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07 浏览次数:2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6高一上·宁波期中) 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贮藏能量 B . 物质运输的介质 C . 良好的溶剂 D . 缓和温度的变化
  • 2.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A . 氨基酸 B . 核苷酸 C . 脱氧核糖 D . 磷脂
  • 3.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B . 蔗糖水解后的单糖都是葡萄糖 C . 油脂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 . 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
  • 4. 在选取黑藻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 可以取下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 B . 可以看到叶绿体基粒呈绿色 C . 可以看到叶绿体内有多个核糖体 D . 黑藻叶肉细胞没有线粒体
  • 5.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 . 叶绿体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C .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D .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物质的种类相同
  • 6. (2019高一上·拉萨期末) 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含有65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键数及将该蛋白质彻底水解至少需要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 . 65 61 61 B . 4 61 4 C . 61 61 61 D . 4 61 61
  • 7. 糖类既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果糖和乳糖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 B . 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均为非还原性糖 C . 在细胞膜上糖类既能与蛋白质结合,又能与脂质分子结合 D . 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溶于水,但二者在人体内均可被消化
  • 8.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 . 二肽中含有两个肽键 C .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的不同 D .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 9. 将动、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现象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 红细胞破裂,说明红细胞膜没有选择透性 B . 过程①②中既有水分子进细胞也有水分子出细胞 C . 过程①②中都有发生渗透作用且方向都是由外到内 D .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变化差异是由于二者结构不同
  • 10. 下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固体或液体的胞吞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 . 图中结构1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 图中结构4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D . 图中结构5的膜会形成小泡来运输蛋白
  • 11. 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与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两者都有染色体 B . 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 两者细胞的细胞壁成分基本相同 D . 两者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
  • 12. (2019·宁波模拟) 下列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油脂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用苹果、西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 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热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 . 油脂鉴定实验中使用的花生种子应提前用水浸泡 D . 油脂鉴定实验中可以直接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 13.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 细胞学说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 . 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D . 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 14. 洋葱是生物学常用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的叶绿体 B . 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显红黄色 C . 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到两条细线 D . 常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
  • 15. (2017·余江模拟) 如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 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C . 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 D . 丙型突变体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 16. 下图中的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染色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

    A . 肝细胞 B . 蓝藻细胞 C . 乳酸菌细胞 D . 棉花叶肉细胞
  • 17.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①是亲水的,导致它只分布在膜的一侧 B .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来自细胞内的化学信号 C . 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D . 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
  • 18. 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 . 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C . 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 .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吸能反应
  • 19.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代谢活动的进行 B .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 .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有大液泡 D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较多,有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 20. 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   )
    A . a+b   20 B . a  20 C . 大于a     20 D . 小于a    20
  • 21. 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 . 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 . 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 . 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 22. (2016高一上·乾安期中) 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下列实验能证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作用的最佳方案是(   )
    A . 在装有蛋清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B . 在装有蛋清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加热后观察是否变成红黄色 C . 在装有煮熟的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D . 在装有煮熟的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直接观察蛋白块的大小
  • 24. 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 . 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ATP C . 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 .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 25.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固定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冲浸该琼脂块,可见1、2、3组出现蓝色斑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第1、2组说明酶的作用受pH、温度的影响 B . 本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C . 第3、4组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D . 第2组出现蓝色的原因是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 26. 下列关于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种子泡肿变软,便于横向切开 B . 将未煮过的两粒玉米籽粒作为对照 C . 观察玉米籽粒胚的颜色前需用50%乙醇洗去浮色 D . 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 27. 下列关于黑藻与蓝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需要选用黑藻的成熟叶片,因为叶绿体含量较多 B . 黑藻的叶肉细胞可用作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材料 C . 蓝细菌具有细胞壁,其成分与黑藻细胞壁成分不同 D . 蓝细菌与黑藻都具既有 DNA又有 RNA
  • 28. (2020高一上·安康期末)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 . 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 C . 图丙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D . 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将保持不变
  • 29. 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03g/mL蔗糖溶液中,对其吸水量进行测量后绘制了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都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 . 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 C . 10min时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D . 0min→4min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 30.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 .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 . 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 .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 31. 把相同的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 B . 曲线中的b点时,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C . 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到达失水量最大点的时间推迟 D . 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A、B溶液的溶质种类不同
  • 32.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

    A . 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 . 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 . 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 . a、b、c表示pH,则一定是a>b>c
  • 33.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都具有质膜但不一定具有脂双层 B .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C . 都具有细胞核但不一定都具有染色体 D .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 34.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白色体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细胞中,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 B .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都是由线粒体的DNA控制合成的 C .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唯一通道 D . 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可运送到细胞的其他部位
  • 35. (2018高一上·洛阳期中)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能(    )
    A . 实现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能量转换 B . 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 36. 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 . 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 . 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D . 萨母纳尔得到脲酶结晶后,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37. 如图是伞藻(单细胞藻类)嫁接实验示意图,据图可推知(   )

    A .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 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 . 细胞核的功能与细胞质无关 D . 细胞核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
  • 38.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④实验后B<A<C.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9.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A . 空间结构 B . 氨基酸数目 C . 氨基酸种类 D . 氨基酸排列顺序
  • 40. (2019·宁波模拟)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 B .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几个分散的小液泡,其中含有无机盐、光合色素等 C . 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催化核酸的降解 D . 细胞溶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 41. 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活性的大小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B . 酶促反应进行时,酶分子和底物分子的结构均会发生改变 C . 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刚达到最大 D . 大多数酶能被蛋白酶降解成多肽或氨基酸
  • 42. 下列有关人体过氧化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 B . 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 C . 发挥作用后不会失活 D . 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
  • 4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
    A .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本尼迪特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C . 以本尼迪特试剂作指示剂,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44. (2018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如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单糖可以通过P1但无法通过P2),实验开始时锁定不动。A室内为0.4mol/L葡萄糖溶液,B室内为0.2mol/L葡萄糖溶液,C室内为0.3mol/L麦芽糖溶液,达到平衡状态后,打开开关让其可自由滑动,P1、P2分别如何移动(     )

    A . P1向左、P2不动 B . P1向左、P2向左 C . P1向右、P2不动 D . P1不动、P2不动
  • 45.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 . 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 . 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 . 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 46. 图甲是人的红细胞处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 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 甲可见250 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 . 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明显减小后增大 C . 图乙中 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 . 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 300 mmol· L-1 NaCl 溶液中可能死亡,图乙中处理时间内细胞 一直有生物活性
  • 47. 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都分为四层,如图,其中③层含有较多的需氧呼吸的酶.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  (   )

    A . 皮肤细胞 B . 心肌细胞 C . 口腔上皮细胞 D . 红细胞
  • 48. 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下活性不受影响,100℃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处理15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后,分別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步骤

    步骤一

    25℃下处理

    70℃水浴处理15min后取出

    100℃下处理15min后取出

    步骤二

    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步骤三

    —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三组淀粉剩余量

    淀粉剩余量

    a

    b

    c

    A . 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与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B . 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其中α-淀粉酶有活性 C . 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α-淀粉酶的活性 D . 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下的活性
  • 49. 将小鼠一些肝细胞放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曲线表示细胞数量变化 B . 甲曲线说明,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P时细胞开始吸水 C . 甲、乙曲线表明不同肝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并不相同 D . 当细胞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 50.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某同学从紫色洋葱植株上取该植株上最适宜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KNO3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甲所示图像,图乙表示实验过程中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中从洋葱植株上所取的细胞为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 . 由图甲中O的通透性特点可知,Q处充满了KNO3溶液 C . 只有将图甲中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质壁分离才能复原 D . 图乙中①可表示K进入洋葱细胞的方式
二、非选择题
  • 51. 如图甲是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g/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B为1mg/mL的乳酸(C3H6O3)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甲的主要成分是可扩散通过图甲所示的人工膜(写出两种物质);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2. (2) 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分别是;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3. (3) 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右侧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4) 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性。   
    5. (5) 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推测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
  • 52.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 (1) PPO粗提液的提取在(填“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
    2. (2) 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试管7

      试管8

      PPO粗提液

      2mL

      2mL

      2mL

      2mL

      酚类底物

      2mL

      2mL

      2mL

      2mL

      反应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温度预处理

      (5min)0℃

      15℃

      30℃

      45℃

      保温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

      记录结果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②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3. (3) I.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课题是:

      ②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a;b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是实验(选填I或Ⅱ)的结果。据图能否说明实验I、Ⅱ中酶活性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