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平市2017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17-09-06 浏览次数:50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蜡烛燃烧 C . 蒸发结晶 D . 粗盐溶解
  • 2. 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稀有气体
  • 3. 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4. 下面几种常见物质及其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酸奶4~5 B . 鸡蛋清7~8 C . 牙膏8~9 D . 肥皂水10~11
  •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点燃酒精灯   C . 测溶液pH D . 加热溶液
  • 6. 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 . 该反应中镁元素显+2价 D .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7. 生活处处彰显低碳,环保时时记挂心间。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 B . 不生产和使用含铅汽油 C . 开发清洁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D . 为了方便处理,就地焚烧垃圾
  • 8. 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所以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B . 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氢氧化钠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C . 某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该固体是碳酸盐 D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能增加肥效 B . 用Ba(NO32除去ZnCl2溶液中的ZnSO4杂质 C .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D . 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Na2CO3、K2SO4、BaCl2、HCl四种无色溶液
  • 10. 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 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 金属都能与酸溶液反应;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C . 硝酸钾(KNO3)属于复合肥;加速溶解可用温度计搅拌 D .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变质;高温下CO能将赤铁矿冶炼成纯铁
  • 11. 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 . 35℃时,K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 . 40℃时, 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 .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D . 50℃时,185.5g 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53.9gKNO3 晶体
  • 12. 向NaCl、NaOH和Na2SO4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物质,通过一步反应都能生成化合物M,则M是(   )

    A . NaNO3 B . HNO3 C . Ca(NO32 D . Ba(NO32
  • 13.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B . 图中b点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D . 向c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 14. 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

    A . CO B . CO2 C . CO、CO2 D . 无法确定
  • 15.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填空:

    1. (1) 二个铅原子

    2. (2) 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

    3. (3) 人体缺易导致甲状腺肿大,

    4. (4) 碳酸

  •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

    2. (2) 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3. (3) 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20%、棉80%”,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4. (4) 高层楼房失火,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灭火原理是

    5. (5)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下列几种物质:①海洛因 ②甲醛 ③摇头丸 ④黄曲霉毒素⑤冰毒,属于毒品的是(填序号)。

  • 17.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它们都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石油经过精制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而将它们分离的。

    2. (2)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3. (3)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 18. 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 (1) 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在片表面会留下划痕。

    2. (2) 使用下列各组试剂,通过适当操作,不能验证Al、Fe、Cu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①Al、Fe、Cu、稀H2SO4    ②Fe、Cu、硫酸铝溶液   ③Al、Cu、FeSO4溶液

    3. (3) 在Fe、Cu、Al三种金属中,常温下因表面形成氧化膜而耐腐蚀的金属是

    4. (4)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19.

    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是氧化物,白色固体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H是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F的化学式是

      H的另一种常见用途是

    2. (2) G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 (3) 若A、B、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根据问题填空:

    1. (1) 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中添加苯甲酸(C6H5COOH)作为防腐剂。回答下列问题:①苯甲酸是由种元素组成;②苯甲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2. (2)

      小明称取黄铜(铜锌合金)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求:

      ①该铜锌合金中,铜和锌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

      ②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A中作热源的仪器名称是,B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制取和收集O2可选择装置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用装置F收集100mL氧气,你的做法是

    3. (3) 若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F中应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b或c)端通入。

  • 22. 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 , 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 3Cu+N2+3H2O

    1. (1) 【实验探究】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 (2)

      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3. (3)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