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昌黎县靖安学区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 1. 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 . 土壤 B . 温度 C .
  • 2.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 . 研究茎的作用 B . 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 C . 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 3.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分类标准是(   )。
    A . 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 B . 土壤中水的含量多少  C . 土壤中空气的含量多少
  • 4. 某同学通过做三种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三种土壤保水能力最强的是(   )。
    A . 沙质土 B . 壤土 C . 黏质土
  • 5. 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A . B . 温度 C . 土壤
  • 6. 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必须(   )。
    A . 相同 B . 不同
  • 7.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喜阳植物,栽种时应放在(   )。
    A . 阳光照耀的环境中 B . 背光的环境中 C . 以上两种环境均可
  • 8. 关于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植物的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土壤的作用 B . 有些植物的根具有繁殖的作用 C . 植物的根在外形是都是一样的
  • 9. 植物的根和茎主要的区别是(   )。
    A . 茎可以食用,而根不可以食用       B . 茎有节和芽,而根则没有 C . 茎长在地上,而根长在地下
  • 10.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所体现的茎的作用是(   )。
    A . 繁殖后代 B . 输导水分 C . 支撑植物
  • 11. 生物学家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   )。
    A . 食性 B . 繁殖方式 C . 生活的地域
  • 12. 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只有发达的犬齿 B . 长着能伸缩的利爪 C . 既吃植物又吃动物
  • 13. 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   )。
    A . 向光性 B . 向地性 C . 向水性
  • 14. 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
    A .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B . 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    C . 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
  • 15. 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到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   )。
    A . 迁徙 B . 迁移
  • 16. 下列不属于植物迁移现象的是(   )。
    A . 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 B . 牵牛花的藤按逆时针方向盘旋 C . 郁金香被人类带到欧洲及其他国家
  • 17. 光棍树一年四季都是光秃秃的,没有叶子。这种植物适合生长在(   )。
    A . 沙漠 B . 水中 C . 山地
  • 18.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蝗虫,具有不同的体色,这种自我保护方式称为(   )。
    A . 保护色 B . 警戒色 C . 变色
  • 19. 壁虎断尾、海参排脏,动物的这些行为是为了(   )。
    A . 寻找食物 B . 保护自己 C . 繁殖后代
  • 20. 我们所熟悉的小蜜蜂,它的自我保护方式是(   )。
    A . 蛰刺 B . 逃跑 C . 喷射毒液
二、综合运用。(共计37分)
  • 21. 根据下面的事实分析根的作用。

    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        萝卜、山药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约为自身重量的70%—90%

    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

  • 22. 芒刺和尼龙搭扣

    资料:19世纪40年代末的一天,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些芒刺粘在他的衣服和狗的毛上。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在显微镜下

    观察一个芒刺。他发现,在芒刺的每根毛的末端都有一个小钩,这些小钩钩住了衣服上的纤维和狗的毛。乔治·麦斯特罗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新型纽扣。这种纽扣由两条尼龙带组成,一条尼龙带上布满小环,另一条尼龙带上布满小钩,当两条尼龙带搭在一起时,小钩就钩在了小环上。

    你肯定用过尼龙搭扣吧,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产品,它们又是模仿谁制作出来的?至少举出3个例子。

  • 23. 利用动物趋光的特性,设计一个装置,能方便捕捉有害动物。

    我的设计

    设计原理:      

    装置名称:      

    所需材料:      

    预期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