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1-04-28 浏览次数:9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师”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师”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 B . 吾从而之。 C .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 于其身也,则耻焉。
  • 2. 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      是黑的,黑了亿万年。即使有了人类的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还是黑的。无黑,对人体的折磨更大,可谓痛不欲生。遇上一回真正的夜,对都市人来说,这样的机会      。如果说,白昼之人,不得不在      、众目睽睽下演绎集体生活模式,那么,黑——则让人生从“广场状态”移入角落状态,夜——成了除住宅空间外更辽阔的私生活舞台。

    A . 天经地义 凤毛麟角 光天化日 B . 理所当然 寥寥无几 朗朗乾坤 C . 天经地义 寥寥无几 光天化日 D . 理所当然 凤毛麟角 朗朗乾坤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提高,关注大众的身体健康,增强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 B . 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 C . 证监会紧紧围绕以保护投资者知情权、收益权等基本权利为核心,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D . 团雾被称为高速路上的“流动杀手”,具有突发性强、预测困难等特点,极易使驾驶人在行车时骤然视线模糊、应对不及,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祀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衣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B . 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C . 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D . 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2. (2) 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避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 . 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C . 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D . 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 . 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C . 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D . 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 5. (2020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对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交通,各种扰民以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5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1. (1) 下列对“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形式。 B .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C . 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D . 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 . 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让城市街道变得冷清,少了生活气息,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一些群众失去一条生存之路。 C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省市积极支持地摊经济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治理观念的转变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D . 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公共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科学引导,就能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3. (3) 如何保障地摊经济更加科学有序、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灯光

    司玉笙

    车灯很亮,剑一般刺破黑暗,车窗外的树影便飞速地向两边闪开。

    坐在后排的他眯着眼问:“快到了吧?”

    “已经上了大堤,老板--前面就是蝴蝶庄。”司机小徐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尽头。

    所谓的大堤,就是黄河故堤。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沿着这条大堤走出蝴蝶庄到沿海一座城市打工的。而今,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资产过亿。庄里人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说是买下半个县城还可以剩下个黄金圈。他听了之后,一笑了之。“老板,这条水泥路就是你捐资修建的,还有小学。”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仪表盘五颜六色的光线散射在车内,光线在他脸上波动。

    他有两年多没回蝴蝶庄了。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选在夜里回来,是怕给县里的、乡里的头头脑脑找麻烦--只要听说他回来了,片刻工夫小车就会鱼贯而来,不是接他吃饭,就是请他看项目啥的,弄得他不尴不尬的,心里头不那么舒服。

    为从老家拔腿,四年前,他将爹娘接到公司所在地,让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幢小楼里,观海景、吃海鲜。可他们人在这儿,心还是在老家,时不时地嚷着要回蝴蝶庄。他就哄劝,答应到年关送他们回去。不料老爹忽发脑梗死,落下个半身不遂。病榻上,爹还不忘农耕之事,还有那处老宅院。

    于是,按爹娘的意思,老宅院交与小学校长匡四管护--匡四是他儿时的玩伴,又是同学,交给他放心。

    这匡四是个“老别筋”,只要是认准的道走到底不拐弯。四年前接爹娘时,本打算带他一块走,可怎么劝说他也不去。

    “我走了,把孩子扔这儿咋办?”“你想想你一个月才拿多少钱?”

    “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匡四拍拍胸口。

    “多少人想跟我去,我都没点头,专想着你哩一一你的文化水平比我深,帮帮我多好!”

    “不中,不中,我得帮帮这些孩子--他们还小。”

    每每回想起与匡四的这次对话,他就在心里长叹一声:“唉,这就是匡四啊!”

    前天,躺在病床上的爹忽然歪头问道:“你有几年没回老家了?”

    “两年了吧!”

    “回去看看吧!俺和你娘动不了,你得回去,咱可不能忘了蝴蝶庄,那是咱的根呀!”

    说着,还忘不了加一句:“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他可是个好先生。”

    现在,蝴蝶庄近在咫尺了。夜里的蝴蝶庄就像山峦,峰壑皆有,显得有些陌生。他睁大了眼,盯着路径,提醒司机小徐减速慢行。很快,他就看见了那熟悉的宅院--那里灯光明亮。他心里“咯噔”一下:谁这么晚了还开着大灯?车一停稳,他下车直奔院子。推开虚掩的大门,他愣住了:树底下,一堆堆废纸箱、酒瓶子、旧书、废报纸什么的几乎占满了院子,中间只有一条下脚的小道通向堂屋。

    有一个人正蹲着捆扎旧书,听到动静,便直起身子来--正是那位小学校长。

    “匡四。”

    他喊了一声,趋身疾步伸出手去。

    匡四定定地瞧了他一眼,戴手套的双手只是在身上蹭,没有握手的意思。

    “我手脏,手脏--你咋回来了?”

    “快过年了,回来看看。”

    “都好着哩,好着哩--就是这院子成了废品收购站。”

    “你不是当着校长哩,咋弄起这营生啦?”

    “去年退啦,闲着也是闲着,这跑跑颠颠地给孩子弄个书本钱。”

    “孩子缺钱说一声,我还能不管吗?”

    “不是钱的事,是让孩子知道这东西来之不易--有时好东西也会变成垃圾,垃圾也会变成宝贝!”

    他打了个寒颤,小时候的那种寒意袭上身来。

    “我的匡校长,你不嫌冷吗?”“冷啥,一忙起来啥都忘了。”

    小徐拎着大包小包地进来,院门被碰得“咣当咣当”响。第二趟又是圆筒方箱的,来回三次。

    “过年了,带些年货,都放你这儿,有四棚叔的、良头家的、三木的……”

    “我知道,知道--你不住下?”

    “不住,我得连夜赶回去,明天有个联谊会,还有一个合同得签。”

    “唉,多少钱算钱?多大官算官?”

    “我也是想把垃圾变成宝贝。”

    “好,好!”

    匡四捋下手套,往一捆旧书上一扔,转身到屋里捧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这是我备的干豆角,俺叔俺婶喜欢吃,你捎过去,就说我匡四在蝴蝶庄给他们拜年了!”

    “你也替我给咱庄老少爷们、大娘大婶拜个年!”

    说着,两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了一起。

    车出蝴蝶庄,小徐不由得问了一句:“大冷的天,一个小学校长怎么整起破烂来了?”

    他拍了拍腿,斜了小徐一眼:“你不懂他--停车!”

    小徐愣了一下,将车停稳,以为老板要小解,可并没有听到那惯常的声音,往车后一看,嘴就张大了——

    寒夜中,老板整整衣襟,对着庄里的那片灯光,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用简洁的文字插叙了老板走出蝴蝶庄到沿海城市打拼而发家致富的奋斗史,这部分略写为下文故事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B . 老板特意选择在腊月二十九夜里回蝴蝶庄,不愿给县、乡领导添麻烦,这表明他对家乡媚富、附势、刻意逢迎的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绝。 C . “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这句话鲜明地表现了小学校长匡四淡薄金钱,永葆初心,坚守岗位,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D . 小说写病床上的爹对儿子的“回去看看”“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等叮咛,这一处看似闲笔,实则起到充实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
    2. (2) 请谈谈小说在塑造老板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3. (3) 小说以“寒夜灯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 , 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 , 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是谥号。谥号是古代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 . 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 . 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表授予官职的有“授、拜、除”等,表罢免官职的有“罢、免、黜”等,表提升官职的有“拔、迁、擢”等。 D . 髡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3.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 . 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 .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②“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四、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园梨花

    文同

    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

    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

    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

    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

    (注)①葱蒨:青绿色。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破题,并点明时令是寒食,“雪围遍”极写北园梨花盛开的情景。 B . 颔联描写梨花的清香和色彩。清风起,香四溢;色彩也极为素艳,在月下与皎洁的月光难以分辨。 C . 颈联写梨花嫌弃桃李妖冶,而感谢松竹与其相互映衬。 D . 尾联黄紫白三种颜色,有色彩绚丽之美,加上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写出梨花之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 (2)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 (2) 《劝学》中以人走步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
    3.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典故写沦陷区的人们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的诗句是:
六、语言表达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可引申为文化传承的意义。其实会堂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①,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②。如汉代大儒董仲舒就吸引了阴阳家的大量理论。任何一种学术思想,③,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将僵化直到消亡。

  • 1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1月1日,继法国2019年决定征收数字税后,意大利开始向大型科技公司征收其在意营业额3%作为数字税,该政策适用于全球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在意大利的数字服务收入超过550万欧元的科技公司。欧洲舆论认为,这项由意大利会议去年12月底通过的新税,有利于维护欧盟数字主权。法意两国的先行试水推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跟进,英国计划在2020年4月推出针对网络巨头的数字服务税,捷克目前也已推出数字税提案。

七、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上映后,其中有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胫而走。对这句话,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也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对于以上种种观点,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