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1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上·常熟期中)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 . “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
  • 2. (2019八上·宝应月考)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3. (2016八上·临西期中)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 凝华、熔化 B . 升华、熔化 C . 升华、液化 D . 凝华、液化
  • 4. (2016·鼓楼模拟) “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 5. (2011·南通)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 . 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D .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 6.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 都没结冰 C . 都已结冰 D .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 7. (2020·株洲模拟) 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2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 升华 B . 凝华 C . 汽化 D . 液化
  • 8.

    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9. (2016八上·新宁期中) 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 . 只有液化 B . 只有汽化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 10.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 .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C . 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 D . 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 11. 假如光在同一均匀透明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 . 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 . 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 .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 12.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直线传播 B . 小孔成像 C . 影子 D . 光的色散
  • 13. (2018八上·达州期中)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 . 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 . 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 14. 小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妈妈每次洗完头后都会用吹风机来吹干头发,且边吹边用手不停地上下掀动头发,这样头发干得更快,因为这样做( )

    A . 仅通过了提高水温来加快蒸发 B . 既提高了水温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C . 既增加了蒸发面积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D . 既提高了水温、增加了蒸发面积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 15. 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6. 小明家的新房正在装修,周末他和爸爸一起来到施工现场。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正在处理墙面,小明看到后十分纳闷:大白天工人师傅怎么还拿着灯泡来照明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看起来已经很平整的墙面,用灯光侧对着墙一照,墙面上仍出现了一些有阴影的地方,你认为这些阴影地方是(填“偏高”或“偏低”)的,这里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 17. (2019八上·西安月考)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18. (2017八上·开县期中)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 19.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   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 20.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 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 21. (2017八上·卢龙期中)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无锡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右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35后面的单位是.

  • 22. 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他们共同的工作原理是   

  • 23. 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开水是   ,冰水是   .

  • 24. (2017八上·吴中期中)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获得,这项发明使制成白光LED灯成为现实.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外,还需两种色光二极管.2014年10月8日晚,苏州夜空出现了月全食.月全食发生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是(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
  • 25.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的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 (1)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次声波).
    2. (2) 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
      A . 蝙蝠 B . C . D . 大象
    3. (3)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是/不是)噪声.
    4. (4) 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能传播声音.
    5. (5) 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三、作图题
  • 26. 试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1) 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 (2) 如图所示,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

四、实验题
  • 27. 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0.7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 (3)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4. (4) 本实验中主要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 28.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 (2) 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3. (3)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试验次数

      时间

      温度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 (4) 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5. (5) 如果用硬纸板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好处是;但水的沸点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 (6) 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7. (7) 有另外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相同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所示的a、b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他们实验用的水量大小关系是:(选填“a水量多”“b水量多”)。

  • 29.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 (1) 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 (2)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_;
      A . 三角形光斑 B . 圆形光斑 C . 蜡烛的正立像 D . 蜡烛的倒立像
    3. (3)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 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 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

      ①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

  • 30. 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睿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1. (1)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之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方法是(填“A”或“B”);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2. (2)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利用盐水制成的冰(填“是”或“不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是℃,浓盐水的凝固点是℃;

    3. (3)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

      盐水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填“变化”或“不变”);含盐浓度越大,熔点(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4. (4) 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又有了新发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填“快”或“慢”);
    5. (5)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_(选填“A”或“B”)。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减小实验误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