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3 浏览次数:16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九上·平阳开学考) 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又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意大利不守信用  B .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 协约国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 . 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 .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的激化 C .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3.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5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


    A .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 .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5. 《凡尔赛和约》中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     )


    A .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 .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 .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D .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 . 宰割中国 B . 削弱英国 C . 限制日本 D . 瓜分德国
  • 7. (2019九上·柯桥月考) “那时我家乡的官是一个旗民,因而绅商们觉得不免要流点血。幸而那个武官‘深明大义’,加之商会里也筹得出钱,于是平安无事就挂了白旗。那位旗人官呢,‘护送’出境了事。跟着,老百姓忙的是剪辫子的仪式。”茅盾先生(1896—1981年)对其念中学时的嘉兴的这一记载(   )
    A . 反映了清朝统治在嘉兴的终结 B . 说明了嘉兴人反帝热情的高涨 C . 揭示了五四运动对嘉兴的影响 D . 见证了嘉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8. 1913年,某身着西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 .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 中华民国当时还未建立
  • 9. (2018九上·三门月考)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

    ①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

    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18九上·杭州期中) 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新闻是(    )

    A .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B . 袁世凯称帝 C .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 11.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革命》杂志第四期发行日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


    A . 1924年    B . 1925年   C . 1926年 D . 1927年
  • 12.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   )

    A . 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 . 两者都使国家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C . 前者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 . 前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后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13. (2017九上·平阳开学考)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 . 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 . 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14.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下斗争没有促使中国政权更替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解放战争
  • 1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争取民族独立 B . 建立近代化工业 C . 追求民主自由 D . 探索近代化道路
  • 16. 中国人的字、号常常能反映时代盛行的思想与观念,如清末民初,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号竞存,就是明显的例子。由他们两人的字、号可看出影响他们的思想是(     )

    A . 民族主义思想 B . 进化论思想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 . 世界大同思想
  • 17.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关于中国近代交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 . 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C . 滇越铁路开通后,从上海到昆明全程只需要短短的几天 D . 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 18.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道:“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 . 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 . 人们对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 .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 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 19.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工业革命的洗礼 C . 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 D . 军阀割据和混战
  • 20.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0周年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 22. (2019九上·青田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幅国际政治漫画,若为该漫画的问号处标注文字说明,则应写上(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绞肉机”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珍珠港事件
  • 23. (2019九上·长兴期中) 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可用来论证(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 . 三国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 24. 下图是反映《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漫画,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的代表,象征着德国在一战后任人宰割 B . 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只能摊手表示无奈 C . 法国手拿绞索迫不及待地要处置德国是想报普法战争的仇 D . 一战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说明邪不压正
  • 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推动了欧洲科技的更新换代 B . 一战给欧洲带来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C . 一战彻底结束了欧洲在全世界的殖民统治,从此欧洲国家再无殖民地 D . 一战正式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9九上·杭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列宁指出:“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 (1) 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 (2) 请从战争的性质角度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3. (3) 材料三中福煦和列宁对《凡尔赛条约》的评价有何一致性?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他们观点的合理性。
  • 27. (2019九上·杭州模拟)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为了纪念先生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九年级某班学生收集了以下一些材料进行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获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2. (2) 如何理解材料二,材料三中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3. (3) 结合所学的知识,用至少两例史实证明“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 2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1. (1) 【图说历史】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2. (2) 【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请你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揭穿谎言】

      材料二: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 (4) 【战争审判】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