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1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恶(zēng)      曲(juǎn)    享(xīng)     艰苦绝(zhuó) B . 涔涔(chén)    恨(jí)      击(zū)       铢必较(zī) C . (nè)        玉(chí)     强 (jué)     一莫展(chóu) D . 仪馆(bìn)    永 (jùn)    粗 (bǐ)      窸窸窣(suì)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些错综复杂、苔藓遍地、狭窄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B .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饷,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C . 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D . 杭州至黄山的高铁线经过众多游览圣地,是一条穿梭于山水画廊间的黄金旅游线。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关部门要围绕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等重要民生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调研视察,讲真话,建诤言,勉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B . 很多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 , 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C . 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半只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其表现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D . 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 , 影响学校的声誉。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知道一大推的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却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看看我们的主流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 B . 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试营业。 C . 自从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 . 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让他们在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从中感受到青年的友好。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知道,航天器在太空运行,需要利用推进器系统来执行轨道变化、轨道维持、姿态控制等多种任务。      ,      ,       ,              ,       ,是航天器延寿的关键。

    ①航天器寿命即宣告终结

    ②提高推进剂利用效率(产生单位推力的推进剂需求量)

    ③因此推进剂携带量决定了航天器在轨寿命

    ④目前推进系统基本都通过航天器携带的推进剂产生推力

    ⑤推进剂一旦消耗殆尽

    ⑥从而满足航天器动力需求

    A . ②⑥⑤④③① B . ④⑥⑤①③② C . ④⑤②①⑥③ D . ②③①④⑤⑥
  •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母亲曾当着众兄妹感慨地说:“如果你当初留在重庆不回来,我和你家父的骨头都早就没有了。” B . 每一朵花都在含笑,笑蜜蜂的多情,笑蝴蝶的单相思,笑季节对自己的垂爱,笑生命的灿烂光华。 C . 他自豪地说:“看把你们给美的,要不是我尽力玉成你们这桩婚姻,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呢?” D . 南京城用它一贯的“热情”恭迎我的到来,炙热的天气着实给来自西北高原的我一个下马威。
  • 7.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②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③岂能无意酬乌鸦,惟与蜘蛛乞巧丝。

    ④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A . ①中秋节 ②清明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B . 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④重阳节 C . ①中秋节 ②端午节 ③七夕节  ④清明节 D . ①元宵节 ②清明节 ③七夕节 ④端午节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B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够行走在古人的道路上,就写下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C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D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检讨。
  • 10. 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 . “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 . 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 . 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 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 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 11. 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 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A . “像走进教堂那样” 说明顾客总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的。 B . “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没有人在店堂里招待客人,说明格斯拉兄弟俩忽视顾客,也是他们后来生意越来越差的原因。 C . “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表现了“我”对格斯拉诚实经营的赞美。 D . 选文中“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写出了格斯拉“沉溺”在他制靴的梦中,表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忘我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 .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赏赐 D . 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2. (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用亡郑陪邻

      A . 勇气闻于诸侯 B . 烦执事 C . 明死生之大 D . 不赂者赂者丧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 . 烛之武临危受命,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 C . 第 3 段“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D . 晋文公没有袭击秦国,而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使得晋文公终成霸业。
三、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这个周末,“断供”刷屏。

        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响?”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批评和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月19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

        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了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种非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用虚假信息搪塞舆论,不管饮鸩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应无疑是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的公关,后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难以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更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 " 断供者 ",始作俑者反倒成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 传播 " 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 搅混水 " 层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亲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 断供 " 传闻不应该成为舆论场上的一个新案例。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之后,华为子公司海思公司宣布一直作为"备胎"的海思芯片全部"转正"。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为“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备胎转正"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现。与其坐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联想",不如奋起直追,对中华文明的赓续有所作为。这是“断供”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

        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史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部的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自2019年5月19日人民网评,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声: 这是谣言。 B . 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 C . 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置身事外。 D . 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 B .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 C . “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 D .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

    (乙)

        当“公诉”(按照法官们至今沿用的行话)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在这里就象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得哪!”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呢?”

        “你什么时候才会在百尺黄泉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

        “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

        “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

        “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1. (1) 赏析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2. (2) 甲乙两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看客”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刻画这些人?
四、句子默写
  • 15.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1. (1)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 (2) 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3.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4) 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材料作文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无底气,生无根据。”底气是自信的表现,是内生的巨大力量。底气,不是嗓门高、脾气大、口气粗,更不是狂妄、耍横和傲慢,而是表现为一种骨气、硬气和勇气。有底气的人有数、有谱、有据,有底气的人不忧、不惑、不惧。人固如此,家国亦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