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六校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1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 (xiāo)     勾当(gòu dàng)   优(wò)      茕孓立(qióng) B . (zhuàn)    讥(qiào)       连(lèi)      落霞孤(wù) C . 热(mēn)      多(chuǎn )     信(dǔ)      不名节(jīn) D . (shānɡ)       怨(mán)        怒(chēn)     东已逝(yí)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菌不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形影相(安慰) B . 但以刘日西山(迫近,靠近)             气彭泽之樽(超过) C . 翳翳以将入(景致)                     彩区明(通贯) D . 乘化以归尽(姑且)                     不名节(怜惜)
  •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虽然 , 犹有未树也    ③晨光之熹微     ④幼稚盈室

    ⑤抚孤松而盘桓     ⑥臣欲奉诏奔驰奔驰   ⑦听臣微志 , 庶刘侥幸   ⑧阮籍猖狂

    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⑩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⑪至于成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 . ①②④⑤⑥⑧⑨⑫ B . ①③⑥⑦⑧⑩⑪⑫ C . ①③④⑥⑧⑨⑩⑪ D . ①②③④⑥⑨⑪⑫
  • 4.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凤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④万物之得时

    ⑤彼于福者   ⑥凡在故老 , 犹蒙矜育   ⑦三江而五湖     ⑧臣具以表

    矫首而遐观     ⑩是以区区不能废    ⑪梓泽丘墟        ⑫愿陛下矜悯愚

    A . ④⑩/①③/②⑤⑧/⑥⑪/⑨/⑦/⑫ B . ①⑪/②⑤⑧/④/⑦/③⑨/⑥⑫/⑩ C . ①⑪/②⑤⑧/④⑩/⑦/⑥⑫/③⑨ D . ①⑩/③⑨/④/②/⑥⑪⑫/⑤⑧/⑦
  • 5. 下列特殊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⑥奉宣室以何年    ⑦而刘夙婴疾病

    ⑧非谢家之宝树     ⑨都督阎公之雅望    ⑩乐夫天命复奚疑   ⑪且臣少仕伪朝

    ⑫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 . ①⑥/②/③⑦/④⑩/⑤⑪/⑧⑫/⑨ B . ①⑧/②/④⑩/⑨/⑥/③⑦/⑤⑪/⑫ C . ①⑥/②/③⑦/⑤/⑧⑫/⑨/④⑩/⑪ D . ①⑥/③⑦/②④⑩/⑤⑪/⑧/⑨⑫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仅在于官爵高低,更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       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      , 且自感怀才不遇,“(丙)”。有的甚至意气用事,           ,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韬光养晦  一语道破   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 B . 卧薪尝胆  一语道破   走投无路    妄自菲薄 C . 韬光养晦  一语中的   一筹莫展    妄自菲薄 D . 卧薪尝胆  一语中的   走投无路    自暴自弃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主要原因是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 . 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 . 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D . 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主要原因是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3. (3) 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③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A . ①③② B . ②③①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今天下午三点左右,本人在学校操场不慎丢失一枚惠存多年的猴年邮票。 B . 记者采访李教授时说:“听说您最近有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问世。您真是好样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 C .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D . 小李在医院顺利产下一女婴,她在朋友圈致谢:喜得小女,平安顺利,感谢大家垂爱。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最近最受关注的通信技术革新,恐怕非5G莫属。当人们还在享受4G带来的红利时,5G已经在很多重要场合频频向人们招手了。2月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下帷幕的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当仁不让地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多款5G商用手机发布、5G技术在汽车驾驶方面的应用展示、5G技术支持远程手术的展示……种种围绕5G展开的操作让人们对5G将如何改变生活充满更多想象和期待。

    具备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和低时延等特点的5G可以实现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设备连接。其建立的高速信息通路、推动的新型智能终端,都将促进数字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触发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与生态蜕变。

    不止5G,近年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横空出世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让文化更加多彩。这种多彩体现在通过VR、AR等技术,人们不用赶赴敦煌,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如身临其境般地欣赏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体现在借助8K超高清互动技术、高清动态动画技术、全息影像,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原本静态的文物有了更真切灵动的全新表达;体现在杜比全景声、4K超清、VR等在演唱会直播中流畅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演唱会现场,与偶像一起互动。

    再向前追溯,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从纸质乐谱到黑胶、留声机,从磁带到CD,从网络下载到在线收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2D影片到3D立体电影;从早早去影院现场排队购票到通过各种App提前几天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

    凡此种种都表明,正是有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更加多彩,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精彩,也证明了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继续做好科技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就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更现代更多样的方式呈现,更便捷更高效的手段传播;提升创意水平,让文化资源与科技手段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在创意创新的护航下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注重内容生产,倾听和满足大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补齐内容生产短板。唯此,科技才能更好地与文化共舞,才能为提升文化产业的活力注入强大动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精彩。

    (摘编自陈晨《科技,让文化更多彩》)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享受4G的红利时,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和低时延等特点的5G时代已到来。 B . 5G所能促进的数字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能够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C . 文化依靠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造了不少新玩法。 D .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新技术的产生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倍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 . 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C . 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D . 文章在论证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时,层层推进地分析了由5G到各种新技术的作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这样的通讯技术革新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B . 从时间尺度上看,新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应运而生,也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C . 拥有新技术,就能有利于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播,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更多精彩。 D .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能使文化产业更加多彩,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CNN做过一个调查,追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

    1962年,林恩(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2.3%,卫生填埋处理比例为55.9%,焚烧处理比例为39.3%,生物处理比例为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1904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80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1000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7月)

    1. (1) 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 . 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至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将基本实现“无害化”。 C . “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 . 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 .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 .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 . 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进行列的前提。
  • 10.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单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的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了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 . 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我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C . “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她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D . “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 (2) “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管仲晏子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B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C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D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有的还有谥号。古人出生后取名,二十岁取字,如管仲名夷吾,字仲;晏婴,名婴,字仲,号“平”,后人习惯上多称其为“平仲”。 B . 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四维不张往往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C . 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D . 左骖:骖,古代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马。左骖,指车辕左边的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国虽然弱小,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其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富兵强,并与百姓同好恶。他还认为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B . 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把他赎下,用车拉回家。越石父认为晏子了解自己却不能以礼相待,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于是以上宾之礼对待他。 C . 晏子在齐国做宰相的时候,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小心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小心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做。因此,他名声显扬于诸侯。 D . 太史公给予了晏子很高的评价,并说假使晏子还活着,他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4. (4)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四、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释】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1) 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B . 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C .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D . 作者写朋友到一个神仙之地任职,实际上是以诙谐的语气,表达出对朋友到另外一个蛮荒之地任职的鼓励之情。
    2. (2)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看淡荣辱的原因是“。”
    2. (2)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3. (3) 郦道元的《三峡》中,“”一句描写了三峡两岸连绵的山峰没有断开的地方,“”描写了两岸山峰的高耸入云、遮挡天日的状态。
    4. (4) 《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
    5. (5) ,铁马秋风大散关。
    6.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六、材料作文
  • 14. (2020高三下·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是山川自然美、劳动创造美、青春靓丽美,还是文化艺术美、人性心灵美、传统道德美等等,都会受到人们的欣赏和由衷地赞美。

        有人说,84岁的钟南山是美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智慧,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健康;有人说,勤劳的环卫工人是美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给人们带来清洁和美丽……

    究竟什么才是美,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限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