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优生加练)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1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8年9月30日,《厉害了,我的国国庆献礼》主题快闪在孝感国际广场进行,歌手们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 .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 . 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 .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 2. 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 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 B . 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 C . 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 D . 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
  • 3. 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 .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4.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 5. 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预制板等物体而获得营救的,这是因为这些物体的( )
    A . 导热性好 B . 传声性好 C . 硬度大 D . 挡光性好
  • 6.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 .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 .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 .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 7.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以下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 B . 马蹄声可以通过地面传播 C . 马蹄声不能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D .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 8. (2019·杭州模拟) 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   )

    电子驱蚊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W

    声波频率

    22kHz~55kHz

    产品质量

    60g

    产品尺寸

    9.9×6×3.3(cm3

    A . 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 . 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 C . 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 . 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
  • 9. 下图中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声波的情况。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情况,A点表示飞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a B .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b C .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能直接从图b中得出飞机飞行的速度 D .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都能直接从各图中得出飞机的飞行速度
  • 10. 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 200米/秒、1 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   )
    A . 1次 B . 2次 C . 3次 D . 4次
  • 11. (2016七下·浙江期中)

    某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 . 乙和丁 B . 甲和乙 C . 丙和丁 D . 甲和丙
  • 12.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 .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 .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13. (2019七下·天台月考)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 . 一声 B . 最多2声 C . 3声 D . 4声
  • 14. 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A . 0.5秒   B . 1秒    C . 0.5分  D . 1分
  • 15. 在装满水的长50m的水管的一头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

    A . 1次  B . 2次  C . 3次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 16. (2020七下·新昌期末)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必定发生改变。

  • 17. (2020八下·镇海期末)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填“高”、“低”、“快”或“慢”)。

  • 18. (2020八下·余姚期中)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 19. (2020七下·台州月考) 把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我们能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20. (2020七下·杭州月考)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 (1) 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 (2) 如图③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
    3. (3) 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时,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选填“瓶子”或“空气柱”).各瓶发声的音调变化是:(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如图④所示,向保温瓶中灌开水,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选填“水”或“空气柱”)。
  • 21. (2020七下·衢州期中) 晚上,小江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 (1)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发出的。
    2. (2) 小江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22. (2020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甲、乙、丙是三个声现象,请用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和乙反映的声学知识是
    2. (2) “聚音伞”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现象。
  • 23. (2020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是科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用泡沫塑料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 (2)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4. (2020八下·宁波月考) 《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位神奇的挑战者,他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震惊了所有人。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其中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红酒杯的。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 ,并使红酒杯的达到最大而碎裂。

  • 25. (2019七下·苍南期末) 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 (1)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产生的。
    2. (2) 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
    3. (3) 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三、解答题
  • 26. (2020七下·吴兴期中)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
  • 27. (2020七下·金华期中)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盛况空前,阅兵仪式展示的中国力量证明当代中国在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前沿,让人印象深刻。请让我们一起重温当日盛况。习大大温情问候:“同志们辛苦了”,人民解放军坚定回应:“为人民服务!”。

    1. (1) 习主席和人民解放军的声音是靠人的声带的产生的;
    2. (2) 习主席乘坐的国产“红旗牌”轿车2min内匀速通过的距离是600m, 那么轿车的速度为m/s;
    3. (3) 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飞机作为参照物,其他飞机都是 的;
    4. (4) 彭丽媛是著名歌唱家,她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等歌曲脍炙人口,她的歌声悦耳动听,是指她的声音的好。
  • 28. (2020七下·金华期中)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 (1) 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②
    2. (2) 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
  • 29. (2019八下·宁波期中)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 (1) 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 (2) 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 30. (2019七下·江干月考)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 (1) 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 (2) 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 31. (2021八下·慈溪月考)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32. (2020七下·长兴期中) 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 (1) 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 (选填“高”或“低”)。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应该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3. (2020七下·桐庐月考) 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0

    1450

    E

    0

    4900

    1. (1) 通过比较(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2) 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声敲打声。
  • 34. (2020七下·吴兴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 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完成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 (1) 步骤②中小明为了使橡胶球每次撞击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样的,请问他是如何操作的?
    2. (2) 请完善表格中的“▲”处内容:
    3. (3)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4. (4) 小明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玻璃(单层/双层)。
  • 35. (2020七下·天台月考)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 (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2. (2)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 (3) 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 (4)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选填字母)法。
      A . 推理 B . 类比 C . 控制变量 D . 转换
  • 36. (2019七下·余杭期中)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7. (2019八下·余姚月考)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⑵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 38. (2019七下·天台期中)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 (2)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 39. (2019七下·绍兴期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 (1) 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 (2) 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0. (2019七下·秀洲月考) 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0

    1450

    E

    0

    4900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比较(填“序号”),可得: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2) 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声敲打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