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7-11-12 浏览次数:11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 “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 . 王位继承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中央集权制
  • 2.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 . 启发诱导 B . 学思结合 C . 因材施教 D . 温故知新
  • 3.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 4. 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
    A . 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 . 不断强化皇权 C . 重视思想的控制 D . 重视法律的制定
  • 5. 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
    A . 民主共和政体 B . 君主专制政体 C . 三权分立政体 D . 君主立宪政体
  • 6. 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否过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天朝的崩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 B . 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 C . 英国侵华是偶然的 D .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
  • 7.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 . 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 . 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 . 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 8. 下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 . 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 .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 .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 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
  • 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 . 揭露历史真相 B . 引介西方理论 C . 倡导变法维新 D . 颠覆孔孟学说
  • 10.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
    A . 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 . 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 . 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 . 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 1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12.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 .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 13. (2017·天津模拟)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4.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是(    )
    A .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 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 必须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15.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 B . 国共十年对峙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16.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17.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 .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 转嫁战争负担 C .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 强化物资管制
  • 18. 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的上映曾引起极大的轰动。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史证材料应该是(    )
    A . 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B . 侵华日军纂写的回忆录 C . 历史专著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D . 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19. 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C .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 . 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 20.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 挺进大西南 B .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解放东北
  • 21.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成果是(    )
    A .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B . 为进军江南创造条件 C . 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D .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 22. 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诸侯势力强大 B . 周王室势力衰微 C . 分封制趋于崩溃 D . 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 23.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 .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 . 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 24. 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他又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 解决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B .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 25. 拿破仑后来回忆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这样“东西”是指(    )
    A . 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法典》 B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D . 打败了反法联盟
二、<b >非选择题</b>
  • 2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粱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材料三: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上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具体表现。
    3. (3) 据材料三,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 2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国家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舍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方法,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政治学说。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构筑了他的理想国,提供给人们的是想象中的理想国家。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至于就内在力量而言,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不良的政体也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法律不应该看做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研究国家时所用的不同方法。
    2. (2) 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的主要特征。其中所隐含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思想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的共同点。
  • 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摘编自梁启超

    请回答:

    1. (1) 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
    2. (2)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