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04-27 浏览次数:5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使CO2通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生成可作化肥的NH4HCO3 , 这种化肥属于( )

    A . 复合肥 B . 钾肥 C . 磷肥 D . 氮肥
  • 2. 为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汗液

    pH

    4.7~8.4

    0.9~1.5

    7.35~7.45

    5.5~6.6

    A . 尿液一定呈酸性 B . 血液一定呈碱性 C . 胃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 . 汗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3. (2018·温州模拟) 幼儿患感冒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    )

    A . 1 B . 2 C . 3 D . 4
  • 4. 实验室里,小科制作了一张血涂片,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倍镜下视野不清晰时,应适当调节粗准焦螺旋 B . 低倍镜下观察时,有时会看不到白细胞,因为白细胞数量少 C . 图中数量最多的细胞1为红细胞,有细胞核,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 . 制作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缓缓盖上盖玻片,防止形成气泡
  • 5. 如图是工人正在使用铁锹铲运石料的情景,下列能正确表示使用该铁锹的杠杆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6. “超级细菌”是指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 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B . 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C . 细菌中原来是不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D . 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 7. 小红在操场上将一皮球抛出,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a、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皮球在a、c两点时动能相等 B . 皮球在b点时的机械能最大 C . 皮球由a到b时,动能逐渐增大 D . 皮球由c到d时,机械能一直减小
  • 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B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C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 .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管、静脉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 D .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 10. 某同学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锈蚀了 B . 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锈蚀 C . 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 D . 装置Ⅱ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 11. 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 . 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 . 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 12. (2019九下·秀洲月考) 如图所示,A、B为两盏白炽灯,A灯的规格是“110 V 25 W”,B灯的规格是“110 V 100 W”,R是一个未知电阻。若把它们接到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上,下面四种接法中,可能让两盏灯都正常发光的电路是( )
    A . B . C . D .
  • 13. 为了研究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 , 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研究的各种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选用煤油是因为它的比热大,实验效果明显 B . 甲装置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C . 在乙装置中,通电相同的时间后温度计示数c<d D . 两个装置相比较,通电相同时间后温度计示数b<c
  • 14. 各物质间有着一定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下列各组物质间可以按如图所示关系直接转化的是( )

    A . Fe→Fe2O3→FeSO4→Fe B . CO2→Na2CO3→CaCO3→CO2 C . SO2→Na2SO4→H2SO4→SO2 D . HCl→NaCl→CaCl2→HCl
  • 15.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规格为“60Ω1A”,R0的电功率为PR0 , 则当滑片P从右端向左端移动时,PR0与电流表示数IA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 16. 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它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X↑+Na2CO3
    1. (1) 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 (2) 请写出X的化学式为 。
  • 17. 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不同物质。

    1. (1) 血细胞中能运输A物质的是 。
    2. (2) 物质C表示的是
    3. (3) 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A含量的变化 D . 血液流经肾脏时D含量的变化
  • 18. 如图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后发现所得的固体中除有一种红色光亮物质外,还有一种砖红色物质.查阅有关资料后,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两步进行:(氧化亚铜为砖红色)

    第一步:氢气+氧化铜 氧化亚铜+水

    第二步:氢气+氧化亚铜 铜+水

    1. (1) 图中的实验装置有1处错误,请改正: 。
    2. (2) 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后再加热,这步操作是由于氢气具有性。
    3. (3) 根据上面的反应步骤,请分析在这次实验中所得该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部分氧化铜没有被还原②反应中加热时间不够③通入氢气的量不足

  • 19. 如图装置可以制造非常有趣的“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内,在导管的尖嘴处就会形成美丽的“喷泉”。

    1. (1) 该现象的出现,原因是瓶内发生化学反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2) 若将烧瓶中的CO2换成下面的四种气体,仍可产生“喷泉”现象的瓶是       
      A . SO2    B . H2 C . O2 D . HCl
  • 20. 如图所示,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法把重为500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N,图乙中人所做有用功的功率为W。

  • 21. 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Al2(CO3)3、Fe2(CO3)3)为原料,经过溶解、除杂、过滤、蒸发结晶等过程,得到较纯的氯化钙晶体,其工艺如下图:

    1. (1) 两次加入的酸都是(填写酸的名称);其中第二次加入酸的目的是 。
    2. (2) 滤渣C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22. 如图甲是一种新型插座,它能即时显示接在该插座上的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和所耗电费等(插座本身消耗电能由内部电池提供).小明将装有2L,初温为20℃水的电水壶插在该插座上。这时插座屏幕上显示如图乙所示,当水烧开时,屏幕显示如图丙所示.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内能为 焦,电水壶消耗的电能为焦,实际功率为 瓦。(电费单价:0.5元/kW·h)

  • 23.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特定的基因,转入其他生物中,从而产生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生物.如图是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1. (1) 培育后的转基因抗虫烟草繁殖的后代(填“具有”或“不具有”)抗虫性状。
    2. (2) 转基因食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人们对转基因套贬不一,学校举行主题为“转基因利弊”的辩论赛,作为反对转基因的辩手,你应挑选下列观点中的 (选填序号)作为论据

      ①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②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⑤转基因食品短期看没什么坏处,长期的危险难以预料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题6分,其余每空格3分,共33分)
  • 24.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四组探究活动。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50℃

    8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a淀粉酶;

    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右表所示操作。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乙、丙组都出现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丙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

    1. (1) 甲、乙、丙组出现了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淀粉液在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2. (2) 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得出的结论:
    3. (3) 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丁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8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则丁组实验现象为
  • 25. 小科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轻质杠杆后面安装一个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盘(不影响杠杆的平衡),如图。

    步骤一: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如图甲,在杠杆的A点挂上一重物,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步骤二:将弹簧测力计从B点移到C点,拉力F2沿DC方向(CD是圆O的切线),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静止。

    1. (1) 在图甲中画出拉力F2的力臂L2
    2. (2) 判断:F1 F2。(选填“>”、“<”或“=”)
    3. (3) 在图乙中的E点施加拉力F3 , 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静止,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F1相同,则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     。
      A . B . C . D .
  • 26.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V。

    1. (1) 某同学选择合适的电表和滑动变阻器,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出耀眼的光,然后很快熄灭了,发现小灯泡变黑了,此时小玉仔细观察电压表示数。(填“有或无”)
    2. (2) 断开开关,更换灯泡后,接下来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3. (3) 按照正确的操作,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
  • 27. 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后,科学兴趣小组想要比较具有磁性的铁、钴、镍三者间的活动性,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三者金属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于是他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研究。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步骤:

    实验药品:铁、钴、镍粉末,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清水。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30、31题均6分,29题7分、32题12分,33题10分,共47分)
  • 28. 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MgCO3、Ca(OH)2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 (2) 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 (3) 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29. 为防止食品腐败,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除氧剂”,其主要成分是铁粉,其他物质不与酸反应。某兴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除氧剂”,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稀硫酸。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30

    30

    30

    稀硫酸质量/克

    30

    60

    90

    120

    150

    180

    产生气体质量/克

    0

    0.1

    0.3

    0.5

    m

    0.6

    1. (1) 第1次实验没有气体产生,其理由是:
    2. (2) 表格中m的数值为
    3. (3) 请计算该实验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 30. 小明在校园科技节拓展活动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当把球体放在斜面底部时,发现球体开始自己往上“爬”,乙图是俯视图。该装置可简化成丙图,仔细观察发现两边轨道面材质是木棍,顶部分开的角度大于底部,还发现同体积金属球比木质球上爬的高度更大。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上述现象。

     

  • 31. 我国研制生产的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一AG600(如图)可在水面直接起飞,主要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空载时的总质量为41.5吨,用于灭火时一次最多携带水12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飞机在投水灭火过程中,若保持一定高度匀速飞行,则这过程中飞机的机械能将
    2. (2) 装满水的A600从水面起飞至400米高空,飞机克服重力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 32. 实验研究时要求废液不能直接倾倒入排污管,必须回收处理。某兴趣小组从实验室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4.44千克,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当向混合液中溶液加入稀硫酸至m千克时,只有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且恰好反应。当加入的稀硫酸为6千克时,混合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0千克。
    1. (1) 求m的值。
    2. (2) 混合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 (3) 请在图中画出溶液pH值随着硫酸加入量(0→6)的大致变化图。

  • 33. 如图甲所示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家庭燃气报警器电路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压保持恒定,R1是由气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其阻值与燃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浓度的关系如下表;R2为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片P的位置来设定燃气报警值;两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均为6W,均能正常工作。该报警器初始设置在3%的燃气浓度时报警,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电磁铁线圈阻值忽略不计)

     

    R1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

    燃气浓度

    传感器阻值Ω

    0%

    50

    2%

    33

    4%

    23

    6%

    20

    1. (1) 报警器报警时, 灯亮(选填“L1”,“L2”)
    2. (2) 该报器初始设置在3%的燃气浓度时报警测试时报警器传感器始终处于的3%的燃气中,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移到另一端测得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该报警器在待机时(燃气浓度为0%)消耗的总电功率为多少?
    3. (3) 若想让上述报警器在燃气浓度达到2%时就报警,那么该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请简述其中的科学原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