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1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却说它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它却不是生物,以下关于生物的基本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 .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2. 武汉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草履虫、荷花、虾、黑藻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桂树、银杏树、玫瑰、猫、蚂蚁等归为一类。他们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 . 按照生物的大小 B .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D .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 3.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等。以下关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草原上的狼和羊之间是捕食关系 B . 人类和新冠病毒之间是竞争关系 C . 蚂蚁大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 D . 小麦田里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 4.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有一定规则。以下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草→羊→狼 B . 阳光→草→羊→狼 C . 鹰→蛇→青蛙→昆虫 D . 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 5. 2019年贺岁大片《流浪地球》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遥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B .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 C . 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D . 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 6.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  )
    A . 目镜10×,物镜4× B . 目镜10×,物镜40× C . 目镜5×,物镜40× D . 目镜12.5×,物镜10×
  • 7. (2020·连云港) 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 . 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快速平盖在载玻片上 C . 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看着目镜 D . 要将视野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
  • 8. (2020·赤峰) 如图为小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的[1]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B . 甲图中的[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 . 与甲图细胞不同的是,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D . 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 9.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赛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动物细胞中能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A . 细胞质 B . 叶绿体 C . 线粒体 D . 细胞膜
  • 10. 我国科学家利用荷斯坦纯种奶牛克隆出的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10吨,是普通奶牛产奶量的3倍多。下图所示为克隆奶牛的具体过程。克隆牛的大多数特征(   )

     

    A . 与a最相似 B . 与b最相似 C . 与c最相似 D . 与a、b、c都不像
  • 11. 如图所示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中细胞是动物细胞 B . 过程①表示的是细胞生长过程 C . 过程②中,细胞质首先分成两份 D . 过程②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 12. 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如图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受精卵 B . 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细胞数目增多 C . 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D . 与植物体一样,人体也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 13.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这句话有着一定科学道理,以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人的皮肤表面有上皮组织,可以保护体表 B . 人体皮肤中有神经组织,当皮肤被划伤时会感觉疼痛 C . 树皮中没有分生组织,所以将树皮剥去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 D . 树皮中有筛管这种输导组织,如果将树皮剥去,植物就会死亡
  • 14.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它们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 草履虫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 . 吸取靠近底层的培养液,草履虫更多,便于观察 D . 草履虫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都通过伸缩泡进出
  • 15. (2020七上·大同期末) 在千姿百态的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类群是(   )
    A . 藻类植物 B . 种子植物 C . 苔藓植物 D . 蕨类植物
  • 16.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空气质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后,发现原来这里生长的许多苔藓植物不见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 工厂附近湿度较低,不适于苔藓生长 B . 工厂附近的温度比较高,不适于苔藓生长 C .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无法吸收充足的水分 D . 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容易侵入威胁其生存
  • 17. 我们生活中炒菜用的玉米油和大豆油,分别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A . 玉米的子叶、大豆的子叶 B . 玉米的胚乳、大豆的胚乳 C . 玉米的子叶、大豆的胚乳 D . 玉米的胚乳、大豆的子叶
  • 18. (2020·乐山)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大都在春季进行,如果改为冬季播种, 将不利于绝大多数种子萌发,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 . 适宜的温度 B . 强烈的光照 C . 充足的空气 D . 一定的水分
  • 19.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所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B . a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C . 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a区和b区 D . c区细胞能进行①过程,所以c区属于分生组织
  • 20. 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主要是阴雨天气影响了植物的(   )
    A . 开花 B . 传粉 C . 受精 D . 结果
  • 21. (2020·德州) 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如下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 . 降低蒸腾作用 B . 增强光合作用 C . 增强蒸腾作用 D . 降低呼吸作用
  • 22.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 B . C . D .
  • 23. 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分别将萌发的大豆种子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瓶中分别是萌发和煮熟的种子 B . 两瓶中种子的大小、数量相同 C . 该实验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 . 该实验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 24.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只有遮光部位变蓝 B . 整个叶片都是黄白色 C . 只有见光部位变蓝 D . 整个叶片都变成蓝色
  • 25. 资料表明,每年全球纸张产、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以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1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每消费4000张纸质贺卡就等于毁一棵大树,于是,一些大中小学倡议互赠电子贺卡或循环使用课本,提出这一倡议主要是为了(  )
    A . 移风易俗 B . 减少固体垃圾 C .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D .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