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05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又称“人地关系”或“天人关系”,天人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天人关系”呈现为天人一体、浑沌未分、人依附于天、受制于天的状态。此时,尽管天人共生着,但这种所谓的共生是以人的弱小、无助、困苦,对自然界屈从与膜拜,受自然界必然性盲目支配和驱使为前提的,因而虽有共生却没有和谐,这种无和谐的共生不过是人“寄生”、“附生”于自然界罢了。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从整体上看,天人关系基本处于这种状况。

    工业革命拉开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大幕,之后情况便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并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人类向自然界进军,一路凯歌,捷报频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千里眼、顺风耳”等一个个都成了现实,地球变平了,世界变小了,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成为自然主人的努力,的确“战果辉煌”,但却使自然面目全非,并遭到自然界的惨烈报复——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天人关系” 进入了全面冲突状态,引发出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酸雨、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区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纠缠、叠加铸造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此时,尽管人与自然仍还共生着,但这种所谓的共生是以人对自然界疯狂开发从而导致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加速退化为代价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是有共生没有和谐。凡是无和谐的共生都是虚妄的、脆弱的、不可持续的,更谈不上诗意的栖居。工业文明———西方式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式工业文明的内在规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充分发育的市场机制,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以工具理性、唯利是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组合在一起,不仅极大地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能力,它们对自然的掠夺是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和强权政治对外扩张、侵略和殖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压迫与剥削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西方式工业文明既无普世性,也无可持续性,它必须被扬弃,也必然会被扬弃,而代之以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和谐共生强调的是和谐,只有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共生。和谐之和不是“原初之和”,不是“乡愿之和”,不是“服膺之和”。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和竞争,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它是非零和博弈,它是多样性统一。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已经出现“人地关系”或“天人关系”,中国哲学也早已对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思考。 B . 人曾经“寄生”、“附生”于自然界,那时的“天人关系”表现为“天人一体、浑沌未分、人依附于天、受制于天”。 C .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在试图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成为自然主人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D . 西方工业文明的价值观以工具理性、唯利是图等为主要内容,这种价值观极大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提高了掠夺的能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先总论再分说又总论的结构,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这一中心论点。 B .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前工业文明时期和西方式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不和谐的。 C . 文章对于前工业文明时期的天人关系,从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了论证,角度客观全面,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 . 文章在论证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时期的天人关系时,引用了很多现实成就,论证人类取得了“辉煌战果”。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哲学从古至今一直讨论的重要话题。 B . 西方式工业文明既无普世性,也无可持续性,它必然会被取代,这是由西方国家对自然进行掠夺的实现方式决定的。 C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只要人与自然和谐,就能实现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D . 从“对自然界屈从与膜拜”到“试图征服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寄生”发展到共生再发展到和谐共生。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疫苗瓶需求暴涨,作为疫苗瓶的核心材料,中性硼硅玻璃的技术水平和稳定生产对于疫苗的顺利生产至关重要。虽然在生产工艺上存在不少难题,但国内企业已经在中性硼硅玻璃管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猛表示,中性硼硅玻璃瓶的生产工序分为两步,首先将原材料通过窑炉融化制成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再将中性硼硅玻璃管加工成中性硼硅玻璃瓶。“主要难点是中性硼硅玻璃管的生产,有了中性硼硅玻璃管,很多企业都能再加工出瓶来。”李猛说。

    客观来看,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国外企业在中性硼硅玻璃领域已经拥有广泛的市场占有率,进口品牌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市场拓展尚需时日,还需要面对市场认知度、技术水平等挑战。

    (摘编自窦菲涛《企业突破疫苗“瓶”颈,让产业链更安全》,《工人日报》2月9日)

    材料二:

    目前,世界上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其中,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君恒”)已取得“用于医药玻璃包装容器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专有技术,拥有实用新型专利 21 项和发明专利 9 项。凯盛君恒成为世界上第五家、国内唯一一家采用国际通用“全氧燃烧”熔化工艺和丹纳法实现高质量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批量化生产的企业。

    虽然凯盛君恒已实现了自主生产高质量中性硼硅玻璃管,但仍存在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材料及关键装备的缺失和下游关联审评滞后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中硼硅玻璃投入大、精度要求很高,制造高品质的玻璃管,不仅需要过硬的材料技术,还要有精密的生产装备、品控体系等,是对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考量。

    (摘编自祝君壁《药玻企业攻克疫苗瓶材料难题》,《经济日报》2021年2月5日)

    材料三:

    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文言说,我国的疫苗瓶大致分为西林瓶和预灌封两种,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后者是由玻璃瓶、药物推杆等组合,可实现直接注射,二者均采用中硼硅玻璃。

    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做出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尤其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不在多数。

    中建材凯盛君恒采用全氧电助熔技术,2号窑炉实现稳定量产;山东药玻在模制工艺上深耕突破;重庆正川建设了中硼硅玻璃窑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并取得一定成绩。

    河北沧州四星玻璃董事长王焕一选择的则是“冷顶式全电熔技术”,为突破这个技术,他几乎搭进了全部身家。2005年,面对接连涨价的进口玻璃和延迟的交货期,王焕一下定决心自己研发。建窑炉、投料、点火,四星玻璃经历无数次的周而复始,“一度连交电费的钱都没有”。最终,企业攻克难点。目前,四星玻璃拥有4座药用中硼硅玻璃管窑炉、12条拉管生产线。

    (摘编自张辛欣《中硼硅玻璃中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中华工商时报》2021年1月2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性硼硅玻璃的技术水平和稳定生产对于疫苗的顺利生产至关重要。国内企业在相关生产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 B . 中性硼硅玻璃的生产工序分为两步,首先制成玻璃管,再加工成玻璃瓶。其中,中性硼硅玻璃管的生产是主要难点。 C . 西林瓶和预灌封是我国疫苗瓶的主要两个类型,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后者可实现直接注射,两者均采用中硼硅玻璃。 D . 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和管制。目前全球掌握模制工艺中的拉管技术的企业不多,因为拉管环节难度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既肯定了国内企业在中硼硅玻璃生产技术上的成绩,又客观地分析了国外企业的优势和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B . 材料二中,凯盛君恒有限公司已取得“用于医药玻璃包装容器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专有技术,成为攻克疫苗瓶材料难题的典范企业。 C . 材料三介绍了我国疫苗瓶的种类、中硅硼玻璃的制造工艺以及在中硼硅玻璃制造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国外企业。 D . 三则材料立足全球疫苗瓶需求增加的现实背景,对中性硼硅玻璃管的生产问题进行了介绍,对国内药企的发展有所启示。
    3. (3) 国内企业如果要想在中性硼硅玻璃领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还需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剪春秋

    徐皓雷

    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很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每天下午2点到5点,3个小时,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纸。“爸,观众想让你剪一张适合春节用的剪纸,毕竟年关将至。”

    “好,这就开始。”老李摆弄着他手中的剪刀,灯光下,幽幽银光泛着光晕,映着老李花白的鬓角。银刃在他灵活的十指下转动自如,老李眼神放空,显得如此深邃。剪刀在朱纸上翻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崭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老李将它缓缓展开,“爸,剪得真好,观众给你送了很多礼物。”老李点点头。

    老李性格随和,凡是粉丝们想让他剪什么,他基本都会答应。正是他的有求必应,和他高超的剪纸技艺,他的粉丝越来越多,甚至还上了热搜榜。

    老李总是觉得,网络直播靠的是自己的技艺。

    他这一剪就是一个春秋。

    很多心细的粉丝早就发现,老李剪纸的时候总是不看自己手上的朱纸,而将目光偏向别处。每当有粉丝问及此事,他总是让小李回复粉丝:“没什么,我早就习惯了。”

    一天,老李像往常一样在直播间表演剪纸,直播间突然来了一位“粉丝”,他在直播间留言道,“我看你就只会剪这区区几种花样吧。”一旁管理直播间的小李见状大怒,“爸,你看这人怎么这样,说你花样单调。来,我帮你把他禁言。”可老李摆摆手,“没事儿,让他说。”

    小李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遵从了父亲的要求。

    “我是小张的粉丝,他也是剪纸的主播,我看,你要是真有本事,就跟他来一场比赛。”刚发完,这“粉丝”就退出了老李的直播间。

    老李儿子见状,马上跟住了这“粉丝”,发现这“粉丝”已经开始直播了。嘿,还正是直播剪纸。“真是缺德。”小李马上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这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比起老李经常剪的传统剪纸,他的风格更多样,算是什么都剪。

    小张也是无意中在热搜榜上找到了同样剪纸的老李。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进入了老李的直播间发现老李的剪纸仅仅只是传统的几个字,比起自己根本没什么花样,本是争强好胜的他心里可谓“各种不服”。

    于是小张就在自己的直播间跟粉丝们诉苦,“你们看看这个老头,剪的没我好,完全拘泥于传统,可粉丝却比我多,还在热搜榜上。”其中有个粉丝回了小张一句,“你跟他比试比试不就得了,一比,便知高低。”

    这天直播结束后,小李把事情都告诉了老李。“可以,告诉他,我跟他比。”老李拍拍手。小李和主播小张约定,比赛就是一幅春季或秋季的作品。

    比赛当天,不出10分钟,小张便完成了一幅“莺啼树梢”的作品,在朱纸上,一只红莺站在柳树枝头啼叫,好像随时会飞出这张纸,整幅画画面灵动而富有春的生机。

    小张早早结束作品,闲得无事,便进入老李直播间观战。

    小李把情况都告诉了老爸。老李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地铺洒在朱纸上。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邃,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

    太阳渐渐西移,将老李的脸庞映照得别样红润。

    老李的作品用了一个多小时。

    当小张在直播间看到这幅作品时,惊讶充满了他的内心。

    朱纸折成了四份,没有展开时,是一棵矮矮的枫树,有几片落叶迎风飘落,而将它展开,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

    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其后,不得不服!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天晚上,小李在老爸的留言板上发现了小张的留言:我输了,输掉了技艺。您对传统的执着和崇高的品质,让我输得彻彻底底。小李连忙点开头像,却只有一行“该账号已被删除”。

    小张在那天夜里删掉了自己的直播账号。

    小张在老李的直播间里观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老李的眼睛。同样作为一个剪纸出身的人,他知道,那是剪刀留下的伤痕。小张自愧不如,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确实,老李之所以剪纸时看着别处,是因为他是个盲人。他跟着师傅学艺时,一次练习中不慎被剪刀弄伤了双眼,从而导致失明。

    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题目“剪春秋”含双关之义,“春秋”既指老李剪出的能展现春秋两季景致的精妙作品,也指一位盲人传统艺人剪出的岁月年轮。 B .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小说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当下时兴的网络直播平台上,一老一新,两相结合,颇有韵味。 C . 小说中小张的心理经历了变化,由最初的嫉妒、争强好胜到最后的自愧不如。这表现了小张的心灵成长,更体现了老李给别人带来的精神影响。 D . 小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剪纸艺人老李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信念与态度。
    2. (2) 请简要分析老李这一人物形象。
    3. (3) 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小说的情节设置赏析匠心所在。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崇敬,正礼,苏州吴人。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顷,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中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B .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C .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D .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古人称自己时多称字,称别人时多称名。 B . 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C . 季:一个季节的末了。如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 D .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表示退休或辞官的词语还有休致、致政、致事、乞骸骨、告归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崇敬品德高尚,才学渊博。父亲去世, 他以孝顺名闻乡里。朝廷测试,他对策成绩优异。先后被授予国子直讲、四门博士、左拾遗等职务。 B . 归崇敬心系百姓,敢于直言。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战无不胜。 C . 归崇敬熟悉古制,心有原则。他认为《礼》以立秋前十八天祭祀黄帝,黄帝在五行中为土德,巨彭祖附会纬候的说法,荒诞不经,不能采用。 D . 归崇敬仕途波折,终被重用。他曾因佐吏发放官钱不实受牵连,被贬为饶州司马。德宗即位,召回,再次授任国子司业,逐渐升任翰林学士等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

      ②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中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首两句写诗人早年的政治生活,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结交众多志同道合之士。 B . “夜半传檄”和“骑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谋划收复北方失地的大业。 C . 末三句写诗人意欲品评风月、寄情山水、闲散江湖,同时不放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 .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饰,语明而情真。整首词作的情调依然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
    2. (2)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中说自己多种复杂情感交织,不得不停止喝酒的诗句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千年来,秦人在史家笔下一直没有缺席,他们总被作为历史的参照,有人批判他们残暴失德,也有人赞扬他们奋勇尚武,可真正的秦军究竟是何模样?没有人见过。1974 年,秦陵兵马俑重见天日,给予世界    的同时,也解开诸多历史之惑。

    站在兵马俑遗址之上居高临下望,( )。但它更让人震撼的地方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每一个个体细节——千人千面,无一重样。如果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浩瀚军阵中那些军士,无论将军俑、军吏俑还是武士俑,每一个都雕刻细腻、制作精美,    身材高矮胖瘦、容貌装扮长幼贵贱不同,而且数千军俑的容貌也无一撞脸。再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陶俑的发纹、指甲,甚至他们鞋底的针脚、手掌上的掌纹以及铠甲编缀细节,都一一被刻画出来。不仅这些细节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体现出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如此精细的作品也是在秦政高压之下完成的,秦代土木工程有明确立法,尤其以陵园工程较为    , 从主管到工匠,每个人都承担着法律责任,工期也有严格规定,一旦出现一点    , 都会被追责,而惩罚往往十分严厉,甚至因此丢掉性命。可以说,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秦代工匠们用生命雕刻出来的作品。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震动 不仅 严格 疏漏 B . 震撼 不仅 严厉 疏忽 C . 震动 尽管 严厉 疏漏 D . 震撼 尽管 严格 疏忽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映入眼帘的是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秦帝国军阵 B . 映入眼帘的是大秦帝国军阵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C . 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秦帝国军阵立刻映入眼帘 D . 大秦帝国军阵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立刻映入眼帘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这些细节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使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体现 B . 这些细节不仅体现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显示出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 C . 这些细节不仅显示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体现出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 D . 不仅这些细节体现出秦代高超的烧造技术,更使工匠们令人叹服的精湛雕刻艺术显示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门诊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年轻患者,生病前都有一个共同点:   。饮食不规律是伤脾胃的一大诱因。短时间的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一过性的急性症状, ,可能会造成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身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胃酸不能及时得到中和,而且长期不进食,胃分泌粘液的功能会消退,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就会被削弱,不能抵抗胃酸的“攻击”,从而造成胃粘膜损伤,发生炎症、糜烂,甚至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等严重情况。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近日,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徐工四千吨级履带起重机XGC88000,在江苏连云港盛虹炼化项目现场顺利完成总重2600吨的塔器设备安装,再度刷新吊装纪录。完成此次吊装工程的徐工XGC88000产品,已经创下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6项国际领先技术,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解决了行业一直未能攻破的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变形功能,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超大吨位起重机行业的长期垄断。

    自2013年进入市场应用以来,徐工XGC88000履带起重机在世界各地重点工程中担当主力。

    此前,XGC88000一直保持着2155吨的最大起重纪录,此次2600吨反应器的完美吊装,不仅突破该机型市场应用以来的最大起重量,也刷新了世界最大移动式履带起重机的工程应用纪录。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发言。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也不能缺少学校教育。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茁壮成长。

    对于以上两则材料中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希望自己“茁壮”成什么样子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次“我理想中的‘茁壮’”的主题发言。

    要求: 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