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30 浏览次数:3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二、<b >填空题</b>
  • 22. 下表是手工课上学生的部分制品及主要材料。

    手工制品

    主要材料

    雨伞

    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风筝

    竹篾、棉线、尼龙线、宣纸

    陶罐

    高岭土、白色矿石颜料

    笔筒

    易拉罐、塑料瓶


    1. (1) 上述手工制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一种即可)。
    2. (2) 白色矿石颜料中主要含石英粉和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2H2O)。该矿物颜料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Ca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3. 在活动课中同学们制作了披萨。披萨的主要用料有:面粉、食用油、奶酪、香肠、番茄、面粉膨发剂等。

    1. (1) 主要用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2. (2) 面粉膨发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 24.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 (1) 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A . 碳酸钙(CaCO3 B . 一氧化碳(CO) C . 乙酸(C2H4O2
    2. (2) 14C可用于考古断代。14C原子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 (3) 活性炭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 25.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1. (1) 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2. (2) 北京市部分公交柴油车更换为CNG(压缩天然气)燃料车。改用CNG作为公交车燃料的优点是(答一条即可)。
  • 26. 铁是一种常用的金属。
    1. (1) 汽车车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接触而生锈。
    2. (2)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 从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可得到干冰。

    1. (1) 干冰的化学式为
    2. (2) 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其原理是
  • 28. 水和溶液在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生理盐水常用于清洗伤口,其溶剂是
    2. (2) 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水果消毒。配制1000 g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高锰酸钾g。
    3. (3) 自热饭盒中的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拉开塑料胶条,就会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 日常用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小苏打

    洁厕灵

    管道通

    有效成分

    NaHCO3

    HCl

    NaOH

    1. (1) 小苏打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
    2. (2) 洁厕灵和管道通不能混合使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 (3) 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30.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受光照、振动或加热等影响可发生爆炸,但在水溶液中无危险性。自来水厂以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二氧化氯,再投加到水中进行消毒。

    研究人员发现:1.0 mg/L氯气与0.5 mg/L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氯气和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都会产生三氯甲烷(有毒副产物)。某研究小组采集了同一水源的水样,在40℃时,对两种消毒剂的浓度与产生三氯甲烷的浓度关系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的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

    上述实验表明: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比用氯气更安全。通过不断完善制备与应用技术,二氧化氯在净水领域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二氧化氯的一条物理性质:
    2. (2) 需要现场制二氧化氯的原因是
    3. (3) 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5NaClO2+4HCl=4ClO2 + + 2H2O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浓度相同时,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 B . 40℃时4.0 mg/L的氯气在0~20 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C . 40℃时0.8 mg/L的二氧化氯在0~20 h内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5. (5) 对比图1和图2,找出能说明“氯气和二氧化氯在消毒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比氯气更安全”的依据:
  • 31. 某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 (1) “设备1”中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 (2) “设备2”是太阳能电池电解器。氧化铝在该设备中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与电解水相比,该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优点是
  • 32. 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粉末。制备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Ⅰ.Fe3O4中Fe2+、Fe3+、O2-的微粒个数比是1︰2︰4

    Ⅱ.为确保只生成Fe3O4 , 需要通过调节O2的用量,来调控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

    Ⅲ.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 (1) 具有磁性的Fe3O4粉末在复印机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利用的是Fe3O4(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 (2) 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操作Y”得到的沉淀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为(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 3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集气瓶中氧气集满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4. 同学们在科学实践活动“多变的蜡烛”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 (1) 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填烧杯序号),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2. (2) 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
  • 35.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 实验一中,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当观察到时,进行第二次称量,指针位置保持不变。
    2. (2) 实验二中,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3. (3) 实验三中,称量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后,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结束,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发现质量与第一次称量时相同。

      ①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理由是

三、<b >探究题</b>
  • 36. 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 (1) 研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

      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 , 打开K1 , 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②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

    2. (2) 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 , 关闭K1 , 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① 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序号)。

      ②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

      ③ 若V2 = 5V1 , 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g。

  • 37. 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1. (1)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无明显现象


      乙组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



    2. (2)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气泡产生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3. (3)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

    4. (4) 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A是溶液,试剂B是溶液。

四、<b >计算题</b>
  • 38. 某发电厂用含硫元素1%的烟煤发电。为防止污染环境,用纯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SO2+H2O=2NaHSO3+CO2
    1. (1) 燃烧3200t这种烟煤,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t。(假设燃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2. (2) 上述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