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

更新时间:2020-10-05 浏览次数:1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句式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何以知燕王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会于西河外渑池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 . 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B .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 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D . 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 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

    A . 七十者帛食肉。 B . 填然之。 C . 王无岁。 D . 是使民养无憾也。
  • 3. 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 ①延孝文王、庄襄王             ②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 . ①蒙故业,因策                 ②秦无亡矢镞之费 C . ①因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②信臣精卒陈列兵而谁何 D . ①内立法 ,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契大
  • 4.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 君子生非异也
  • 5. 下列各项中“因、之、以、而”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因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 . 之  奋六世之余烈                        以致天下之士 C . 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 . 而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叩关而攻秦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地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 )。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__________,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温润,如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幻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令人沉醉。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脚踏__________,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__________……翻过一个较高的山丘,一片平原跃然出现在眼前,嗒嗒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健硕的野马像风一般吹过这片草地,专业的马队紧随其后。高大的马背上,是一个个身材魁梧的蒙古大汉,裸露的胸肌随着呼吸起起伏伏,结实的手臂__________地拉着马缰,黝黑的脸颊上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变成了彩色……暮色苍茫时,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 阿妈的女儿手提一壶香气扑鼻的奶茶,娴熟地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倒上一碗奶茶,耐心地告诉我们蒙餐的吃法。其中几个远道而来的游客听得津津有味,听罢恍然大悟地拿起刀具笨拙地切起羊腿肉,盛几勺炒米,放几块奶皮,再佐以一小勺酥油,那滋味真是酣畅淋漓,别样的蒙餐,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1.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B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C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D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由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像是珍珠散落在颗颗草原上 B . 像是散落在颗颗草原上的珍珠 C .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D .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余音缭绕 如茵绿草 情不自禁 从容不迫 B . 不绝如缕 绿草如茵 情不自禁 游刃有余 C . 余音缭绕 如茵绿草 油然而生 从容不迫 D . 不绝如缕 绿草如茵 油然而生 游刃有余
  • 7. 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繁芜(wǔ)    敷衍(yán)      草菅(jiān)人命     大腹便便(pián) B . 磐(pán)石     镶嵌(qiàn)     循规蹈(dǎo)矩      乳臭(xiù)未干 C . 涸辙(zhé)   贻(dài)误      汗流浃(jiá)背      居心叵(bǒ)测 D . 泥淖(lào)   瑰(guī)怪      如椽(cuán)大笔     相形见绌(chù)
  •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提挈  诽谤  义愤填赝  沧海一栗 B . 辍学  跌宕  勃然大怒  没精打采 C . 桅杆  懈怠  病入膏盲  贪脏枉法 D . 指摘  沮丧  残羹冷灸  清规诫律
  • 9.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 .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 .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 . 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二、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B .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C .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 .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B .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C .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D .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B .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C .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 .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 11. (2019高一上·汉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

    分类频率(%)

    1A

    2

    3

    4

    5

    废纸/废纸板

    6.47

    11.99

    23.32

    32.61

    25.61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

    11.46

    17.12

    24.66

    26.82

    19.95

    厨余垃圾

    12.94

    15.09

    15.23

    27.22

    29.51

    废塑料瓶

    10.11

    15.09

    21.02

    29.38

    24.39

    废弃易拉罐

    11.32

    15.36

    19.95

    28.57

    24.80

    废金属

    14.69

    18.19

    20.49

    26.28

    20.35

    可再生塑料

    12.67

    17.79

    19.81

    29.65

    20.08

    废弃玻璃瓶

    16.44

    21.16

    20.49

    23.85

    18.06

    废弃衣物、纺织品

    14.96

    17.12

    21.83

    24.26

    21.83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 (1) 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 .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 .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 .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 .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 .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 .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3. (3)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三、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 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梁鸿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校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 B . 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本义为“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文中是“娶”的意思。 C .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文中为孟光对梁鸿的尊称。 D .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鸿幼年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 . 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有势之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却要娶孟氏之女。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 C . 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质疑他的隐居之志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 . 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从不敢正视梁鸿,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②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四、诗歌鉴赏
  •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 .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 . 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 . 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4. 补写下列各语句
    1. (1)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其中“”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是写弹奏琵琶的手法。
    2. (2) 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4. (4)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描绘蜀道之高危,仿佛在星辰之间穿行,令人空自嗟叹。
    5. (5)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六、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网友感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逝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③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④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向为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默哀。

    ⑤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十余项世界级工程难题,被称为新时代英雄!

    ⑥2020年,距2003年非典17年后,面对疫情考验,84岁的钟南山再一次成为“逆行者”;此次疫情中,全国有超43000名一线医务人员参与援鄂抗疫……他们是最美“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呈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