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3-26 浏览次数:25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 .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 .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 .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 2. 在确定舌的哪些部位对甜、酸、苦、咸最为敏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 )
    A . 漱口,去除牙齿中残留的食物渣 B . 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C . 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 D . 一点用处都没有
  •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 . 味觉感受器 B . 机械感受器 C . 冷觉感受器 D . 痛觉感受器
  • 4. 我们的皮肤能感觉不同的刺激是因为( )
    A .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神经节 B .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运动神经末梢 C .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神经元 D .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不同的感觉神经末梢
  • 5.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 .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 .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可以透过一切障碍物 B . 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没有沿直线传播 C . 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一盏灯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能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明 D . 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无影灯比普通灯亮得多
  • 7. 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
    A . 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成了蓝色 B . 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 . 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D . 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 9. 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 都不能成像 B .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 10. 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 . 形影相随,亲密无间 B . 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 . 镜中生花,脱离实际 D . 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 11. 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的是( )
    A . B . C . D .
  • 12.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 1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 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 14. 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 .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 15. 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 . 透镜在A处时成倒立的像,在B处时成正立的像 B . 透镜在A处时成虚像,在B处时成实像 C . 透镜在B处时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一样 D .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二、填空题
  • 16.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 (1) 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 (2) 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 18.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折转的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 (1) 实验中,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放置。
    2. (2) 如图甲,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华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40°

      40°

      60°

      60°

    3. (3)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4. (4) 在图甲中,要使反射光线通过C点,则应使入射光线AO绕O点沿(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过适当的角度。
  • 19.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20.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选填“高”或“大”)些。

  • 21.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不能传声。

  • 22.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 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200 m/s)。
  • 23.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机器。该机器上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选填“远”或“近”)些。

  • 24. (2020九上·海曙开学考) 如图所示是一种屏幕放大器,当把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放于A处,从正前方看过去,画面就变大了。原来屏幕放大器前面透明玻璃就是一块巨大的凸透镜。所以放置时,玻璃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应该控制在(填“u<f”、“f<u<2f”或“u>2f”),如果想要继续放大所成的像,应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电子仪器与玻璃之间的距离。

  • 25. (2020·宁波) 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 (1) 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2. (2) 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0七下·越城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⑴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⑵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⑶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⑷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 27. (2020七下·江干期末) 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2. (2) 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9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
    3. (3) 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 28.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小科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去学校实验室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发现了该实验装置的一些不足,小科和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 (1) 请选择一个方面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2. (2) 老师看了小科的改进设计后,指出用这个字母“A”无法探究成的像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3. (3) 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像的时候,小科继续做拓展实验,他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若还要成一个清晰的像,他应该将光屏
  • 29. (2020七下·余杭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 (1) 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2. (2) 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反射。
    3. (3)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 (4) 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 30. (2020七下·桐庐月考) 如图甲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装置,图乙是人眼球结构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 (2) 乙图中的[E]相当于甲图中的凸透镜,乙图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甲图中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眼球的一定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
四、解答题
  • 31. (2019八下·余姚月考) 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 (1) 图甲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 (2) 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 (3) 将图丙的光路补充完整。
  • 32. (2020七下·吴兴期中)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动:

    1. (1) 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1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面。上述实验中光斑的形状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形成原理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形成原理是:
    2. (2)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该兴趣小组成员关于开孔的形状有了不同看法,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3的装置,小红设计了图4的装置。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谁的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33. (2020七下·云和月考)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进行如下实验:
    1. (1) 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 距,他将该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此时纸上呈现一个最小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
    2. (2) 当烛焰位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厘米,此时光屏上的像比原来的像模糊些。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 34. (2020八下·宁波月考) 如图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 (1) 光屏、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2. (2) 用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原理,成像总在光屏右侧,这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 35. (2019七下·天台期末) 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厚度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8cm”、“18cm”或“28 cm”)。
    2. (2) 若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选填“注水”或“抽水”)。
  • 36. (2018七下·绍兴期末)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 (2) 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3. (3)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 (4)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 37. (2017七下·杭州月考)

    AB是物体,A’B’是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上图中画出凸透镜位置并标出透镜右焦点F。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