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

更新时间:2020-11-14 浏览次数:1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          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培养累计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人数将近达10万人以上。

          (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力尚弱、百废待兴,面对困难重重的内外部形势,进行布局调整与边疆开发           。 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军人农民、知识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都投身时代洪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               了中国人那段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他们的人生选择,明显不是一笔用物质公式可以算清的账。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从来尊崇“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从来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好儿女志在四方”。中国人自小         的诗文、敬仰崇拜的英雄,无不有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主义体制下,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义无反顾  迫不及待  抒写  耳濡目染 B . 义无反顾  迫在眉睫  书写  耳濡目染 C .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抒写  耳闻目睹 D .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书写  耳闻目睹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其中投身西部建设人数达10万人 B . 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培养累计大学生23. 6万余名,其中投身西部建设人数将近10万人 C . 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培养大学生累计23.6万余名,其中投身西部建设人数达10万 D . 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其中投身西部建设人数将近10万以上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时一代人的集体选择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 B . 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C .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 D . 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而与儒家做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条件。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故不为人所知。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朱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之“上善”。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困惑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恶是可以为的。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对此,笔者并不认同。实际上庄子认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只要对人对已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相对地,庄子提出“虚而待物”“不谴是非”,强调不责于人,因其所是而是之,正体现了那种“万物皆照”的包容精神。

        ⑥我们知道舂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成了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儒家认为,既然礼崩乐坏导致乱象,出路便是将礼乐制度重新扶植起来所以他们力推仁义礼乐的教化,以使世人生德于心,最终治国平天下。庄子则认为,如果把仁义礼立为标准来齐同天下,那就等于在宰割天下,因为这种做法没有顺物之自然,其实质是以善的名义强制他者,使天下人沦为仁义礼的“辕下之驹”。在此意义上,所谓的善也就变成了恶。庄子其实认为,个体之间只要不相为害,就不需要仁义礼的约束和严刑峻法的强制,便能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

        ⑦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批评仁义,绝非怂恿世人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之举。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善恶观:在善的问题上,庄子反对为求名利而行善,反对临人以德、以“善”去“恶”的教化传统,倡导不自以为善之“上善”;在恶的问题上,他一方面诫人行恶,一方面又主张宽容“小恶”。无论是践行“上善”,还是宽容“小恶”,都是玄德的体现。只有这样,人伦才不至于紧张,人我之间才能变得和谐,每一个个体才能自在地生长发展。

    (摘编自汪韶军《庄子善恶观探本》)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批评过儒家的仁义礼,因此古今多数人认为他主张不仁不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B . 只有做到庄子的“为善无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才能说是真正的圣贤。 C . 朱熹批评庄子“否定为善”是恰当的,但批评庄子“否定近名”则背离了庄子的本义。 D . 庄子主张不拘泥于明确的善恶意识,强调因其所是而是之,体现了庄子的包容精神。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用《渔父》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的事例,进一步 阐明庄子不责于人,具有宽容精神的善恶观。 B .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将庄子的主张和儒家的主张进行了比较分析,使我们能更准确理解庄子的善恶观。 C . 第④段作者从大恶和小恶两个层面阐释了庄子“为恶无近刑”的内涵,即精神到现实中总是要打折扣的。 D . 本文多次从古今学人对庄子主张的误解入手,辩证剖析,正本清源,深入探究了庄子善恶观的应有之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主张是倾向于立名的,容易引导人们以仁义之名去博取个人名利,作者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B . 在庄子看来,把仁义礼立为标准来治理天下,是有违自然之理的,是以善之名强制他人,不利于和谐。 C . 庄子主张的“为恶无近刑”意思是说,只要不触犯刑法,就应该加以宽容,没必要所有人都成为圣贤。 D . 庄子一方面诫人行恶 ,一方面又主张宽容“小恶”,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会让世人产生认识上的困惑。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的队伍里,除了网红主播,还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明星、企业家、农民甚至地方官员。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产业快速发展,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网络消费新业态成为潮流。

        在2020年4月,央视就为推荐湖北产品开展了三场直播卖货活动:前有朱广权和李佳琦打破“次元壁”的“小朱配琦”组合,卖出了总价值4014万元的产品;后有欧阳夏丹与王祖蓝“谁也无法阻拦(祖蓝)我下单(夏丹)”、朱迅搭档李梓萌的“央视girls”组合,相继卖出6100万元、8012万元的产品。这些直播不仅收到了实打实的效果,也获得了网友的认可。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促进了网络直播经济的发展。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沉淀了品牌认知,通过品牌为直播带货进行信任背书,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主流媒体通过搭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的主导框架,通过议程设置,起到了良好的带货动员效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如是说。

        不过,繁荣背后存在的隐忧也不容忽视。

        中国消费者协会梳理消费者投诉情况时发现,一些主播带货时存在夸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绕开平台私下交易等现象,部分消费者遭遇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难保障等情况。卖家与平台之间、直播平台与电商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复杂,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合理堆权诉求大打折扣。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37.2%的受访者在直播购物中曾经遇到过消费问题,“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的两大主要顾虑。

    (摘编自刘小雪(疫期直播带货逆势突围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存隐忧))

    材料二:

        2019年“双11”落下帷幕,和以往不同的是,“直播带背”火了。开场仅1小时03分,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就超过2018年“双11”全天直播引导的成交额。

        虽然打着互联网的旗号,赶上了直播的时髦,但直播带货其实并不能算是新鲜事物。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之前,很多人应该有电视直播的印象,那时候打开电视机,简直被各种电视直播频道绑架。

        直播带货的成功离不开两点:一是通过夸张刺激的宣传形成眼球效应;二是激发跟风消费的懒人效应。而这两种效应都有着一种挣快钱的味道,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直播带货在风生水起的同时也是风声鹤唳。

        现在直播带货正处在风口浪尖,作为一种新业态,对其抱有越大的期望,越要把问题想在前面、防止可能的翻船。在这方面,电视直播可谓提供了前车之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都要靠内涵支撑。而内涵,是包括商品质量、诚实守信的一套完整体系。不要看直播带货现在势头很猛,其实根基发虚,一旦问题发生始终不能得到解决,当消费者感受到自己被愚弄和欺骗时,就很有可能甩袖而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平台承担起把关责任,遇制买粉丝、买评论、虚构成交量、为劣质商品代言等现象,确保直播带货在阳光下运行,能够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乔杉《直播带货别走电视购物老路))

    材料三: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0年3月31日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消费者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受访消费者对于“主播是否就是经营者”的问题认知较为模糊,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这两个问题反馈较多。

        直播电商的本质属于商业广告,带货主播往往扮演着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以相应罚款;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有的主播本身经营网店,直播带货的商品由其网店销售,其同时又具备经营者身份,还应为此向消费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但在现实中,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不常有。主播群体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带货主播的侥幸心理,在宣传时往往有意无意夸大其词,吸引眼球。

        应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处理流程,通过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维权热忱。各级消协组织应积极履行消费监督公益性职责,充分运用消费公益诉讼,帮助广大消费者维权,倒通带货主播珍惜羽毛。

    (摘编自张淳艺《直播带货应带上责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迅搭档李梓萌的“央视girls”组合在央视为推荐湖北产品开展的三场直播卖货活动中勇夺成交额冠军。 B .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这是因为主流媒体具有品牌效应,消费者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高。 C . 2019年“双11”中“直播带货”火了,开场仅1小时03分,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就超过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 D . 当前直播带货行业还存在买粉丝、买评论、虚构成交量、为劣质商品代言等不良现象,这影响着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通过夸张刺激的宣传形成眼球效应与激发跟风消费的懒人效应是直播带货成功的关键,这也使得直播带货受到人们的质疑。 B . 通过(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直播中存在“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的现象。 C . 直播带货行业中,带货主播往往具有多种身份,有时扮演着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的角色,有时还可能是网店的经营者。 D . 如果能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就能让主播珍惜声誉,消除主播直播带货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任的状况。
    3. (3) 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如何保证“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的

    仵从巨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书店只有一个人,镇上人称呼为“卖书的”,就是她。

        她很忙。书店里的事全由地一个人办理,她忙得过来吗?不知道。也没有人认真想过。反正她是忙过来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忙过来了。

        岁月无情,我们的主人公看上去50岁上下了,额际和眼角已隐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双眸子却如秋日潭水般清明。那传神的眸子中有的是单纯、真诚。看她一眼,像看一座平原:一目收尽,一览无余,坦坦荡荡。大概也正因此,那些素来拘谨,甚至怯懦的卖鸡蛋的老婆婆们敢于不买书走进店来,坐在店堂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当然,她们也一反生活拮据的家庭主的锱铢必较,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她们以自己的直觉信任了她:她虽是个挣钱的女人,但从不傲世欺民,她是个好人。

        有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客人。

        正是冷清时刻,她正倚靠在柜台上看报纸,见有客人,她站起来:“您要买书?”

        “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有一股文气。光那一副眼镜也足以证明他读了不少的书。“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着书架正中的一册36开本的小书。那是一本诗集,装帧精美,雅致。书名是《孩子和书》。

        “您,认识我吗?”他突然一问,两眼盯住了她。

        她愣了。仔细观察他,希望能记得起来。可是回忆带给地的是一片空白。

        客人笑了,笑得很轻,很动人。“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身边的提包里取出一本书,送到她的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他见她不接,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打……您自己付了书钱把书送给……还给他取了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时他很饿,很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他受人欺……”他的话终于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是的,十五六年前,对,那时,书遭殃了,她店里的书被封,只留下些红皮书。不少封存的书放在柜台后面,贴上了封条。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先以为是老鼠,但老鼠不会有那么大的声音。她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他正从一个书捆里掏出一本书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他静止了,一动不动,尔后又抬起头。于是她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倔强中带着粗野的眼睛……后来,像他所说的,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自己付了钱,她记得那本书好像是《牛虻》。他被感动了,哭了,告诉地,他的父母不久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四处流浪,没有钱,没有吃的,可是他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吃食。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从那以后,他就失踪了。她虽然不时想到,但十几年过去了,已渐渐淡志,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他?

        当她从回忆中醒来,发现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地赶紧走出店门,想把他找回来,问问他现在的情况,可是,一眼可以望尽的小街上,没有他的影子。她走回来,翻看年轻人留给她的那本书,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她打开靡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您也许还记得一个偷书的孩子?送这本书给您——是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您教我成了一个人。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证明您的崇高:崇高的人不记得自己的善举,那正是她的伟大。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X年X月

        她惊诧了。“天哪,他是诗人了!”诗人在她、在小镇人的心目中如同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太阳神阿波罗。而且,使人惊异的是,这诗人的成就竟和她有关,她不敢相信。

        “我要买书……一声喁喁细语从柜面下发出,惊醒了她。

        她弯下高大的身体,看到一个不盈三尺的小女孩,一只胖胖的小手中攥着几枚分币,另一只手隔玻璃指着一本小人书。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兴许,她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不写诗,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也好嘛!”她心里好高兴

        她的客人中出了诗人,而且和她相关,她感到荣耀,感到欣慰,就像自己当了诗人一样。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情节前勾后连,相互照应,如开头写她“单纯、真诚”“从不傲世欺民”,为后文她处理小孩偷书埋下伏笔。 B .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如年轻人“您还记得十五年前个偷书的孩子吗?”等话语引出她的回忆。 C . 当她从回忆中醒来,发现年轻人已不见踪影,可见年轻人对当年之事仍心存芥蒂,并不想与她再有过多交往。 D . 小说塑造了一个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童叟无欺、热情善良、怜悯弱者的底层人物形象,赞颂普通人的人性美。
    2. (2) 小说为什么叙述十五年前的一段往事?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她心里好高兴”有什么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四年与平江伯董漕事,议令江西、湖广、浙江及江南北诸郡民,量地远近,转粟于淮、徐、临清,而令军士接运至北京,民大称便。五年陈足兵食省役之要。谓:“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阯,北征沙漠,资用未尝乏。比国无大费,而岁用仅给。即不幸有水旱,征调将何以济?请役操备营缮军士十万人,于济宁以北,卫辉、真定以东,缘河屯种。”帝善之。命吏部郎中赵新等经理屯田 , 福总其事。既而有言军民各有常业,若复分田,役益劳扰,事竟不行。改户部尚书

           七年,帝于宫中览福《漕事便宜疏》,出以示杨士奇曰:“福言智虑深远,六卿中谁伦比者?”对曰:“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国家,诚六卿所不及。”又曰:“南京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福老成忠直,缓急可倚。”帝曰:“然。”明日改福官南京。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选自《明史•黄福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B .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C .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D .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学生,明、清时期称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为太学生。 B . 屯田,古代政府组织劳动者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一种措施。 C . 户部尚书,户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财政收支等事务。 D . 储宫,古代皇帝有时会让皇后协理一些政务,因而称皇后为“储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福主政边疆,理政有方。黄福掌管边疆安南布政、按察二司的事务,他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并且编排民籍,确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百官。 B . 黄福为民办事,百姓受益。黄福与平江伯一起主管漕运事务时,商议命令江西、湖广、浙江等各府县百姓根据住地的远近转运粮食,百姓大称便利。 C . 黄福建言献策,为国分忧。黄福担心国家费用紧张,请求朝廷驱使一部分军队士兵沿河屯田,但遭到了军队士兵们的反对,事情竟没有能够实行。 D . 黄福公正无私,忠诚正直。杨士奇认为黄福公正无私、明察果断,一心为了国家,是六卿无人能比的,并且为人忠诚正直,是情势急迫时可以倚重的大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②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先发看红梅

    王安中

    青玉一枝红类吐。粉颊愁寒,浓与胭脂傅。辨杏猜桃君莫误。天姿不到风尘处。

    云破月来花下住。要伴佳人,弄影参差舞。只有暗香穿绣户。昭华(注)一曲惊吹去。

    [注]昭华,古代管乐器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中,“青玉”比喻美丽的梅枝,“红类”借代红梅花朵,“吐”字描写梅苞的怒放。 B . “粉颊……,浓与……”俩句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梅花的色彩和神态。 C . “辨杏……,天姿……”两句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杏花、桃花的天姿,梅花比它们朴素。 D . “只有……,昭华……”两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淋漓尽致写出梅花清香袭人。
    2. (2) “云破月来花下住,要伴佳人,弄影参差舞”三句描写云散月出时的梅花,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中的歌唱、奏乐带来春天般感觉的两句是“。”
    2. (2) 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两句是“。”
    3. (3) 杜甫(登高)中的“”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提取金属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金属开采上来后, ;然后将破碎的矿石送到选矿厂,磨到几十微米大小,并用水调成矿浆;, 即加一些选择性的药剂到矿浆里搅拌充气,充气后产生气泡,目标金属粘到泡沫上浮在表面,晾干后得到金属矿粉;最后便是冶炼阶段,冶炼阶段,火法冶炼就是用火烧,让金属矿粉变成熔融状态,湿法冶炼则通过药剂把金属离子分层以后再提取出来。

七、小作文
  • 9. 最近,某校发起在家庭中实施分餐的倡议。请你拟写一则微信消息,发布在家庭群中,劝说长辈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不超过90个字。
八、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有人说,年青的陆游正是不了解世事的艰难困苦,才有“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志气与抱负,才有这样的气魄,也有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人应该早知世事艰。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场辩题为“早岁无须知世事艰/早岁须知世事艰”的辩论会。

    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