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949-1956年,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段历史时期社会性质是(    )
    A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社会主义社会 C .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 2. (2020八下·郴州月考) 邱少云(见下图)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英雄的事迹出现在(   )

    A . 北伐战争中 B . 抗日战争中 C . 解放战争中 D . 抗美援朝战争中
  • 3. 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 .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B . 改革浪潮涌向城市 C .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D . 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 4.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该艘战舰是(    )
    A .  “蛟龙号” B . “辽宁号” C . “山东号” D . “长征号”
  • 5. 下图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B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 . 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
  • 6. (2017·杭锦旗模拟)

    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我国经济领域中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成分比例情况,你可直接得出的认识是(    )

     

    A .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B .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 . 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D . “大跃进”政策的效果显著
  • 7.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该桥建于(    )
    A .  建国初期 B . “一五计划”期间 C . 文革时期 D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8. 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B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了工业基础 D . 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9.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同点是(    )
    A .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C .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 10. 中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根本保证是(    )
    A .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C . 1949年新中国成立 D . 英、葡两国日趋衰落
  • 11. 下图中文章的发表主要是针对(    )

    A . “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姓“资”姓“社”争论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D . 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 12.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    )
    A . 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B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 共同繁荣
  • 13. (2019·连云港) 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王进喜
  •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六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5. (2019八下·来宾期末) 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
    A .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B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 . 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16. 它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刻写在青铜板上,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它”指(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陶片放逐法 D . 种姓制度
  • 17. (2018九上·海口月考) 希腊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 . 君主专制 B . 互相攻伐 C . “小国寡民” D . 商品经济发达
  • 18.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 海外贸易 B . 民主政治 C . 文化教育 D . 军事外交
  • 19. 下图《古代希腊文明》最能说明 (    )

    A .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 C . 西欧封建城市的特点 D . 近代欧洲的城市化进程
  • 20. 2世纪时,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
    A . 伯里克利 B . 凯撒 C . 亚历山大 D . 屋大维
二、综合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名称,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具体措施。
  •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我国百年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材料二: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尼克松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重改善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为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发展的主要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外交成就(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下图)

     

    材料三:经济特区示意图(下图)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人是谁?并指出开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标致性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①②处对应的经济体制名称,并列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不断深化的表现。
    3. (3) 依据上图填写字母所对应的经济特区的名称。

      A:B:C:并谈谈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哪些作用?

    4. (4)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