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1-06-28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6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一条融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端自娄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续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种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避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类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着:“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

    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部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期、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那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一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 .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 .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 .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D .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 . 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C . 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D .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

    蜡条人家

    安宁

    秋天的时候,种植蜡条的人家,早早就和父亲联系,定在某一天,用大卡车将父亲一年编筐所需的蜡条,全拉了来。

    虽然编筐这门手艺,不能让我们家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补贴点零花钱。在暂时寻不到别的更合适的行当之前,父亲也就像种庄稼一样,一年年收购满院子的蜡条,浸泡之后,再反复风干,才开始让这些蜡条派上编筐的用场。

    差不多,新的蜡条要存放半年,父亲才会将它们挑选出来使用。这是父亲的第二职业,基本上,只要忙完地里的活计,他就会在院子里打扫出一片空地,而后将编筐的工具——摆出来,开始像一只蚂蚁一样勤奋地工作。

    但凡经过父亲的手,蜡条就变得温顺起来,想让它们怎么舞蹈就怎么舞蹈,甚至可以像柳条一样柔软无骨。父亲不仅仅会编小巧美观的驮筐、苹果篓、提篮,还会一个人完成两三米高的庞然大物——酒海

    冬天,村里的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编席子,父亲则将蜡条娴熟地掌控在双手之中。只不过,这时候父亲的战场,变成了室内。室内当然因此变得很是拥挤。就连我写作业,都没了阵地,只能搬到昏暗的卧室,打开电灯,奋笔疾书。透过房间的窗户,我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落在墙壁上。那影子夹杂在舞动的蜡条之中,虽然瘦削,却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感。我觉父亲即便老了,也一定像粗壮的蜡条一样,嗖的一声抽下去,就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印记。蜡条在灯下的堂屋里,明显有些施展不开手脚,于是它们时而碰到了灯泡,让满屋子都是飞旋的人影;时而落在水缸沿壁上,发出清脆又寂寥的响声;时而将绳条上的毛巾扯了下来,又甩到洗脸盆里。父亲尽力收拢它们的“手脚”,无奈蜡条太长,房间又太小,总也无法使它们驯服。

    母亲大约也觉得自己碍脚,收拾完家务后,就悄无声息地躲到隔壁房间里去做针线活。于是整个堂屋的灯下,就只剩了父亲一个人。他会打开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一场听完,一个驼筐,也就编完了三分之一。母亲这时候才走出来,收拾父亲折腾出的满地狼藉。

    我侧耳倾听,院子里静悄悄的,夜色笼罩了日间所有的喧哔。干冷的天气里,一切都被冻住了,并泛着惨白的霜。只有父亲的咳嗽声,一下下地撞击着夜色的边缘。

    冬季漫长无边,母亲自然也不会闲着。几乎每天,她都会帮父亲用特制的劈蜡条工具,将一根蜡条,从根部劈成两根或者三根。新劈开的蜡条,泛着新鲜的白色光泽,似乎还能看到它们在田地里沐风带雨的生动姿态。

    父亲总会将劈好的蜡条和无须劈开的蜡条,巧妙编进篓筐里去,让成品看起来色彩丰富而又不方乱。舞根端条的根部,都会被削尖,方便插入像士兵一样排好方队的其他蜡条队伍里去。母亲做起这些来,俨然是父亲最好的学徒工,熟练到无须父亲开口,就能完成他所有的要求,知道今天要编的物什,大概需要多少根蜡条;其中有多少是粗的,可以用来打底或者作为“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血管一样,细细游走在其躯体中的。他们一个编织,一个修剪,配合非常默契。平日经常争吵的两个人,唯独在这件事上,从未有过矛盾。父亲将编筐当成艺术品一样去打理,母亲也恰好将其看成织毛衣或者纳鞋底一样的细活,基于同样的态度,两个人便有了“打败天下无敌手”般同心协力作战的姿态。

    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让我在冬天会觉得日子不那么难熬。甚至,有时听见父母轻声絮叨家长里短,炖着白豆腐的锅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或者母亲帮父亲用力扳蜡条时喉咙里发出的轻微声音时,我还会觉得感动。

    那一刻,我完全原谅了父亲拿着一根蜡条,将我和姐姐追得满院子跑时的冷酷无情。我的脸微微发烫,好像炉火太旺了。窗外是静寂无人的冰天雪地,而房间里的一切,却被燃烧得近乎透明的炭,给烤得像一块炉底的馒头。一口咬下去,酥脆松软,不由得你不心生欢喜。

    (注)①酒海: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称“海”。

    链接:安宁,生于泰山脚下的青年作家,屡获国内散文大奖。她的写作中,对故乡的思念已经融入了血脉里,“乡村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承载了我们对于美好家园的一种向往和回归”“通过写作,我发觉自己的根基,其实一直都停留在乡村的泥土里,从未离开”。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既写出了蜡条对农村人家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农村人家对蜡条的质朴感情。 B . 冬天连写作业的我都要把地方让给父亲编织蜡条,说明农民谋生不易,顾不上孩子学习。 C . 经常吵架的父亲和母亲唯独在编蜡条上没有矛盾,是因为他们对待劳动的态度是一样的。 D . 文章对编织蜡条细致入微的描写,也是在塑造父亲面对生活柔韧不屈的人物形象。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蜡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思想主旨和情感脉络明确集中。 B . 第五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丰富生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 . 本文恰切地运用儿童视角,展现出孩子天真视野中农活的童趣以及生活的本真面貌。 D . 本文语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温婉动人,笔触细腻,在琐碎的生活记录中描摹出温情的中国乡村。
    3. (3) 作者安宁被评价为“在故乡底子上绣花的山东女孩”,请结合文章和链接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4. (4) 结尾说“不由得你不心生欢喜”,作者因何心生欢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B .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C .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D .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再迁,指两次升官职。《琵琶行(并序)》中“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则指降职。 B .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 . 卿,古时君王对亲近大臣的称呼,也被用作高级官员的尊称,如前文中的“大理卿”。 D . 永徽,唐高宗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在位时只用一个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临为官宽容,体恤囚犯。他曾恳请县令放囚犯们归家耕种,囚犯们感念唐临,全都按时回到狱中。 B . 唐临崇尚节俭,淡泊寡欲。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不置办房产,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讲究吃穿用度。 C . 唐临简在帝心,深受重用。唐高宗认为他执法公正不偏,符合自己的心意,所以任命他为大理卿。 D . 唐临仕途顺遂,但终遭贬。他历经多次升迁官至尚书,晚年却因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任上去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

      ②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5. (5) 唐临曾让人煮药,为什么最后却又告诉那人自己那天不宜吃药?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②冯起,传说中的河神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 . “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句诗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 . “苍梧”代指梦在苍梧山的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 .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使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忽,动人心魄。
    2. (2) 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中的“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来描写蜀道山势的高危和人们无可奈何的神态。
    2. (2)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写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抒发情感。
六、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_________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届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_________,为民众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MV,亦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关注点_________到抗击疫情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 . 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C . 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D . 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 . 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 . 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 . 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阻断,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 .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七、语言表达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75%,该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

  • 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近来,全国各大医院上线了“智慧医疗”系统,患者可以在此平台上预约挂号、查询病历、结算就诊费用……“智慧医疗”系统的出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生诊治的效率,也可以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医患问题解决了,医生就能专心诊治,进而医生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就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①“智慧医疗”系统的上线不一定就能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

八、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