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优生加练)

更新时间:2021-05-09 浏览次数:12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瓯海模拟) 如图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 )

    A . 感受器 B . 效应器 C . 神经中枢 D . 传入神经
  • 2. (2021·瓯海模拟) 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在地面广告投影灯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B . 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C . 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D . 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 3. (2021·嘉善模拟) 如图,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左移动至10cm处,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 一直变小 B . 一直变大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 4. (2021·宁波模拟) 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a。将玻璃瓶灌满水后,使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透过空玻璃瓶观察到a图所示的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虛像 B .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b图所示的像,此像是虛像 C .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c图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 .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d图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 5. (2021九下·柯桥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为照机相的原理图 B . 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 . 将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所成的像会逐渐缩小 D . 将蜡烛向左移动,仍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向右调整光屏的位置
  • 6. (2021八下·慈溪月考) 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 .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 7. (2021八下·慈溪月考) 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8. 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B .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 . 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 .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9. 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 .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 .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 10.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在凸透镜的右侧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5 cm B . 10 cm C . 12 cm D . 24 cm
  • 11. 若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始终保持u>f)。下列叙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①②正确 B . 只有①②④正确 C . 只有①③④正确 D . 只有③④正确
  • 12. 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清晰地出现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 )
    A . 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B . 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 . 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D . 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 13.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可登录“永嘉县实验中学”公众号,了解学校动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摄像头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 . 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 拍摄过程中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 14.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 15. 某同学配戴近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种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B . 该同学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C . 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D .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16.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 17.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 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 18.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 19.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物距(u)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像距(v)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v<2f

    2

    f<u<2f

    实像

    缩小

    正立

    v>2f

    3

    u<f

    虚像

    放大

    倒立

    |v|>u

    A . 实验1 B . 实验2 C . 实验3 D . 实验2和实验3
  • 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 . 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 . 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 . 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
  • 21. (2021·镇海模拟) 今年世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依然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我国首个测温 5G 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这款机器人有 5 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2021九下·慈溪月考) 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压的杠杆是省力杠杆,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的(选填“向上”或“向下”)。

  • 23. 男孩路经某处时,听见犬吠快速逃离。请据图回答:

    1. (1) 男孩听见犬吠快速奔跑,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的[]([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
    2. (2) 图中背景有“提防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调节功能异常。视力正常的人看见“提防恶犬”的告示绕道避开恶犬,该反射的类型是,因为与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24. 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 25. 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査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图:其中AB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A2B2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

    1. (1) 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
    2. (2) 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____。(填字母)
      A . 放大镜  B . 照相机  C . 幻灯机
    3. (3) 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cm)

       (cm-1)

      两镜之间距离(cm)

      f(cm)

      (cm-1)

      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5

      0.2

      50倍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2.5

      0.4

      100倍

      X

      1/X

      a

      5

      0.2

      200倍

      0.5

      2

      b

      5

      0.2

      200倍

      表中的X的数据为

  • 26. 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cm。

  • 27. 戴老花镜的老李、老王,戴近视眼镜的小黄,三人去南极探险。这一天南极阳光明媚,三人从大本营出发了。中午,他们停下休息,准备生火做饭和取暖,却发现打火机丢了。而现在离大本营非常远,面对眼前白茫茫的雪和无尽头的冰地,他们应该怎样取得火种呢?

    办法:

    理由:

  • 28. 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 (1)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
    2. (2) 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 cm刻度处,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实像;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 29. 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甲、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选填“甲”或“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 30.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透镜(选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
三、实验探究题
  • 31. (2021·吴兴模拟) 小吴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凸透镜的焦距为cm。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
    2. (2) 实验发现,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左右相反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加以验证
  • 32. 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视网膜(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填图中序号)。
    2. (2) 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填图中序号)。
    3. (3) 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功能丧失。
    4. (4) 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
  • 33. (2021八下·慈溪月考) 小科利用发光二极管镶嵌成字母“F”的白色方格纸板、凸透镜(未知焦距)、光具座完成“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小科应该选择在(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完成该实验效果更佳。
    2. (2) 当方格纸板、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小科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字母“F”的清晰的像。接下来,小科想到光路是可逆的,他想:若保持烛焰与光屏间的距离不变,还可以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若要得到该像,他应该怎么操作?
  • 34. (2021八下·慈溪月考) 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 35. (2021九下·绍兴月考) 实验小组用自制的水凸透镜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移动蜡烛在不同位置成像,并记录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 (1) 当蜡烛和水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左移”或“不动”或“右移”)。
    2. (2) 实验小组发现人眼中的晶状体与水凸透镜相似,可以通过调节凸度来调节成像的距离。如果光屏和水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应对水透镜(选填“注水”或“抽水”)。
    3. (3) 若要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水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

四、解答题
  • 36. (2021八下·慈溪月考) 近日《复仇者联盟》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吸引了大量观众。
    1. (1) 在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坐在影院中各个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 (2) 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放映机成像的原理,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时像的位置。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37. (2021八下·慈溪月考)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甲中凸透镜可用“ ”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物距用ư表示,像距用v表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科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 ,请说明教室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是大于还是小于1?并解释理由:
    2. (2) 小金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CD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像距ν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
  • 38.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据调查统计某省初中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78.62%,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是眼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上面诗句中的“白水银”指的是图中[]
    2. (2) 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肌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前方,形成近视。
    3. (3)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刚救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 (4) 俗话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是因为眼睛角膜里分布着丰富的
  • 39. 在下图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上合适的光学元件。

  • 40. 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