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三章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更新时间:2021-01-20 浏览次数:14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下·拱墅期末) 2020年2月11日一则“由于地球引力作用,2月11日是全年中唯一可将扫把立起来的一天”的消息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朋友圏被“立扫把”的图片和视频刷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找重心的游戏。与“地球引力作用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没有任何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把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扫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 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2. (2020七下·乐清期末) 下列各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像装置分别拍摄所得的小球四种运动情形,图中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小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3. 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块压紧斜面,二是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4. 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F1、F2均为3牛,弹簧测力计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B . F1、F2是一对平衡力 C . 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
  • 5. 一个重500牛的物体,当受到500牛竖直向上的拉力时(不计空气阻力),该物体(     )
    A .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 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 .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 .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 6.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
    A . 一定是平衡力 B .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 可能是平衡力 D . 都有可能
  • 7.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 0N B . 3N C . 6N D . 12N
  • 8. (2020·台州模拟) 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加速上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物受到的重力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无人机对细线的拉力与重物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D . 若细线突然断了,重物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上加速运动一段距离
  • 9. (2020·杭州模拟)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30牛、40牛,A用细绳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有弹簧固定连接,绳和弹簧重均不计。若已知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为20牛。那么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 )

    A . 可能是10牛 B . 不可能是50牛 C . 一定是70牛 D . 可能是90牛
  • 10. (2020七下·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 5N,0N B . 0N,5N C . 5N,5N D . 5N,10N
二、填空题
  • 11. 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悬挂法”来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的重心位置.当物体静止时,由可知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从而确定物体重心在0点,物体重力为5N时,则绳子的拉力为 N.

  • 12. 如图所示,当F1≠F2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平衡.当F1=F2且两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平衡.当F1=F2 , 方向相反,在一直线上,木块保持静止,这两个力平衡.(填“能”或“不能”)

  • 13.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微信朋友圈传言“2月11日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最容易将扫帚竖立”。于是,大量如图所示的“立扫帚挑战”照片占领了微信朋友圈。其实,扫帚能竖立的原因是它所受的重力与二力平衡。要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传言的错误,你的建议

  • 14. (2020八上·鄞州期末) 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是用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图甲所示)

    1. (1) 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 (2) 火箭上升的作用力来自于(选填“燃气”或“空气”)
    3. (3) 不久的将来,若我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选填“竖直向下”、“火箭运动的反方向”、“水平向左”)
  • 15. (2019七下·嵊州期末) 如图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1) 小明将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卡片两端用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2) 小明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 (3) 小明用剪刀将卡片一分为二,两张小卡片迅速向两边分离。此操作要探究的问题是
  • 16. (2019七下·台州期末) 如图a 所示,甲、乙弹簧测力计自重均为 0.5N,甲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小科用水平向右为9N 的力拉动乙弹簧测力计,此时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小科又将甲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如图b 所示,仍用 9N 的力竖直向下拉动乙弹簧测力计,则此时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一切摩擦不计)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0七下·越城期末) 某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组装了如下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2. (2) 怎样改进实验使效果更好?请写出其中的一条改进措施:
  • 18.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 (1) 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 (2) 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 (3) 探究活动中保持F1与F2相等,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到图a中的位置,然后再松手,卡片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4. (4) 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四、解答题
  • 19.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像可知:

    1. (1) 当t=1s时,物体处于(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
    2. (2) 当t=3s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N,阻力的方向
    3. (3) 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否为平衡力
  • 20. 我国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受到2000N的牵引力,5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该车的质量是1.6t.求:

    1. (1) 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 (2) 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 (3) 汽车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 21. (2019七下·椒江期末) 据报道,马丁和新西兰科研组发明了喷气式背包,马丁背上此背包飞上5000英尺(1.52公里)高空。并借助降落伞使它最终安全降落在地面上。这次飞行持续大约10分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据马丁说,喷气式背包很好驾驭,它的飞行原理非常简单,请解释:

    1. (1) 喷气式背包向下快速喷气,为什么会使人腾空而起?
    2. (2)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要使“喷气式背包和人”沿某一方向匀速直线飞行,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