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

更新时间:2020-02-02 浏览次数:2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福建)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 . 澄清    B . 无异色    C . 无异味    D . 无细菌和病毒
  •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
    A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 . 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 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和读法均正确的是()
    A . 硫化钾K2S B . 氢氧化钠:Na(OH) C . 氯化银:AgCl2 D . 碳酸钠:NaCO3
  • 4. 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氢气难溶于水 B . 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C .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 5. 下列过滤操作错误的是()
    A .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 .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 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D . 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 6. 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 B . C . D .
  • 7. 肼(N2H4)是航天事业的功臣,常用作火箭燃料。下列有关肼的说法错误的中()
    A . 肼是一种混合物 B . 肼具有可燃性 C . 肼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D . 1个N2H4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 8. 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 NaHSO3 B . NaHSO4 C . Na2SO3 D . H2SO4
  • 9.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发生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 ①②③④⑥⑤ B . ②①④③⑤⑥ C . ②①③④⑤⑥ D . ②③④①⑤⑥
  • 10.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 . 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 . ①②均表示离子 D . ③④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Cl
  •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 C . 铁在氧气中燃烧: D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 12. 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g B . 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能生成9L水 C . 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g D . 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 .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D . 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一定显相同的化合价
  • 14. 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测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 . 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C .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D .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 15. 如图是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A装置可以测出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B . B操作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了 C . 利用C装置中的药品可以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 . D操作中,当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填空题
  •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氟原子
    2. (2)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3) 2个铵根离子
    4. (4)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7.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1. (1) 硬水与软水:

      我国有些村庄为了获取淡水采用打深井取地下水的方法。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取水样加入少量,振荡,若观察到(填实验现象),说明是硬水。使用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麻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 (2) 水的净化:

      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下:

      ①炭滤池中常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_____(填字母)

      A、加入絮凝剂可使悬浮杂质沉降

      B、通过砂滤池可除去某些可溶性杂质

      C、用蒸馏的方法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③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该海水淡化过程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 (3) 水资源的利用:

      水危机日趋严重,节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提一条节水建议

  • 18. 碳家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 (1) 下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最外层电子数是

    2. (2) 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出金刚石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 (3) 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处是石墨电刷,它主要利用石墨具有滑腻感和的物理性质。
    4. (4)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
    5. (5)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它也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如果它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易产生的气体是
  • 19.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请冋答:

    1. (1) 反应后物质乙的质量分数是
    2. (2) 物质甲是(填“反应物”或“生成物”)。
    3. (3) 物质丁(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催化剂。
    4. (4) 若反应过程中消耗3g乙,则生成丙的质量为g。
  • 20.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1个乙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填数字)。
    2. (2) 甲、乙二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甲、丙二种物质中相同元素化合价(填“相同”或“不同”)。
    3. (3) 若丁是单质,则丁的化学式为
三、简答题
  •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 (1) 3%的双氧水可作为治疗外伤的消毒剂。它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人体中的过氧化物酶促使它立即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
  • 22. A,B,C,D,E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二种无色液体,B、D为气体,E为黑色固体。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

    1. (1) D的化学式为
    2. (2) A→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反应;
    3. (3) 写出反应B—E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题
  • 23.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两个实验,请回答:

    1. (1) 图1是电解水实验:

      ①试管2中的气体是

      ②电解水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 (2) 图2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同学们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

      ③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填字母)。

      A、验前后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不变

      B、灯上放网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验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

  • 24.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B与(填字母)组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图二中的发生装置与(1)中所选的发生装置相比较,其优点是

    3. (3) 如用图三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填“a”或“b”)端通入。验证该装置内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六、科学探究题
  • 2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乙两个小组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 (1) 甲组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停止加热后冷却到室温,观察到:a端粗铜丝表面变为色,同时a端下沉。甲组同学认为:猜想1正确。
    2. (2) 乙组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其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乙组同学认为: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a端的粗铜丝加热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生成的氧化铜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所以左端质量增大了。于是同学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体系中进行。

      (优化装置)甲组同学利用改进后的图3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色,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得出猜想2正确

      (得出结论)经过进一步分析,同学们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_

      (拓展)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填字母)。

      ①元素质量  ②原子质量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

七、计算题
  • 26.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制作乒乓球的材料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由对苯二甲酸(化学式为C8H6O4)和乙二醇(化学式为C2H6O2)为原料制成的。
    1. (1) 在对苯二甲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结果为最简整数比);
    2. (2) 在乙二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到0.1%)。
  • 27. (2018九上·汇川期末) 小宇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4.4g,通过计算回答: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2. (2) 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参加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