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8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 馒头 B . 凉拌菠菜 C . 蒸鸡蛋羹 D . 大米饭
  • 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生活中通过蒸馏降低水的硬度 C .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水属于氧化物
  •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闻药品气味 B . 稀释浓硫酸 C . 收集氧气 D . 铁丝燃烧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B . 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使用相同装置制取 C . 洗洁精与氢氧化钠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D . 所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5. 下列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 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 D .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6.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炭粉中少量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17·娄底)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值是15 B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 8. (2017·青岛)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 9.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陶瓷导热性差,可用来制作餐具 B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C . 钨丝的熔点高,用作灯丝 D . 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玻璃
  • 10.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 . 用pH 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 pH为5.6 B . 用10 mL量筒量取了6.53 mL水 C . 用20 g 氯化钠和100 g水配制的120 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2g
  • 1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 柳絮飘扬﹣﹣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有斥力 C . 水沸腾﹣﹣分子体积变大 D . 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 12. 分类是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铁、锌、铜的化学性质都比氢活泼 B .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 . 金属、石蜡、冰都是晶体 D . 糖水、石墨、食盐水都容易导电
  • 13. 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 B . 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是为了减小摩擦 C . 做完饭后,关闭燃气的阀门是为了隔绝可燃物 D . 给自行车的链条涂机油是为了防锈
  • 14.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 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 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 . 图丙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 图丁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及简答題(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 15.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成为在世界上唯一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据资料记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1. (1)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根据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可采用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 (3) 已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3 , 若1m3可燃冰转化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千瓦时的电能。
  • 16.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闭合开关后。

    1. (1) 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
    2. (2) 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 (3) 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7.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 (1) 新装修的房间里面放一些炭包(里面装的是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
    2. (2) 被蚊虫叮咬后,通常在叮咬处涂上肥皂水止痒,这样处理利用的原理是
    3. (3) 纯棉布与涤纶布的鉴别方法是
    4. (4) 蜂窝煤是一种常见燃料,如图所示。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科学道理是

    5. (5) 为了防止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应经常食用以下食物(填写序号)。

      a.牛奶        b.水果        c.虾皮        d.豆腐        e.瘦肉

  • 18.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甲实验时必须边加热边搅拌,等到时停止加热。
    2. (2) 乙实验中当观察到才开始收集氧气;使用乙装置制取的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3. (3) 丙实验是某同学所做的物质溶解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对加入汽油量的要求是
  • 19.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纯碱,C可用作补钙剂,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H、F物质类别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的化学式为
    2. (2) D的一种用途是
    3. (3) 写出H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4. (4) 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
  • 20.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1. (1) 问题一: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二成立。请你写出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

    2. (2)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

      【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问题二:黑色固体粉末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大家一致认为是

    4. (4) 【实验验证】她们先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粉末。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很快就观察到
    5. (5)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
    6. (6)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镁与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 21. 小丽同学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 (1)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
    2. (2)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