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压力 压强 /3 大气压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2.3大气压强(第1课时)

更新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18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练习
  • 1.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 . 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 . 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 . 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 2. 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的是( )
    A . 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 . 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 . 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 . 用注射器向肌肉中注射药液
  • 3.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
    A . 100Pa B . 1000Pa C . 10000Pa D . 100000Pa
  • 4. 茶壶的盖上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 )
    A . 让外面空气进入壶内,便于茶水倒出 B . 便于壶内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茶水冷却 C . 可以调节水温 D . 便于观察壶内的水位
  • 5. 将装满沸水的热水瓶中的水倒掉,塞住瓶口,若瓶塞不漏气,则过一段时间后,瓶塞很难拔出,这是因为( )
    A . 由于瓶口的热胀冷缩的作用,瓶口对瓶塞的压力增大了 B . 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使瓶内外压强差增大 C . 经过一段时间,瓶口处水汽蒸发过多,使摩擦增大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6.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 将加有砝码的小桌放在海绵上,小桌腿陷入海绵中 B . 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试管口,倒置后水不会流出 C . 将连通器中装入水,当水不流动时,两边的液面相平 D .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 7.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 在高山上煮饭要用高压锅 B .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 水泵的吸水高度是有限的 D . 深海中的鱼被捕捞上来,常会因内脏破裂而死亡
  • 8. 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 . 保持不变 B . 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 . 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 . 稍微下降一些
  • 9. 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把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

    A . 受瓶内水的压力的作用 B .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 . 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 . 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 10. 如图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应使开口a(选填“闭合”或“打开”),酒水不流出是由于的作用。

  • 11. 小明在空玻璃杯中盛满开水,将水倒掉后,杯中有很多水蒸气。迅速将杯口倒扣在一个气球上,一段时间后慢慢拿起杯子,发现气球被杯子紧紧地“吸住”(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气球被杯子“吸住”的原因。

二、技能提升练
  • 12. 某同学为探究并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威力,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所示),把两个半径为R的带拉绳的硬质空心半球(不计重力)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左侧拉绳系在墙上,该同学用力拉右侧的绳子,当拉力增加到F时两半球被拉开。现将球半径改为 R,重做实验,则拉开的力F′( )

    A . 等于 F B . 等于 F C . 等于 F D . 等于 F
  • 13. 如图所示为覆杯实验。

    1. (1) 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存在的证据。
    2. (2) 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 14. 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 (1) 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 (3) 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4) 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 , 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
  • 15.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在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 (1) 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 (2) 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 (3) 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 . 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 .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