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0-11-03 浏览次数:1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3月以来,“一平米微花园”在农户家里(qiāo)然兴起。在闲暇时光,农户们给花木浇水,施肥,修剪,从中获取一份享受。左邻右舍置身于斑(lán)的庭院,谈笑风声。 B . 在面对国外优越的条件与祖国需要的选择时,郭永怀携妻(qì)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已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赋之一(jù)。 C . 踯躅(zhí  zhú) 在犬牙交错的岁月深处,大家或花开成锦,或暗自蹉跎,却因际遇相同,心灵联通,即便隔着层层叠叠的光阴碎片,仍能忆起魂牵梦(yíng)的日子。 D . 习近平主席总结了中缅两国关系发展的悠久历史和丰(shuò)成果,为两国互利合作(bì)画新蓝图。此次出访缅甸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既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高速公路恢复收费,使得快递行业运输成本上涨,给整体网络运营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相关部门调整了高速的优惠政策。 B . 三月复工之初,《王牌对王牌5》节目组联系到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代表,邀请他们在线上观看,成为国内首档致敬一线医护工作者的综艺节目。 C . 首都机场地服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受全货机、客改货机、常态客机复飞等因素影响,地服公司单日国际收货总量本年度首次突破700多吨,达到758吨,呈现强劲增长。 D .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制度优势正是我国的最大优势,也是战胜疫情的最可靠保证。
二、语言表达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灵魂在。作为灵魂的载体 , 故乡就是灵魂的圣地。台湾作家齐邦媛曾在《巨流河》中感叹她父亲齐世英在晚年对大陆的回忆:“[甲]在父亲齐世英的记忆当中,大陆和东北就是他的故乡,而这一意象和他的理想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没有一刻忘记过……但那些年岁已经回不去了,故乡也回不去了,只有那份乡愁被遗留下来,难以解开。”这种无处安放的故乡情节和对故乡言之不尽的眷念,使人痛彻心扉

        [乙]“人只有一个故乡,虽然外面的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只有在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幸福”。海塞的这句话道出了牵扯我们内心的根源。每个人的灵魂都在流浪,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丙]早起,读《就这样走到了故乡》,感情深沉。往事并不如烟,故乡如刀斧雕琢一般,印刻在了每一个游子的内心深处。回味生命中的悲苦喜乐,余光中、梁实秋、林海音他们那种思乡的感情我或许不能深刻体会,他们笔下的故乡却一定是他们自己的灵魂之城。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载体 B . 情节 C . 痛彻心扉 D . 或许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柿饼上有一层白霜,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确实如此吗?吃之前要不要洗掉呢?收获的柿子削皮后进行晾晒,柿子内部的糖结晶就会积累到表面,。而白霜的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含糖量高的柿子肯定容易出霜,而自然形成的白霜是需要足够的晾晒时间的,晾晒不足的话,柿子的水分未完全蒸发,糖分较难结晶,白霜就会较少。再者,,这是因为温度低时会“出霜”,而夏季则会少一些,这层白霜可能因为温度高而融化。所以,柿饼上的白霜是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吃前不必洗掉。

  • 5. 根据以下提示,编写一个故事。要求:①运用三个词语;②故事完整;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④80字左右。

    时间:初夏

    地点:桥

    人物:女孩

三、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瘟疫疾病从未停止折磨人类,而一代一代人也从未放弃与病毒的斗争。在这场大战中,人类并非总是输家,很多疾病都被我们彻底消灭,比如人类在很短时间内就永久消灭了天花,这场胜利挽救了大约2亿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

        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尝试却并不顺利。31年来,医生们一直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以在数小时内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最初人类曾希望到2000年时使其完全消失。

        201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3,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高度安全的实验室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种病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2在2015年已被宣布根除,因此目前唯一仍能造成危害的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1,仍有三个国家将由该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归类为地方性流行病。

        从根本,上说,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我们就必须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阻止病原体传播之后,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使其他人不再感染。如果做得足够彻底,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病例,也就意味着这种疾病已经被根除。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这一过程,比如开发出有效的疫苗,使病原体失去潜在的宿主;又比如消除关键的病媒,阻断感染的途径;对于细菌病原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本身。然而,理论方法并不总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全部作用。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能根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从天花这个完美的案例中寻找启发。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它是一种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的病毒,因此在人类身上将它消灭之后,就一劳永逸了。事实上,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会如此挑剔,这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很快找到答案,因为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这种致命的病原体。即便有相关的研究,重点也是治疗和疫苗,而不是基础生物学。天花这种疾病的存在是十分明确的。它产生的皮疹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不同,很容易识别。而且,天花病毒感染并不是无症状的:你不可能在感染(并具有传染性)之后,仍然看起来很健康。这些特征都使追踪新病例和迅速制止疫情变得更加容易。

        天花病毒的疫苗由与天花密切相关的病毒——牛痘病毒一制成。疫苗中含有活病毒,因此免疫系统能产生快速、强烈和持久的反应。这种疫苗甚至可以阻止已经感染人体的天花病毒。曾参与根除天花运动的流行病学家、前世卫组织医生拉里·布里连特表示:“你可以为感染天花已经6天的人接种疫苗。”这种疫苗使我们能更容易地阻断新的传播,并保护健康的人,即使是到了正在爆发的天花疫区。此外,人们知道这种疾病非常致命,即使幸存下来也可能终生受到伤害。这种认识转化为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疫苗接种人群的支持。

        所有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使人类在大约12年的持续努力中消灭了这一古老的恶性疾病。然而,对于其他疾病来说,只要缺少了其中的一两个特征,就会变得很难根除。

        和天花一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也是一种只影响人类的疾病,并且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事实上,我们有两种针对这种病的疫苗,但这两种疫苗都不如针对天花的疫苗有效,其中一种甚至有可能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比野生脊髓灰质炎感染病例还要多。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流感或其他典型疫苗并不存在这样的危险。

        不幸的是,脊髓灰质炎与天花在另一个关键方面也有所不同。大约95%的感染者要么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要么只表现出发烧和头痛等一般性症状。这意味着,卫生部门用来检测天花疫情的疾病追踪系统无法应用于脊髓灰质炎,只能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结果意味着该地区将开展更多的接种疫苗运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再也检测不到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环境样本。这种方法尽管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我们就是以此根除了两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并有望很快消除第三种类型。

    (选自《环球科学》,2020.04.26,有删节)

    1. (1)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天花”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大约12年的努力,天花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这意味着世界上不会出现新的病例,天花病毒在世界上已经绝迹。 B . 由于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天花的病原体,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 C . 天花病毒的疫苗既可以对未感染人群接种,也可以对已经感染天花病毒的人群接种。 D . 天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它曾经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较大的后遗症。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根除部分疾病的尝试并不顺利,但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疾病。 B . 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根本的办法是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这种病例。 C . 虽然有两种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但是由于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使得疫苗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D . 卫生部门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给人们消灭脊髓灰质炎带来了希望。
    3. (3) 为什么说“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匠黎明

    唐波清

        村里的手艺人小漆匠黎明,只会刷漆,只会干活。人年轻,肯钻研,他的漆工手艺自然就好。

        关于油漆家具的这个活儿,用黎明的话来形容,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吧,无非七个步骤不能少,粘布去尘,砂纸打磨,油漆调兑,头遍上漆,二次打磨,二次上漆,补漆抛光。说复杂吧,细节多,窍门多。譬如打磨,砂纸必须保持与木材平衡;譬如调漆,那可是个技术活,汽油、油漆、水,一样不能多,一样也不能少,搭配比例是关键;譬如刷漆,要顺着木纹刷,朝着一个方向刷,碰上不均匀的地方要反复蘸补。

        早些年,黎明那是一个风光,方圆几十里,婚配嫁娶,油漆家具,非黎明莫属。一个人潇潇洒洒地走四方,三件套轻轻松松地背肩上。这三件套就是油漆、刷子、砂纸,这也是黎明吃饭的全部家当。黎明,不光是漆匠活拿手,尤为出彩的是画画的功夫了不得。

        记得那年秋天,隔壁村老王家的闺女兰草要出嫁,这做嫁妆的漆匠活自然少不了黎明。各式各样的嫁妆,在黎明的手上变得光彩夺目,鲜亮无比。兰草痴痴地守着这一件件心爱的嫁妆,每件嫁妆上有不同的画景,百鸟朝凤、二龙戏珠、梅兰竹菊、早生贵子……活灵活现,身临其境,让人陶醉

        从这一幅幅画景里醒来之后,兰草便傻傻地望着这个眉清目秀的黎明。没过几天,兰草跟她爹就翻了脸,急了眼。兰草要悔婚,兰草要嫁给漆匠黎明。老王头抡起竹扫把就猛打兰草,婆家人找上门来大闹,村里村外,围观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那夜,村里的狗睡熟了,兰草和黎明背起包袱私奔了。据说,兰草和黎明进了城,结了婚。从此,老王头传出狠话来,他和兰草断绝父女关系,他一辈子也不会认黎明这个女婿。

        黎明和兰草在城里租了小房,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喜宴典礼,只有两情相悦,只有新婚喜悦。

        黎明问,你咋就看上了俺?兰草说,俺爹逼俺嫁给那个瘸子,俺爹要拿俺的彩礼给俺哥娶媳妇。俺不干,俺就喜欢上了你。俗话说得好,手艺在手,养家不愁。

        兰草问,那你咋就同意了俺?黎明说,在你家干活的这些日子,俺觉得你漂亮、贤惠、勤快,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姑娘。

        可在城里谋生活不容易。黎明的漆匠手艺派不上用场,城里人都上家具城挑选家具,不用请木匠,也不用请漆匠。

        黎明失落过,悲观过。可兰草乐观地说,怕啥?天无绝人之路。这城里人不是家家户户都要装修房子吗?咱就学刷墙漆,生意肯定会旺。

        这个主意好。两口子花钱寻了师傅,说学就学。黎明有漆家具的基本功,底子厚实,不费多少功夫,师傅刷墙漆的手艺就轻而易举地学到了手:铲除污垢,平整墙面;石膏修补,封固底层;找平厚度,砂纸打磨;涂刷底漆,两遍面漆;干燥过后,抛光增亮。

        黎明的手艺好,人缘也好,城里的几个装修包工头,只要手头有活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黎明。黎明赚了小钱,日子越过越红火。兰草的脑瓜子灵活,兰草说,你咋不会自个儿揽活干?后来,黎明当了包工头,黎明赚了大钱,黎明帮村里办了不少好事,黎明在老家的村子里就是一个神奇的传说。

        前两年,黎明和兰草衣锦还乡。听说,这是乡长对黎明两口子的盛情邀请;听说,这是村里老支书做通了老王头的思想工作。

        黎明和兰草回到村里,认认真真地办了三件大事。

        头一件,两口子给老王头磕了三个响头。虽然老王头没有一句话语,但老王头的脸上明显有了笑意。

        第二件,黎明组织村里的后生们,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成立了村里的劳务输出公司。后生们进城打工,后生们进城干起了装修活。

        第三件,在村里换届选举的时候,乡长亲自提名,老支书极力推荐,村里人全票通过,

        黎明当上了村长。黎明自然就变成了村里人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可当了官的黎明不管咋忙,总是忘不了他那个漆匠手艺。只要村里人有漆家具的活儿,黎明就忍不住亮出他的绝招,磨砂,打底,上漆,抛光,忙得不亦乐乎。那个时候,那个场景,黎明真不像个村长,黎明就是个漆匠。

    (选自2020年0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结合全文,概括兰草的人物形象特点。
    2. (2) 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故事,请分析有何作用。
    3. (3)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4. (4)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倪云林画论

    [明]吴从先

        画,一艺耳。然品既不同,情亦殊致,则系之其人矣。

        云林之时,画名家者,富春则黄公望,林平则王叔明,武塘则吴仲圭,而云林最后出。从公望游,遂寄兴于山水间,然不为蛮峦叠嶂、嵌崎诡怪之状。盈尺林亭,瘦风疏雨,朗树两三条,修竹十数竿,茅屋独处,旷石两层,意兴毕于此矣。然云烟烂熳之致,潇爽不群之态,意色不远,平淡不奇,遂定名三家之上。

        虽然,云林竟以画累之矣。人固有以画重者,而画亦有以人重者。画以托意,意以传神。山水之趣,不为笔墨而飞;笔墨之间,偶缘山水而合。以此思画,画可为也。

        云林当胜国之季 , 栖隐吴门,不求闻达。楼藏异琛,架藏异书。胡人登其楼,惊拜退;揭斯探其架,长叹而归。袭等龙宫,帙散孔壁,古今至人,文人之领袖也,而徒以画名也?

        士诚崛起,麋鹿吴宫,云林浩然桴海之叹。而士诚幕罗,多方不屈,穷辱频加。脱百万于敝屣 , 捻虎须于牙吻。而青山无恙,白骨不淄,斯又昂藏烈丈夫也。

        云林自有逸于千百世之上,风于千百世之下者在。而徒以画也,则倕用巧当以官废,右军风流当以官掩,而寿亭忠义当与此刀并蠡矣。惟不局于画,则竹之矢,书之法,关之刀,不磨于天壤,而卒无意于天壤也。造化自有以雄之者,而岂为此拘拘也?不以画云林,而云林亦在也。以画求云林者目中无人宇宙无人天地直一帧耳此云林之心超出于三家者是云林之不以画累者也

    【注释】①倪云林: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②云林当胜国之季:指倪云林身处元朝末年。③揭斯:揭傒斯,元诗人。④唾:人名,据说是黄帝时的巧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兴于此矣 毕:全部,全都 B . 云林浩然桴海之叹 发: 抒发,生发 C . 脱百万于敝屣 敝屣:破旧的鞋子 D . 不以画云林 求:请求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画名家者               作《师说》贻之 B . 遂定名三家之上         徘徊斗牛之间 C . 惊拜退                 蟹六跪二螯 D . 古今至人               苟以天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倪云林的山水画——“盈尺林亭,瘦风疏雨,朗树两三条,修竹十数竿,茅屋独处,旷石两层”,展现了清淡古朴的色相,是画家独特人格精神的体现。 B . 张士诚崛起之时,曾多次邀请倪云林做其幕僚,但他辞不就职,宁舍百万家产,宁得罪权贵,也不丢人格尊严。 C . 胡人“惊拜而退”,揭斯“长叹而归”,在作者看来,与其说是因为珍宝异书,不如说是为倪云林的风致情操所折服。 D . 作者以论画为主,以写人为辅,由画论人,心中时时有人在,文中处处有画在。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画,一艺耳。然品既不同,情亦殊致,则系之其人矣。

      ②人固有以画重者,而画亦有以人重者。

    5. (5)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以画求云林者目中无人宇宙无人天地直一帧耳此云林之心超出于三家者是云林之不以画累者也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释】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1. (1) 这首诗的体裁是;诗句“阿宣行志学”中,“志学”与“束发”同义,意思是
    2. (2) 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六、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弱民》)

    材料二: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1. (1) 材料二中的“彻”的意思是,“二”的意思是
    2. (2) 结合材料,分析商鞅与有若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
七、情景默写
  •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1) 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论语》)
    2. (2)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 (3)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4. (4)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5. (5)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八、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翼装飞行穿越张家界天门山的女大学生安安不幸身亡,24岁的安安曾说:“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觉得她追求个人刺激,不顾家人感受,活得太自私;有人觉得这是对人类体能、意志、适应自然能力的极限挑战,很有意义;还有人觉得,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可以多彩,但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才更有价值。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