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2 地壳

更新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118 类型:复习试卷
一、组成地壳的岩石
  • 1. 下列有关岩石特征的叙述中,属于玄武岩主要特征的是( )。
    A . 可能有化石 B . 有气孔构造 C . 有层状结构 D . 有矿物晶体颗粒
  • 2.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 . 花岗岩和页岩 B . 大理岩和砂岩 C . 砾岩和板岩 D . 石灰岩和页岩
  • 3. 如图是兰溪地下长河景区的景观,溶洞内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根据成因判断,该岩石所属类型是( )。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D . 以上都不是
  • 4. (2019七上·柯桥月考)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丹霞地貌主要由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砂岩构成,从岩石的成因分析,砂岩属于(    )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D . 无法确定
  • 5. (2019七上·德清期末) 莫干山蕴藏着丰富的莹石资源。莹石是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被岩浆分离出来的以氟为主的物质,沿裂隙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压力减小,其中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为主的新岩石。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测莹石可能是(   )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D . 石灰岩
  • 6.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A表示岩,B表示 岩;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中,编号表示沉积作用,编号表示变质作用。

  • 7. 阅读于谦的《石灰吟》,并回答下列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1) 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从岩石的成因角度看,它属于岩。
    2. (2) 这种岩石中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 (3) 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 8. (2020七上·南浔期末) 自然界的岩石很多,通常根据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三种类型。下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B.       C.

  • 9. (2019七上·吴兴期末) 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属于变质作用的是(填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2. (2) 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二、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
  • 10. 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 . 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 .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 .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 11. 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附近地区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 12.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B . 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 . 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 . 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 13. 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益处的是( )。
    A . 形成矿产 B . 形成温泉 C . 形成干湿适宜的气候 D . 生成肥沃的火山灰
  • 14. 地壳变动有时十分缓慢,难以被人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壳曾变动的是( )。
    A .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B .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河道 C . 东非大裂谷在不断地加宽 D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 15.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动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⑤
  • 16. (2020·宁波)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 .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 17. (2020·柯桥模拟) 2020年2月3日,成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延伸区)发生5.1级地震,当地震感明显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 . 成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C . 地震发生时如果人位于高层楼房上,应尽快乘电梯下楼 D . 一旦不幸被埋在废墟时,不要大声喊叫,要保持镇定,等待救援
  • 18. (2020·桐乡模拟)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的是(    )
    A .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B . 喜玛拉雅山脉目前仍在不断上升之中 C . 去年汶川发生强降雨而造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D . 去年俄罗斯克柳切夫火山群发生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 19. (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 印尼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晨5时53分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6200多人死亡,四万余人受伤(印尼政府6月1日公布)。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在地区和地区,这与世界主要火山分布区较为相似。
  • 20. (2020·乐清模拟) 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1. (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作用形成;
    2. (2) 分析地质学发展过程,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提出科学假说 B . 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学说都是正确的 C . 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D . 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E . 勒比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是一定正确的
三、泥石流
  • 21. (2020·西湖模拟) 2020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而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造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持续性的降水和暴雨会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B . 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 C . 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 . 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
  • 22. (2020七上·临安期末) 下列有关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分布比较广的自然灾害 B . 泥石流的成因主要是地形陡峭、地表松散、降水强度大 C . 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沿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向高处逃生,不要穿越泥石流 D . 房屋建在沟口或沟道上可以减少泥石流对房屋的损害
  • 23. (2020七上·南浔期末) 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 .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 .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 .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 24. (2019七上·长兴月考)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 25. (2019七上·杭州期末) 地震、火山、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火山喷发和地震所释放的巨大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B .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的发生 C . 泥石流发生时,不能在泥石流中横渡,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 . 地震发生时,若来不及外逃,可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
  • 26. (2019七上·秀洲期末)                 
    1. (1) 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图泥石流来袭时选择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2. (2) 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三类。下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

四、地球表面的板块
  • 27. (2020八上·瑞安开学考) 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 . 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 . 我们生活的瑞安位于欧亚板块 D .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 28. (2020·温岭模拟)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B .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C .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 . 板块内部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 29. (2020·杭州模拟)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 30. (2020·宁波模拟)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31. (2020七上·慈溪期末)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
  • 32. (2020七上·鄞州期末)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 33. (2019七上·柯桥月考) 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 (1)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 . 火山和地震 B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C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 (2)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