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16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文明史,________,从那原始的第一声呼吸开始,人类的又一种语言——民歌便诞生了。民歌指民族民间的歌曲,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是大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创造,并且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被____、加工、不断丰富完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高邮民歌于2006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邮,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中国民歌之乡”。高邮民歌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蕴含着水的灵秀,大俗又大雅。这种特色源自于高邮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           。高邮民歌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她独特浓郁的地方色彩。淳朴的高邮人祖祖辈辈带着春播、夏种、秋收和冬藏的梦想与向往,用心的歌唱。高邮民歌忠实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重大事件,政治举措以及人民群众基本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总之,( ),又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收集整理,是中华民族民歌宝库中________的一部分。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民歌,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草根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永远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博大精深   润饰   内涵   弥足珍贵 B . 源远流长   粉饰   底蕴   不可或缺 C . 源远流长   润饰   底蕴   不可或缺 D . 博大精深   粉饰   内涵   弥足珍贵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源于生活的高邮民歌,发展于民间 B . 高邮民歌源于生活,发展于民间 C . 高邮民歌源于民间,发展于生活 D . 源于生活的高邮民歌,在民间发展
    3. (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 每年——特别是今年,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特别多 C .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 张五爷这儿贵客三位——里面请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对于如何了解“天人合一”思想,朱熹有段话很重要,他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初产生时,虽然得之于天,但是一旦有人,“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即“人”对“天”就有了责任。“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学说认为,“知天”(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和“畏天”(对“自然”应有所敬畏,要把保护自然作为一种神圣的责任)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一死物,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刚健大流行;“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而使人不能真正得到“天”(自然)的恩惠。所以“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应担当起合理利用自然,又负责任地保护自然的使命。“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和理念应该说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提供某些有意义的资源。

    “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是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为什么“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人世间的道理(人道)是由情感开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出发点。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品质由何而来呢?《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但孔子的儒家认为“仁爱”不能停留在只是爱自己的亲人,而应该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以及“爱物”。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爱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爱”扩大到对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爱,那么世界不就可以和平了吗?把“亲亲”扩大到“仁民”,就是要行“仁政”,所以“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爱护和相互尊重的“人我合一”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应是有重要意义的。

    “身心合一”(一内外)将会为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是说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和谐关系。儒家认为达到“身心合一”要靠“修身”。《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闻道反已,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已,这就是“修身”。所以《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果一个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再加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都能“以修身为本”,那么这个社会也许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世界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了。

    (摘编自汤-介《论儒学的复兴一-“新轴心时代”或将到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人”是“天”的一部分,所以,“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们不能把“人”和“天”对立起来。 B . “知天”和“畏天”是对立统一的,蕴含着人合理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的理念。 C .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一书认为孔子“仁学”的出发点是“人道”。 D . 只要做到了修身,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能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达到“身心合一”。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了儒家观点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影响。 B . 文章第2自然段论述“仁爱”思想是按爱己、爱民、爱物的思路展开的。 C . 文章第3自然段引用《大学》的语句是为了强调修身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根本。 D . 全文运用儒学经典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和学术色彩。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
      A . 朱熹的话强调,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B . “天人合一”的思想完全可以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相关问题。 C . 本文的三种观念对“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形成都有促进作用。 D . 如果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社会上的人都能注重修身,那么这个社会就能成为和谐社会。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三号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固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二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高效完成组网。自2017年11月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新闻办网站2020年8月3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近代史和世界政治教研室人员涅日丹诺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防御能力。

    他表示:“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可能禁止中国使用GPS,但同时中国不可能完全指望格洛纳斯(GLONASS),因为‘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存在美国将让卫星‘失明’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中国军方将可以依靠本国的导航系统。”

    专家补充称,外层空间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超级大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抗的舞台,尽管这与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规定的相反。涅日丹诺夫解释称,“不存在有关《外层空间条约》义务争端的调解机制。这一条约在空间军备控制方面非常有限。因此,中国这一导航系统表明,其愿意接受挑战,并且不准备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

    (航天科技网2020年8月4日)

    材料三: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介绍,北斗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系统。

    他表示,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进入室内会有一定影响。水下导航会碰到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后续要解决的。

    “所以,我们要解决水下导航问题、室内导航信号弱的问题、深空的问题。比如最近火星探测,未来向深空、向更远的宇宙里,它的导航靠谁呢?北斗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所谓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体系)就是以卫星导航作为核心和基础,把现在认知里的各种各样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它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我们特别期待2035年这个系统的建成和到来。”冉承其说道。

    (澎湃新闻2020年8月3日)

    1. (1) 下列对北斗三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即意味着其已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可立即开通全系统服务。 B . 北斗团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使北斗三号卫星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C . 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水下导航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到2035年,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D . 北斗三号建成后,在国际军事冲突中,中国军方将可以使用本国的导航系统。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斗三号工程取得巨大成功既得益于科研人员对关键核心的技术攻关,也离不开举国的体制优势。 B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性能指标先进,在亚太地区性能尤为突出。 C . 外层空间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超级大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抗的舞台,是因为不存在有关《外层空间条约》义务争端的调解机制。 D . 北斗三号的建成影响深远,如最近的火星探测,未来的宇宙探秘,它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3. (3)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之后,各大媒体纷纷称赞其为“国之重器”,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作为“国之重器”具备哪些特点。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失主

    司玉笙

    老头儿已经连续三天在这儿等人了。

    其实,他所要等的人他并不认识,只是两幅照片的失主。这照片是他在这条名为合欢路上的一个移动垃圾箱里扒拉出来的,均镶有精致的玻璃镜框,约一尺见方。从垃圾箱里提溜出来时,镜框是在一个塑料袋里,与废纸、旧笔记本等混杂在一起……

    自退休后,老头儿不知怎么迷上了废品。每天走合欢路晨练时,都会到这垃圾箱瞅瞅。晨练回来,手中提的不是文具书籍,就是废纸,还有八九成新的衣物等,俨然是一个打劫回来的浪人。老妻见了,嗔道,你捡这些破烂干吗,咱家有些东西还得往外扔哩。

    你不懂,多好的东西都当垃圾扔了……

    老妻说不动他,又撺掇女儿劝。

    爸,咱家不缺钱,你不嫌丢人我们还觉得脸发臊哩。

    发啥的臊?浪费东西看似不丢人,实际上是等于犯罪。

    就算不丢人,天天拾来那些东西你往哪儿放?

    有地方,有地方。

    他家住一楼,带个小院,还有一间放三轮车的小房子。拾来的物品,老头儿都会细心地分类整理,衣物鞋袜打捆打包送到一里外的“爱心捐衣箱”内,其他的积攒到一定的数量便拉到废品收购点换取现金。文具和书籍是他最钟爱的,清理干净放到小房子里。遇到喜爱的书籍,将边边角角抚平。掉了封面的,用漂亮的硬纸再封一个,并写上书名,注明哪年哪月哪日拾于何处。包装好了,坐在院子里,仔细地阅读,还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老妻有时对回家的女儿说,你爸啥也不热,就热那些垃圾,连瞧都不瞧我一眼,有病了哩。

    女儿笑道,那不是病,是癖好——总比打麻将强。

    是的,老了老了多了这一癖。

    听到妻女的对话,他冷不丁地插了一句,世人都有这一癖就好了!

    玻璃镜框被带回后,他仔细地将它们擦拭干净,以对老人的合影便清晰地显现出来。另一幅是“全家福”,老老少少五个,是四十年前拍的,黑白照。从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坐在前排的就是这对老人中年时的容貌,且个个都面带自然的微笑。再看看那老年时的合影,尽管是彩照,可那微笑竟没了。

    怎么能将老人的照片丢进垃圾箱?是粗心大意,还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翻那笔记本,有字的都被撕掉了,也没线索。他的眉头皱起几道浅的弯沟,心想,一定要归还失主,一定!

    次日天刚亮,他便骑着三轮车出去,到那垃圾箱附近等待。

    这条路不是主干道,很僻静,过往的车辆行人不多,只有一个年纪偏大的女环卫工在合欢树下忙碌。他将照片挂在车把上,而后不由得向垃极箱骑去,忽又停下,转身回到车前,守着照片在原地转圈儿跑动。

    太阳升高了,路上的行人渐多,他们急急忙忙而过,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镜框。等到上班时间,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瞥了照片一眼,下了车倒回来,问,老先生,您在寻亲?不是我,是他们在寻亲。他指指照片。你认识不?

    年轻人眯了眼凑近了看,摇摇头,走了。

    这一整天,除了那个年轻人问,再一个就是那环卫工。

    第二天有三个人问,其中一个与女环卫工年龄相仿,近七十了,戴副宽边眼镜。她本走过去了,忽像发现了什么,摘下眼镜过来瞅照片。瞅着瞅着,一滴亮晶晶的老泪便溢出眼角。

    这位大姐,照片上的人你认识?

    女人摇摇头,伸出一根手指抹去泪珠。看看他,说,真像我二姐……

    是二姐的就拿走呗。

    我二姐陪护我父母一辈子,从未嫁过人……

    说着,低泣离开。走了几步,悲声大放,看得他也禁不住泪下。

    第三天,他将三轮车停在距垃圾箱较远的一个单位家属院大门旁,以防众人误将他当作拾荒者。可等到傍黑,也没有人往那照片上多看一眼。而他的三轮车上,不知啥时候堆了不少纸箱子等。他也记不得是谁往这车上丢的,他也不敢翻看,怕再发现被丢弃的照片。

    此时,身边多了一个人,是女儿。

    爸,回家吧,我妈做好饭在家等你哩。

    唉,三天了,还是等不到失主……

    爸,这世上有很多失主,你可能永远找不到他们……明天你还来吗?

    来!

    下雨了,是清明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 年第6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按时间顺序逐一写来。这样处理,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引人入胜。 B . 询问照片的过路人,写法上详略得当。第一天写得简略;第二天写得最为详细;第三天,一带而过,只突出了三轮车上堆的不少纸箱子。 C . 小说中的老头儿自退休后,迷上了废品并且往家捡废品,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的行为不太理解但还能包容。 D .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文字虽然不多,但都能很好地为塑造主人公老头儿这一形象服务,尤其是结尾的景物描写,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深化了主题。
    2. (2) 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儿的形象特征。
    3. (3) 小说以“等待失主”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辩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驊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B .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C .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D .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共工、驥兜:传说中尧时的两个凶恶人物,与三苗、鲧合称“四凶”。 B . 八元、八恺: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儿子;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儿子。 C . 后汉献帝、昭宗:献帝,称呼的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的年号;昭宗,称呼的是唐代皇帝李晔的谥号。 D .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史载于《旧五代史·李振传》,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
      A . 第1自然段,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依据,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 B . 第2自然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从本质.上指出小人无朋。 C . 第3自然段,运用例证、引证、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的观点。 D . 第4自然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②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张中丞传后叙》)

      ③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初夏中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巳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③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首联即点题。以“湖山”二字,突出环境之“幽”、 居处之“幽”,槐树成荫,则暗点“初夏”。 B . 颔联上句用“观”字写所见静景,下句用“蛙鸣”写所闻之声。以声衬静,突出环境之清幽。 C . 颈联“箨龙”“木笔”,描写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画面。 D . 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2.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来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2.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 (3) 《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某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的发言,其中有5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我多次垂念师恩。如今莅临母校,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荣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争光添彩。以后我也定会拨冗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 9. 下面是“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中旬,九江市江洲镇四十多公里的堤坝面临溃堤风险,鉴于日益严峻的防汛形势和实际可用青壮劳动力的短缺情况,江洲镇政府对外发出公开信《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呼吁江洲在外的18-60周岁乡亲回家抗洪。见信后,在外江洲人反响不一,有人认为“守坝就是守家”,理应回乡;也有人认为在外打拼不易,守了家乡可能会丢了饭碗;还有人认为回乡出力不太现实,自己可以在外出钱资助一线抗洪……

    江洲电视台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面向所有在外奋斗的江洲青年,发表以“青年人的个人发展与家乡需要”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