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1-31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所有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è)    后檐(yīn)    马(nú)      残羹冷炙 B . 文(xí)    岩泉(yǐn)    守(zhuō)   锲而不舍 C . 头(càn)   而望(qǐ)     枕籍(jiè)     越陌度阡 D . 脚(bié)   非异(xìng)   绳(zhòng)    须臾成五彩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五岳(超出)                   枉用相(依存) B . 少无适俗(气质,情致)           元嘉草草(轻率) C . 砺则利(接近)                 君子不齿(并列) D . 莫消长(终究)                     崖当道者(门槛)
  • 3.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 .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 .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 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登泰山记》中“自唐显庆以来”,“显庆”也是年号。
  •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B . 在NBA打球的中国球员,现在只剩下姚明和易建联了,俩人在比赛之余,举案齐眉 , 关系很好。 C . 青龙镇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牲畜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 D . 让中小学生“减负”让人如此牵肠挂肚 , 是因为它既关乎千家万户的孩子,又关乎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明天。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发扬勤俭节约,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 B . “惊蛰”是指“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在泥土中冬眠昆虫的时期,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C . 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美化和发挥水系工程的功能的提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政府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具体措施,使该提议有更强的可行性。 D . “琶洲移动支付岛”项目由腾讯微信携手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首期项目已实现区域内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体验全面覆盖。
二、情景默写
  • 6.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是李白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后而产生的联想。
    2. (2) 杜甫在《登高》中用“”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饮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3. (3) 白居易在《琵琶行》开篇一句“”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4. (4)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 (5) 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6. (6) 在《登泰山记》中,“”一句通过比较,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大风扬积雪击面”,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7. (7) 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掩卷茫然,辄复不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2. (2) 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A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 .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发愤自惩艾 B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4. (4) 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 (5) 将《劝学》(《荀子》)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 (1)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 . 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 . 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 . 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

      ②月明星稀,乌鹊

      ③不知东方之既

      ④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鱼虾而友糜鹿

      则傃东山而归

      ⑦饮酒于斯亭而

      葛衣而鼓琴

      A . ①⑤/ ②③⑥/ ④⑧/ ⑦ B . ①⑤/ ②⑥/ ③/ ④⑦/ ⑧ C . ①/ ②⑥/ ③/ ④⑧/ ⑤⑦ D . ①/ ②③⑥/ ④⑤⑦/ ⑧
    3. (3)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 . 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 . 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 . 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②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四、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 (2) 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诗歌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写景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王培元

    ①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想想鲁迅死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纪念,以及题词、雕像、研究专著和传记,似乎不能说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没有受到拥护、爱戴和崇仰。但是,倘要听听鲁迅辞世之后的第一个世纪末泛起的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的嘈杂声浪,你又不能不感到困惑和悲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和继承鲁迅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便似乎要匆匆不迭地“告别鲁迅”了。

    ②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竟还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   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    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他不仅真实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辉煌业绩,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③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④写下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⑤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捐弃前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只要不抱什么偏见,读者是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找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⑥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1. (1) 第①段“告别鲁迅”的意思是
    2. (2) 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那么 B . 无论……都 C . 虽然……但是 D . 不仅……而且
    3. (3) 第③段划线句引用的作用是
    4. (4) 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王富仁、钱理群和汪晖等曾出版过鲁迅研究专著。 B . 作者写鲁迅有诗情的原因关键在于作者是位诗人。 C . 文化界对鲁迅十分荒谬的议论可能存在一些偏见。 D . 鲁迅一生奋斗是为了“立人”,并且建立“人国”。
    5. (5) 分析结尾引用许寿裳诗句的作用。
    6. (6)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人间鲁迅》这本书。
六、语言表达
  • 11. 《劝学》(《荀子》)中运用较多的比喻和对比的方法来说理,也请同学们同时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的道理。
七、命题作文
  • 12.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作文。

    向日葵是味道,柠檬茶是味道,流汗的身体是味道,亲手做的蛋糕是味道。张爱玲《茉莉香片》卷首写到:“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太苦了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每种味道都有属于它的心情和故事,生活中是否有些味道会勾起你的回忆,让你感动呢?

      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补充题目,不得套作;描写细致生动,情感真挚动人;注意卷面、书写(评卷有赋分);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