的组合都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方法是。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 26. 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如图一、图二所示。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请据图回答:

    1. (1) 四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填“①”或“②”或“③”或“④”或其组合)
    2. (2) 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将①②两只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甲烧杯中,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4. (4) 将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乙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试管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5. (5) 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充分反应后废液缸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氯化钠、氯化氢

      猜想四:

    6. (6) (讨论与交流)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
    7. (7)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入

      猜想四成立

    8. (8) (反思拓展)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七、计算题
  • 27. 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强劲复苏,全国客流量达到2.65亿人次。虽然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在公共场所仍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 (1) 戊二醛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2. (2) 戊二醛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g戊二醛和152g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 28. 实验室里现有一包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取该混合物25.6g,使之完全溶解在106g水中,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 (1) 25.6g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