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0 浏览次数:1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三下·海淀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去北京看“万圣”,去南京找“先锋”,去上海看“季风”,去杭州找“枫林晚”,去广州看“学而优”,去台北逛“诚品”……好的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但越来越多的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

        在实体书店萧条的同时,网上图书销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凭借着在搜索、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很大冲击。苏宁易购的图书频道正式上线后,号称图书种类有60万种。而以家电发家的京东商城早在2010年底就开始卖书,在促销期间,京东图书音像日销售额高达千万。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电商的繁荣,电商借助完善的物流体系、便捷的支付方式和优惠的价格,不断挤压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并在近几年成为推动图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同时,电子图书对阅读习惯的改变加重了实体书店的萧条。《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连续10年上升,从2008年的24.5%到2018年的76.2%。数字出版物的高存储量、便于携带等特质及日渐完善的终端服务,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尽管不利的环境给实体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但其自身创新服务理念的滞后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消费需求升级时,人们对书店更高的品质要求与其陈旧的经营理念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样的局面与其说是外部环境的挤压,不如说是自身经营思路停滞不前、创新乏力的结果。

    (取材于范新坤、陈梓的文章)

        材料二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体书店迎来新一轮的转型与发展,逐渐探索“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艺术”等复合式经营模式。许多书商走进商业购物中心开设新店,演绎出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新业态。

        2019年北京持续推进全市实体书店建设,市级财政将投入1亿元扶持200家实体书店,同时在全市加快书香驿站等阅读空间的建设。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书店加入到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中:北京的涵芬书院内部古色古香,升级后打造全新的复合阅读空间;北京外文书店在7月举办“暑期外语学习类图书展”,集中展示外语学习类图书和各级读物,涉及英、法、俄、西、韩等语种,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在互联网时代,当真实可感的阅读和购物体验已成为最大优势时,实体书店更应注重通过大数据挖掘消费需求,把线上书店的便捷和线下书店的体验同步结合,从图书内容服务向购物体验服务转变,重点吸引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除了书籍零售之外,还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为城市打造一方独特的高品质文化体验空间。许多实体书店不再单纯把书店当做传统的购书场所:书店里的咖啡店和花店满足白领放松休闲的需求;安静整洁的阅读区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地方;定期举办的学术沙龙和讲座使书店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既有以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为代表的民营连锁书店,也有国营老字号新华书店。不再一味地等待读者上门,而是主动去追逐客流的做法,这无疑是实体书店的一大进步。

    书店在转型发展当中绝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而是鲜活的生命体,是具有文化属性和多元体验双重意义的文化生活空间。当赚钱不再是书店的首要目的,当追求与倡导一种城市新生活方式成为书店的重要目标,占领城市中心便成为一些书店不约而同的决策。像三里屯这一区域就有三联、PageOne、言几又、春风习习等书店,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书店生态圈。在北京,书店达到这个密集程度,算是相当引人瞩目了。三里屯的商业氛围,非但不会破坏书店的书香气息,反而使两者相得益彰。商业与文化的碰撞、融合,缔造出有格调的阅读空间,所以这些书店会聚集人气,成为区域热门文化的打卡点。可以说,书店业发展到今天,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开店者把心思放在盈利方面,则是小看了书店生态微妙、巨大、深远的变化。当下的书店已经成为人文情怀、文化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载体。

    (取材于《人民日报 》)

        材料三

        过去10年,我国实体书店经历了倒闭潮、转型期。一些书店突出重围,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注重“颜值”,书店的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咖啡与文创用品已成标配,服饰、绿植、黑胶唱片、桌游、玩具等也纷纷进入书店空间,让读者多了些流连的理由。此外,作家频繁到这些书店举办讲座,也聚拢了大批的书迷。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书店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当中,有了新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想到书店,总会让人感到放松与安心。

        书店的氛围有了,接下来就要寻找书店的灵魂。我们的书店,仅有慕名而来的读者和好奇闯入的游客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明书店仅有外在形式上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通过地段、设计、装潢就能实现,而书店的灵魂则需要各种人群长期地聚集,并不断地投入热情,才能逐渐形成。否则,哪怕这些书店24小时营业,成为城市夜晚璀璨的灯光里最夺目的地方,也会因为灵魂的缺席而显得空洞。

        在巴黎,曾经有“书店与咖啡馆一样多”的说法,有些书店的故事,上百年来依然被讲述着。比如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被誉为“英语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书店的二楼像是一个公开的私人图书馆,在这里每个读书的人都是那么认真安静。20世纪,詹姆斯·乔伊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亨利·米勒、庞德等众多作家都曾经聚集在这里。除了一些著名书店,塞纳河边还有不少旧书摊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据说摆书摊卖旧书这一传统源自18世纪……所以,书店的灵魂,其实是不挑场所是否高档的,而在于人群汇集于书店之后,诞生了什么故事,留下了什么记忆。

        以三里屯书店扎堆儿为代表,一种新兴的书店文化,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下蔓延。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城,经常可以看到足以媲美大城市的书店。把书店当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正在成为人们的共同向往。而在书店硬件空前发达的时候,要更注重精神的滋养,别让背后的某种功利心与虚荣心占据主流。只有每家书店营造阅读空间与文化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书店灵魂”的存在,开办书店才能够拥有真正的意义。

    (取材于《中国青年报》)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实体书店衰落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电商的价格优势。 B . 数字化阅读的冲击。 C . 人们拒绝纸质阅读。 D . 高品质服务的缺乏。
    2.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实体书店的转型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从传统模式向“书店+”的新商业模式转变。 B . 从图书内容服务逐渐转变为购物体验服务。 C . 从单一购书场所向多元体验增值服务转变。 D . 从以盈利为目的转变为营造综合文化空间。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书店转型升级的保障是政府的财政投入。 B . 书店的多元增值服务主要是面向年轻人。 C . 占领城市中心成为书店发展的共同决策。 D . 三里屯书店生态圈是商业和文化的融合。
    4.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地段、设计、装潢可以构成书店的灵魂。 B . 海明威等人是莎士比亚书店的灵魂源泉。 C . 24小时营业的书店灯光夺目却没有灵魂。 D . 书店的灵魂既要有硬件也要有精神滋养。
    5. (5) 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对实体书店转型的建议。
    6. (6) 莎士比亚书店里经常聚集着许多爱读书的人,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也有一群爱读书的人。结合原著复述他(她)读书的相关情节,并谈谈读书对他(她)产生的影响。
  •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逛大栅栏

        ①跟父亲和梁思成先生一起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

        ②梁先生带我们先后去了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等地方。父亲和梁先生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走进六必居后,却流连忘返。“大雅大雅!”父亲赞不绝口,“一个卖酱菜的店铺,能有如此韵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梁先生说:“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别人的国家才一百多年历史,我们一个六必居就四百多年历史。”店铺中大大小小酱缸一律是青花瓷的,每个瓷缸上都烧有“六必居”三个大字。店铺里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瓷缸上扣着锃光瓦亮的玻璃盖。八宝酱菜、虾油乳瓜、蜂蜜糖蒜、螺丝转儿、酱芝麻金丝、酱渍灯笼椒……父亲买了两小篓螺丝转儿和八宝酱菜。

        ③我至今记得那盛酱菜的小篓子上封着一张写有“六必居”字样的红纸,鱼篓状酱菜罐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父亲说:“仅这笔酣墨饱的‘六必居’三个字就已经把人镇住了。古老的青花瓷,拙朴的小篓子,一方艳红的封纸,素雅中跳出一抹亮丽。这种美学品位,看似不经意的素面朝天,其实‘不经意’中有深不可测的文化积淀,我们学建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美学上的启发和灵感。”后来,在清华建筑系讲课时,父亲也谈到过自己在六必居的感受。

        ④随后我们来到内联升,这里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店门前红柱黄瓦,描金绘彩,与六必居典雅素净的风格迥然相异。梁先生说:“最早的店主开的是家朝靴店。取名内联升,即平步青云、连升三级的意思。朝中官员对内联升趋之若鹜,老板生意如日中天。”父亲说:“这就对了,店铺装潢和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现在看来,这倒让我想起了父亲和梁先生一起提出的那个保留老北京历史古韵的“大北京”方案。他们主张在首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中,要保护北京传统的古城格局和风貌。

        ⑤离内联升不远处就是瑞蚨祥绸缎庄了。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在光绪十九年进京闯天下,到民国初年就已经扩张为京城最大的绸缎庄。“什么叫瑞蚨祥?”我问父亲。“瑞蚨祥是这家铺子的名字,就好像你的名字叫陈贝蒂,爸爸的名字叫陈占祥。”我对父亲的回答不以为然。“可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卖布的商店里要有一个大虫子?”我还是不停地刨根问底。“大虫子?”梁先生哈哈大笑,指着瑞蚨祥的大门匾说,“你说对了,这个‘虫’和这个‘夫’加起来念‘蚨’,它就是一种虫子。蚨是古时候传说的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如果要飞远了,母亲就把自己身上的血涂在它身上。这样,不管孩子飞多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的气味,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古人把蚨比喻成铜钱。瑞呢,就是多的意思。祥呢,当然是吉祥,是好的意思。你说说,瑞蚨祥是什么意思?”我终于弄明白了瑞蚨祥的意思,非常高兴地说,“噢,瑞蚨祥就是财迷脑袋壳的意思!”梁先生大笑起来,并告诉父亲,天安门前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布料。

        ⑥傍晚时,父亲邀梁先生去便宜坊吃烤鸭。梁先生却建议说:“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我记得那是一辆有轮子的车子,中间的方玻璃罩子里,放着砧板、各式调料和羊肚,罩子外侧有一口冒着蒸汽的大锅。大家坐在四周的条凳上,就着跟前一尺来宽的“桌面”吃起了老北京的爆肚,两个蓝边大海碗放到了梁伯伯和父亲跟前。头带褐色毡帽、颈上搭了一条白毛巾的老板,对他们两位身着长呢大衣、戴眼镜的客人格外地殷勤关照,不时笑眯眯地向他俩询问:“再来点麻酱?添点香菜不?辣椒油?”……父亲是第一次吃爆肚,而且是在小摊上,吃得不亦乐乎 , 梁先生还特地让老板烫了一小壶二锅头,我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爆肚皱起了眉。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上飘来阵阵甜香,我扭着脖子向那边张望着。父亲起身走过去,不一会儿就端着一个小碗向我走来,“快尝尝,这个你一定喜欢。”梁先生看了看说:“杏仁茶!又香又甜的杏仁茶!”我连忙接过来喝了一口,果然很好吃。白色乳浆一样的杏仁茶,碗面还撒了几点红色的山楂糕粒。红白相间,比爆肚好看多了。

        ⑦吃着爆肚,喝着二锅头,梁先生和父亲讲起了大栅栏,全聚德吊炉烤鸭和便宜坊焖炉烤鸭的区别,皇上御笔题字的前门都一处……连围着摊子吃爆肚的短褐穿结的客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他们关于天桥大栅栏的话题。吃完爆肚,梁先生为我在小摊上买了一包姜汁麻花。麻花又薄又脆,外面挂了一层黏黏的姜汁味道的糖稀,洒了一些芝麻。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味,因为此后我再也不曾吃到过这种麻花。

        ⑧古老的北京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它这样,孕育着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取材于陈愉庆《多少往事烟雨中》)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中详细地介绍了六必居商铺内的陈设和商品,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B . 相比较风格华丽俗艳的内联升鞋店,父亲更喜欢典雅素净的六必居酱菜店。 C . “我”更喜欢香甜可口且红白相间的杏仁茶,这是孩子视角里的北京文化。 D . 第⑦段中作者说再也没有吃到那种麻花,表达对老北京小吃的喜爱和怀念。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及相关知识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走马观花:见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说走马看花。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B . 爱不释手:见南朝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我们学过的《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C . 不亦乐乎:见《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共二十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 短褐穿结:见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
    3. (3) 文章开头说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 (4) 父亲从六必居中收获了美学上的启发和灵感,请描述一家北京老字号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 , 故民无不累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 , 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君虽强本趣耕,而日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能以为治乎?

           凡轻重大利,以重射轻 , 以贱泄贵。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械器,钟饷粮食,毕取赡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以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 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取材于《管子·国蓄》)

    【注释】①累:依附,攀附。②赓:抵偿;补偿。③钧羡:平均盈余。④趣:督促。⑤镪,钱币。

    1.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人君其食           挟:挟制 B . 岁有凶               穰:丰收 C . 谷有所也             藏:囤积 D . 能以为治乎?         恶:罪恶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民无不累上也               毕取赡 B . 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 C . 人君非能散积聚             君虽强本趣耕 D . 法令不行                     凡轻重大利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据有余而制不足:占据国家的盈余控制民间的不足 B . 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爱护民间 C . 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利用百姓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 D . 以重射轻:用较高价格购取廉价的商品
    4. (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②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5. (5)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管子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
三、名著阅读
  • 4. 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关于“色难”,大致有两种代表性解释:一是东汉包咸的“色难,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论语章句》);一是东汉郑玄的“和颜悦色,是为难也”(《论语注》)。请翻译短文并简要说明你同意哪一种解释。

四、诗歌鉴赏
  • 5. (2020高三下·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粉破梅梢

    陆游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 , 知我归心。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在四川荣州任知事时所作。②竹枝:竹枝词,巴蜀民歌。③骎骎:马跑得飞快的样子。④灞桥烟柳:乾道八年,陆游协助王炎积极筹备收复长安事宜,曾写诗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首句描写了蜀中春光明媚,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B . 上阕结尾写词人凭栏,观眼前山河未变,而生岁月流逝之感。 C . 下阕“漫一事无成霜鬓侵”句喟叹自己功业未成而此身已老。 D . 下阕“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给亲人的遗憾。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破”“动”两个动词写出了花苞绽放,嫩叶拱动的情景。 B . 上阕以哀景写哀情,词人看到了荔枝枝叶稀疏凋零,引发哀怨。 C . 下阕“看故人强半”几句借故友加官进爵,反衬自己一事无成。 D . 下阕侧重于直接抒发情感,但结尾以景结情,颇为含蓄委婉。
    3. (3) 本词有“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而下面这首《杂诗》有“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请比较两个“归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杂诗

      西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 , 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胡宁:为何。分析:分离。②靡靡:迟迟。③商参: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④师涓:春秋时代卫灵公的乐师。

五、情景默写
  • 6.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咏怀诗是诗人抒发怀抱情志的诗。①李白蔑视权贵,“”,表现孤高自傲的个性;②杜甫登高感慨,“”,抒发虽困顿而忧国的感情;③陆游用典明志,“”,渴望像诸葛亮一样施展抱负;④辛弃疾遥想当年,“”,表达抗敌救国的豪情。他们都是有大理想、大情怀的人,是大写的中国人!

六、语言表达
  • 7. (2020高三下·北京开学考) 语言基础应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 “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1. (1) 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划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七、小作文
  • 8.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选择两个人物,描述他们朋友关系的情节。要求:描写为主,符合原著。

    ②作为北京新高考改革“3+3”模式的第一届学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为高一同学提出学习建议。要求:合理、具体、切实。

    ③当代榜样时时感染着我们。请以“榜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意。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八、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某市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后,某地高架桥坍塌事故发生后……真相还没有揭晓,在网上却看到了无数“真相”。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坚守道德的底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九、命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70年的意义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蜕变和发展。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请你展开想象,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