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真题体验16

更新时间:2016-04-25 浏览次数:739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 .  “浮夸风”现象 B . “共产风”现象 C . 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个凡是”的方针
  • 2. 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

    A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哪个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文献 (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4.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南方谈话 D . 中共十二大
  • 5. 老百姓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道路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 国有企业改革
  • 7.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右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深圳 D . 杭州
  • 8.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枣庄提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回顾改革开放,其最早的受益者是 ( )

    A .  工人 B . 商人 C . 农民 D . 教师
  • 9.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行对外开放
  •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

    A . 海南经济特区 B . 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环渤海地区 D . 长江三角洲地区
  • 11.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12.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 13.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 . 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5.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到香港回归中国,但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改革开放政策 D . 一国两制方针
  • 17.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改革开放 D . 香港回归
  • 18.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 .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19. 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 对外开放的实行
  • 20. “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应用于 (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城市 C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 21. 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

    A .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C . 英国侵占的澳门 D . 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 22. 201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也是广西解放六十五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 )

    A .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C .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 23. 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

    A .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 . 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 . 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 .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 24. (2016八下·相城期末)

    图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团结 B . 祖国统一 C . 国防建设 D . 文化繁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