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03-24 浏览次数:1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小华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时,发现有些薯条炸焦了,爱动脑筋的他联想到平时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要素分析,小华的认为属于(   )
    A . 提出问题 B .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C . 猜想与假设 D . 分析与论证
  • 2. 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 某初中生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 . 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 D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在火车道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C .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 4. 秦准绿柳居的素食远近闻名。2020 年 1 月,“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下列关于绿柳居美食的说法中的错误是(   )
    A . 绿柳素菜包上冒出的热气是液化形成的 B . 吃大煮干丝时,吹气可以加快水蒸发吸热 C . 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将绿柳蒸饺蒸熟 D . 制作糖芋苗时,汤汁沸腾后,加大火力可以提高汤汁的沸点
  • 5. (2020·枣庄)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 6.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6 手影 B . 图片_x0020_100007 对着镜子画脸谱 C . 图片_x0020_100008 海市蜃楼 D . 图片_x0020_100009 雨后彩虹
  • 7. 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的,将小孔对准窗外景物,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三角形光斑 B . 圆形光斑 C . 景物的正立像 D . 景物的倒立像
  • 8. 下列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7八上·嘉峪关期末) 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 . ②、①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①
  • 10. 甲、乙、丙三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乙车最后到达终点 B .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C . 丙车的 s—t 图像在Ⅱ区域 D . 相同时间内丙车的路程最大
  • 11.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 、放大 B . 、放大 C . 、缩小 D . 、缩小
  • 12. (2020·新疆) 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 . 8m B . 16m C . 24m D . 32m
二、填空题
  • 13. 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所测块的长度为cm。

    2. (2) 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分度值为s。

  • 14. 图甲是一种手工乐器,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 “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筒内空气产生的,通过传入人耳,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

  • 15.         
    1. (1) 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 (2)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 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6.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 17. 南京玄武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深秋周日的早晨,小丽一家来到玄武湖游玩,拍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如图所示。

    1. (1) 阳光下,小丽发现自己在地面留下了影子,这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到金黄的树叶,是因为树叶(选填“反射”或“吸收”)黄色光的缘故;
    2. (2) 在湖边漫步,小丽发现水中的鱼儿在凉亭的倒影间穿行,看见的凉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像,看见的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形成的像;
    3. (3) 小丽爸爸用无人机进行了空中摄影,此时相机中成倒立、的实像,为了拍到玄武湖的全景,无人机需要飞得更(选填“高”或“低”)一些。
  • 18.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19. 如图所示是遥控小车在操场直跑道上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0~20s时间内,以操场上的球门为参照物,遥控小车是的,其速度为m/s;在20~30s时间内, 遥控小车运动的路程为m;遥控小车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m/s。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3. (2018八上·成都月考)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 (1) 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 (2) 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点,最低的是按住点。
  • 24. 小刚和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小刚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 (2) 图乙是小刚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下表是在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刚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实验现象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4. (4) 小刚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了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
    5. (5) 小刚与小红两组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字母)
      A . 水的初温不同 B . 水的质量不同 C . 酒精灯火力不同 D . 水的沸点不同
  • 25. 如图,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 (1) 实验中选择玻璃板做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到(选填“A的像”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2) 在实验过程中,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一边移动棋子B,一边用眼睛(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 停止移动棋子B。此时棋子B的作用是替代(选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 (3) 若要验证棋子A的像是否为虚像,可在B位置竖直放一张白纸,用眼睛(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白纸并判断。
  • 26.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向后折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 (1) 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实验时,在纸板上画出一条直线EO,使入 射光线紧贴EO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2. (2) 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 (3)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 (4) 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仍紧贴EO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如图丙),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______。(选填字母)
      A . 法线位置 B . 反射光线方向 C . 入射角度数 D .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 (1) 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此实验现象的应用。只将凸透镜移到cm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实像;
    2. (2)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cm~cm的范围之间;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的像会向光屏的(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3. (3) 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代替实验中的凸透镜,可以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或者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也能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4. (4)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 (5) 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 28. 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装有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的斜面A点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每隔0.2s记录一次小木块到达的位置,所做的一次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46

    1. (1) 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v=
    2. (2) 小明将实验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A点、B点刻度放大以后如图所示,则表格中sABcm,vABcm/s;

      路程/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

      sAB

      0.2

      vAB

      sBC=12.10

      0.2

      vBC=60.50

      sCD=20.00

      0.2

      vCD=100.00

      sDE=27.90

      0.2

      vDE=139.50

    3. (3) 由上表数据得出,小木块下滑过程中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 (4) 实验是存在误差的。根据表中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推测出vAB、vBC、vCD、vDE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是。(只要写出一条,答案合理即可得分,但写vDE>vCD>vBC>vAB不能得分)
五、计算题
  • 29. 小亮同学家住南昌,五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

    车次

    发车时间

    达到时间

    路程

    G1692

    南昌西(10:13)

    厦门北(15:07)

    826km

    1. (1) 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h?
    2. (2) G1692次列车从南昌西到厦门北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
    3. (3) 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km的隧道用时3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