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10 浏览次数:4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一付对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言告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诞生 B . 新中国成立 C . 人民公社成立 D . 土地改革
  • 2. (2016八下·抚州期中)

    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对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 . 和平卫士 B . 钢铁卫士 C . 党的好战士 D . 最可爱的人
  • 3. (2016八下·饶平期末)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4.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5. (2016八下·常熟期末) 阅读如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 6.

    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 B . 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C . 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 D . 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7.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②①③
  • 8.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 9. (2016八下·苏州期末)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改变就不要变动了。”这种不同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

    A . 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B .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实现农业生产高度集中 D . 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10.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成立了我国境内第一家信用卡经营公司,并发行了境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如图)。此卡发行的背景是(    )

    A . 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 B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 .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 城市经济改革的完成
  • 11. 如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表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9

    1980

    1983

    1985

    1988

    1992

    2003

    指数

    24.9%

    30%

    40%

    50%

    60%

    63.2%

    73.8%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 .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2.

    如图中即将面世的新版人民币首次出现了邓小平头像,这是基于(    )

    A .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 .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施“一五计划”,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 C . 邓小平同叶剑英一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动乱 D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13.

    下图反映了60年西藏人口受教育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 . 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14.

    图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团结 B . 祖国统一 C . 国防建设 D . 文化繁荣
  • 15.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    )

    A . 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 台湾统一得以实现 D . 两岸“三通”的实现
  • 16. 2015年11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谈中,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A . 两岸直接“三通” B . “一个中国”原则 C . 经济密切合作 D . “一国两制”构想
  • 17. (美国)国务院意识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中“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

    A .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18. 下列时间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 . 196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9. 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 . “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 .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 .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二、<b >判断题</b>
  • 20.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 21.

    图为1958年《人民日报》上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

  • 22. 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

  • 23.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国有企业改革。(  )

  • 24.

    王同学到厦门环岛路游玩,看见一个巨幅标语(如右图)对同伴说:“毛泽东的这个伟大构想太有创造性了,他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也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这种说法对吗?(  )

  • 25.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三、<b >填空题</b>
四、<b >材料解析题、问答题</b>
  • 29. 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二: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 30.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符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2. (2) 材料二中图1表达了新中国的什么目的?后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

    3. (3) 材料二中图2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香港回归后,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这里的“特别”指的是什么

    4. (4) 当前还存在着不利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倾向于苏联为、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政策到睦邻外交,从广交亚非拉朋友到打开外交新局面后的“一大片”政策,中国的外交赢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空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尼克松的“朝圣”尤其让饱受了一个世纪欺凌的中国人内心感到温暖。美国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国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日本是第七十八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仿效日本。中国不再孤立,再一次进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哪一外交方针的体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围绕这些重大课题提出了怎样的原则,此方针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70年代的哪些历史事件使中国打破了外交孤立,“再一次进入国际大家庭”。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