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03-14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孤舟妇(lí)      目(nè)       鸣(xiāo)       永(jùn) B . 残羹冷(zhì)     精(zhàn)     脚(biē)        稻(shū) C . 蓊郁郁(wěng)    帖(yùn)      痪(tān)        文(xí) D . 出类拔(cuì)     三(zā)       掩(qì)         冕(guān)
  • 2.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通过夸张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B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C . 杜甫的《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D .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激荡,“卷起千堆雪”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形声色俱全。
二、情景默写
  •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分别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2.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本文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 (4)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5. (5) 《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分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须往来了。

    但是亲属尽管怎样亲密,究竟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时可以正确;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乐意当场算清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的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地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单系家庭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皆可称为血缘关系。 B . 谁是你的父母,是不以你的意志而发生改变的,因为那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 C . 依血缘去继替既不会是一个社会唯一的方式,也是不易被一个社会所完全抛弃的。 D .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因而其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相互馈赠的。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 . 社会的变迁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会随之而改变。 C . 用血缘作为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是最没有理由的。 D . 血缘社会关系中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因而要注意权利和义务平衡。
    3. (3) 结合材料,下列不属于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A . 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 B . 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 C . 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和血缘不分离。 D . 社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约,人情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4. (4) 结合材料,请概括契约社会的特征。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太平洋上的月光

    姜华

    第一次看到南太平洋上的月亮,就把我震撼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无遮无拦地悬在天上,在无垠的天海之间,泻下银色的光芒,把航行中白色邮轮的顶层照得如同白昼般雪亮。在月光下看海才发现,没有阳光照射的海水是漆黑的,月光是无法穿透海水的,只有阳光照射过的海水才会现出迷人的蔚蓝色。银色的月光没能把海水照亮,却给海面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膜,海面上无垠的光膜随着波浪的起伏,有了金属样的质感,让人感受到月光下大海别样的美丽。行至船尾,看到邮轮航行犁起的一大片白色浪花,在月光下竟像白色的玛瑙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比起又大又圆的月亮,我更喜欢下弦月,因为圆满的过程非常短暂,残缺才是月亮的常态。如同月亮一样,残缺也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在世,圆满也只是一瞬间。万事都不可求圆满,求了,就只能是痛、是苦,花半开、月半圆才是刚刚好。

    下弦月始于丰满的月亮,此时的月光依然迷人。我散步在空无一人的邮轮顶层的甲板上,只有月光在默默地陪着我,月光下,我一次次地在心里重播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一遍遍地重复听,感受着乐曲灵魂的律动,享受着月光在琴键中流淌的美妙。年轻时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青春的激昂和着命运的不佳、思考的苦痛,“此情无计,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万般求索,最后发现,只有音乐才是拯救我的灵丹妙药。在《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我释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苦,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在充满悖论的世界里如何安放自己?人生痛苦的折磨,在现世中找不到答案,只有在音乐中才能得到解脱。随着年岁渐长,我逐渐地摆脱了人生悖论的纠缠,走出了二律背反的无奈,挣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坦然地接受着生命中的千回百转,起起伏伏。此时,我更喜欢的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此曲是贝多芬得知自己的耳聋病无法医治、准备轻生之时,听到了邻家盲女对他发出的感叹:为了能够观看到月亮,我愿给予任何东西!贝多芬听了女孩的倾诉,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想自己毕竟能够看到月光,还能够创作音乐,于是,他把自己眼里的月光谱成了乐章。活下去的强烈愿望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重生的里程碑!重生之后,他创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命运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当我在月光下一次次地从灵魂上和贝多芬的灵魂重逄的时候,乐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月下的美丽和浪漫,更是直面人生暮年的勇气和力量!生命的过程中,喜欢过很多音乐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最喜欢的还是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瓦格纳、马勒、肖斯塔科维奇……他们的音乐作品给了我生命的安慰和有品质的生活。

    人生几十年,月亮是陪我一路走来的最好的伴侣,多少次仰望夜空,只是为了看到月亮,沐浴在它柔软的光照里,多少伤痕得以抚平,多少心事得以倾诉,多少悲哀得以疏导,多少郁闷得以消解……这月光打动过古往今来所有的文人雅士,打动过所有注重灵魂生活的人。苏东坡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李白写下了豪气冲天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词佳句;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清幽雅致,史上留痕……这月光从古至今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一代代立在月下欣赏月光的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生命行进到这个阶段,是应该尽情地享受自己文化积累成果的阶段了。人生处于变化流动的时光长河中,身不由己,无奈之事良多,几十年倏然而过,此过程中有无数的不确定和不能自主的事情发生。对于个体的生命来说,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死亡,唯一能自主的事情就是掌握好自己的心情。在奔向死亡的路途中,无惧死亡,尽情地享受一切能够让人的精神愉悦的事物,人便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到了暮年,才真正地享受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美妙,没有死亡的恐惧,没有疾病的忧虑,坦然地面对生命老年会出现的一切问题,走过千山万水,涉过激流险滩,终于走进了人生自由之国度,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啊!

    人的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不就是我眼下的这种状态吗?

    啊,南太平洋的月光!我银色的发丝在你照耀下,正显现出迷人的光亮,发丝下勤于思考的大脑,才是我立于这个世界令自己骄傲的勋章!

    (节选自《北京文学》2020年第12期)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开篇点题,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描绘了南太平洋上空的月亮。“白色的玛瑙”一语就形象生动地直接描绘出月光的明亮。 B . 文章引用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关于月亮的名句,既印证了作者的观点“这月光打动过所有注重灵魂生活的人”,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C .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欣悦、自豪的情感。“勋章”是指作者“勤于思考的大脑”,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善于思考的高度肯定。 D . 标题“南太平洋上的月光”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南太平洋上的月亮写起,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月光,抒发了人生感悟。
    2. (2) 结合全文谈一谈“我”为什么喜欢月亮。
    3. (3) 这篇散文的题目为“南太平洋的月光”,作者却花了大量篇幅叙述贝多芬的音乐,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 赵郡苏辙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B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C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D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指的是房舍、房屋,古人常以泥土、茅草、砖瓦等为材料来建造房屋。 B . 骚人,狭义的意义为多愁善感的诗人,也可以用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 . 元丰,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 朔日,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农历是中国古代的人根据月相而制定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梦得贬官之后,极富生活情趣。在贬官到齐安居住后,他在房舍西南方修建了一座用来观赏长江美景的亭子,这个亭子被苏轼命名为“快哉亭”。 B . 张梦得善于选址,眼光极为独到。他选择的建造快哉亭的地址,有山水环绕,有草木生长,并且选址之地距离古代三国时期群雄争战之地不太远。 C . 张梦得为人豁达,懂得排遣愁苦。他没有把贬官之后的忧愁放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在私下里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 D . 张梦得甘于贫穷,喜爱自然风光。他修建的快哉亭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户,他依然乐在其中;在江水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白云,他自求安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②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5. (5)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怎样才能无愁且快乐呢?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
六、古代诗歌阅读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追忆往事,塑造了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将形象。 B . 上阕采用对比手法,过去和现实,酒徒和渔父,对比中突显词人心理。 C . 词人隐居江边,驾一叶轻舟游于江上,独享一川烟雨,生活悠闲惬意。 D . 词人运用玄宗赐予贺知章镜湖的典故,委婉含蕴表达了对官家的看法。
    2. (2) 本词寄寓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简要分析。
七、选择 简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很喜欢到荷塘边走一走,坐一坐,观荷、赏荷。夏季的下午,阳光灿烂,水波不兴,数百朵荷花静静伏在水面,没有动作,没有声息。起风了,荷花听到了风的呼唤,随风翩翩起舞,宽大的碧绿舞裙摇曳翻飞,柔软的腰身划出各种优美的曲线,粉红的头颈灵活地摆动,顾盼自如。雨中的荷花却又是一种姿容。细雨潇潇,我坐在荷塘南边的九曲长亭里观赏荷花。密集的小雨珠滴在宽大的荷叶上,刷、刷、刷…… , 如无数把沙锤在轻轻挥动,似在抚摸我的皮肤,又似在抚摸我的心。雨大了些,增大的雨珠齐齐打在荷叶上,“啪、啪、啪……”,如无数定音鼓在敲动。“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种声音啊。雨中的荷叶,就是一把琴,就是一张鼓,任雨水来拨动,来敲打,奏出别致的天籁。独坐亭台,聆听这免费的天然音乐会,感受可用两字表达——陶醉。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 . 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C . 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 D . 我们远远地望见了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 (2)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密集的小雨珠刷、刷、刷……滴在宽大的荷叶上”,可以吗?为什么?
    3. (3)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八、语言表达
  • 9.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②喝果汁有促进发胖和增加糖尿病风险。③对于小孩来说还会增加龋齿的风险,④导致儿童蛀牙。⑤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⑥不要给不满1岁以下的婴儿喝果汁。⑦与完整水果果肉相比,⑧果汁没有任何营养优势;⑨任何年龄段的婴幼儿及儿童的健康均衡饮食结构对于它来说,⑩都没有意义。

  • 1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郭守敬天文望远镜(LAMOST)和Gaia数据中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飞出我们的银河系。这是自发现第一颗高速星以来,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星总量(550余颗)翻倍,使目前发现的高速星数量突破1000颗,极大地扩充了高速星的样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在线发表。

九、材料作文
  • 11. (2020高一上·山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每每迷恋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一次做东请客,他却因忙于绘画,竟将请客之事忘了。

    莱特兄弟为研制飞机夙夜不懈、殚精竭虑。

    诺贝尔为了发明新型安全炸药,多次遇险,实验室也曾被炸得面目全非,五个助手牺牲。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