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下·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

    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同时,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体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 B . “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 C . 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 D . 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中的贡献。 B .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勇。 C . 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示性强。 D . 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结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 B . 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提。 C . 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 D .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

    “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吧。”她丈夫在床上表示。

    “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他说。

    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湿了呵。”她微笑着说。

    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

    女侍抬头望着她。“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

    “刚才有只猫的。”美国女郎说。

    “猫?”

    “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

    “雨里有猫?”

    “是的,”她说,“曾在桌子下头。”之后她又说,“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她说,“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美国女郎说。

    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

    她在床边坐了下来。

    “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他说。

    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她说,“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C . 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美国太太在回到旅店后因寻找不到自己的爱猫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和失望之情。 D . 雨中的猫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寻猫——寻猫不得——店主送猫。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而又引人思考。
    2. (2) 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的态度和美国丈夫对太太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 (3) 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
三、选择题
  •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尔植  勖:勉励 B . 大块我以文章  假:借助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善言,此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C . 大母余曰  过:经过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来 D . 天伦之乐事  序:叙说    若甚焉  怜:怜爱
  • 4. 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木之性以离矣    ②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    ④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

    ⑤可使有勇        羽觞而醉月

    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可使

    A . 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B . 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 .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D .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唯求则非邦也        吾点也 B . 或知尔        方六七十,五六十 C . 加之师旅        毋吾 D . 母立于兹        字幼孩
  • 6.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

    A . 传其事以为官戒 B .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 . 故不我若也 D . 阳春召我以烟景
四、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 , 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光武南定河内,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将兵攻河内。寇恂率军冲击,大破苏茂军。时光武闻之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时军食急乏,恂以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建武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B . 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C .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D .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又称表字。《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时一般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15岁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行礼笄时取的。 B . 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封国统称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 . 策书,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皇帝封土授爵也多用策书。本文指汉光武帝下策书嘉奖输粮有功的寇恂。 D . 视事,“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本文指官吏到职办公,处理政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寇恂行事果敢,敢于争取。他请求使者归还耿况上交的印绶,使者不答应,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使者只好任命。 B . 寇恂恪尽职守,行为谨慎。他任河内太守,为军队输送了大量军用物资,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听了董崇的劝告,称病不问政事。 C . 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的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犯了杀人大罪,寇恂就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D . 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重。本来寇恂不想去见与自己有矛盾的贾复,但出于礼仪,他还是到大道上迎接贾复的部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

      ②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五、古代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汴河亭①

    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1. (1)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句中“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场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 . 诗歌第二句写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突出开凿运河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 . 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D . 尾联是直抒胸臆,对隋炀帝游荡荒淫所招致的亡国后果作了严肃的评论和无情的嘲讽,来劝谏当今统治者。
    2. (2) 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六、情景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内心“”,导致陈胜、吴广起义而函谷关被攻破,最后因“”,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2. (2) 《赤壁赋》中“”二句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之感。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七、选择 简答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______的战略高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代人所面临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_____。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为红色文化增加新内涵,不断______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才能使其焕发和保持活力。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当代解放军战士的保家卫国,消防救援人员的无畏逆行、科研人员的勇攀高峰、抗疫一线的_____等都是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这些精神离我们更近,更能去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所未有    与时俱进    改进    众志成城 B . 毋庸置疑    与时俱进    改变    众志成城 C . 前所未有    革故鼎新    改变    集腋成裘 D . 毋庸置疑    革故鼎新    改进    集腋成裘
    2. (2) 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 .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C .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D . 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要求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1. (2021·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障碍被认为是在中国儿童群体里最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但是却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情、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①          :刚学过的字就忘,读到句尾忘了句子的开头,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而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②,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

    所以,第一步是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努力,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笨蠢,坏孩子,瞎捣乱;也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况且,即使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③        ,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儿童阅读障碍被忽视的表现有哪些?请用三个被动句简要概括,每句不超过18个字。
八、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光的妈妈想从小培养他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节俭精神,从他五岁时,就让他自己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和硬纸板去卖。1l岁时,子光已经拥有一个一万多元的个人小金库。子光说,他将来上大学,不需要家里掏一分钱。此事一传开,赢得街坊邻居普遍称赞。子光的父母也以培养儿子初见成效为荣。

    子光的同学景天很想向他学习,但妈妈却极力阻止他。她私下里对家人说:“子光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培养小孩的捡废品的习惯,是一种乞丐思维。孩子一心痴迷于捡垃圾,将来还能有什么大出息?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宏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和崇高的志向,绝不要这种拾荒行径、乞丐思维。”

    班级计划围绕上述材料举行以“教育与成材”为主题的讨论会。子光妈妈的做法和景天妈妈的观点,哪个让你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