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19 浏览次数:24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下列情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挥舞国旗 B . 燃放烟花 C . 张贴标语 D . 放飞气球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熄灭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连接仪器
  • 3. 下列事实与空气中含有物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 可以利用空气制造氮肥———空气中含有氮气 C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 削去表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易变黑———空气中含有氧气
  • 4.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5. 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稀土金属广泛应用在冶金、石油化工、材料工业等领域。钕(Nd)是一种制造导弹的稀土元素,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钕属于金属元素 B . 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0 C . 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0 D . 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 g
  • 6. (2019·昆明模拟)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关于空气液化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质量减小 B . 分子体积减小 C . 分子停止运动 D . 分子间间隔减小
  • 7.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苯中含有12个原子 B . 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 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 . 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8. 华为公司最新芯片概解980处理器的应用,摆脱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芯片的主要部件半导体硅元件生产中,常用氢氟酸(HF)来消除硅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原理可表示为SiO2+6HF=H2SiFn+2H2O,n的值是(   )
    A . 2 B . 4 C . 6 D . 8
  • 9.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 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C . 实验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 .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可选用稀盐酸和大理石
  • 10. 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煤炉生火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石油、酒精均属于化石燃料 B .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 . 煤球属于清洁燃料,燃烧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 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 11. (2020·丛台模拟) 现有 X、Y、Z  三种金属,若将 X、Y、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X 溶解并产生气泡;若将 Y、Z 分别放入 AgNO3 溶液中,Y 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而 Z 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Z>X>Y B . Y>Z>X C . X>Y>Z D . X>Z>Y
  • 12.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B . 降温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 t2℃时,在100g水中加入80gb能形成180g溶液 D . t1℃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仍为饱和溶液
  • 13. 小樱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产生。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 . 白醋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C . 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 .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4.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 . 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C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D . 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 都属于复合肥料
  • 15.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西红柿 B . 馒头 C . 花生油 D . 牛奶
二、非选择题
  • 16.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A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2. (2) 实验B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当时停止加热。
    3. (3) 根据实验C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 17.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海底还蕴藏大量的可燃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如果想知道海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加入来检验。生活中可以通过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 (2)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请写出一种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3. (3) 可燃冰外观像冰,但其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解释以下事例。
    1. (1) 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2. (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两者化学性质却相差甚远的原因是它们的不同。
    3. (3)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4. (4) 生铁的韧性不如钢,从组成上看二者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不同。
  • 19. 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打火机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 (2) 打火机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丁烷在通常状况下呈气态,有刺激性气味。打火机偶尔未打着时会闻到这种气味,说明(从分子的角度分析)。
    3. (3) 打火机使用结束时松开燃料阀,打火机就会熄灭,此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 2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1. (1) 小樱的妈妈买了一件羊毛上衣,小樱怀疑衣服面料成分是合成纤维,她采用的鉴别方法是
    2. (2)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期,为促进骨骼的发育,除适当运动外,还应该多食用含元素的食物。
    3. (3) 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食用能够补充铁(选填“元素”、“原子”或“离子”),其中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21.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D为无色气体,E 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
    2. (2) 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是
    3. (3)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2. 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有气泡冒出,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 23. 小樱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如: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1)燃烧条件

    (实验2)氧气性质

    步骤1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Ca(OH)2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步骤2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 (1) H2O2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的作用是
    2. (2) 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燃烧匙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打开止水夹,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实验2中,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4. 某校实验小组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们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1. (1)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溶液呈

    2. (2)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或三成立

    3. (3) (分析与思考)

      通过实验现象②,不能判断溶液呈酸性。若要证明溶液呈酸性,可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

    4. (4) 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樱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能观察到产生沉淀,等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混合溶液,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还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
  •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6.4g钢样品,投入装有5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酸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四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s

    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85.4

    85.3

    85.2

    85.2

    请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26. 为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小组的同学将20g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03.3g氯化钡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0g。请计算:
    1. (1)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 (2)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