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29 浏览次数:2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b>情景默写</b>
  • 1. 按要求填空。
    1. (1)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姜夔《扬州慢》)
    2. (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
    3. (3) 《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填人名)将目光投向现实,用“”暗示皇帝被奸佞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二、<b>语言表达</b>
  • 2. 按要求选择。
    1. (1) 以下最不可能被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诗句是(    )
      A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2) 小区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你认为以下哪一条最合适?(    )
      A . 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 B . 更多分类促发展,人与环境永和谐。 C . 文明上海绿动天下,全程分类美丽万家。 D . 实施垃圾管理条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三、<b>现代文阅读</b>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区别,进而寻求划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不容混淆。

        19世纪末,随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崩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彼”。凡不是纯粹的思辨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因而可以为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即使后来有的现象它解释不了,或者预测错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力学、托勒密地心说等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仍然包含一定的经验内容,仍然可解释或预测某些经验事实,因而仍然是科学。而且,正由于科学理论只能包含有限的经验内容,又总是注定了要为新的经验所否定,因而也可以说它们又总是具有“潜在反证”或者潜在谬误。从这点看,这不仅不是科学理论的缺点,而且恰恰表明它的科学性之所在。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科学也同样不是绝对完善的终极真理,同样难免真伪混杂,是非难辨。它已永远失去了那绝对真理的神圣光圈。

        那么,在这条界河另一面不受经验检验的东西,是否统统都是伪科学呢?

        “证实主义者”认为凡是不可证实的就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水是世界的本原”就没有意义,因为这里的“水”并不是实际存在的H2O,也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化学手段加以测定。这类命题既然无法证明其真伪,因而也是超出于科学范围之外的,是“形而上”的。至于它们是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意义的“伪科学”,“证实主义者”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在他们那里,科学仍然拥有自己严密的围墙

        另外一部分“证伪主义者”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虽然也给科学筑了一道围墙——凡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但对于围墙以外的东西却不再一概斥之为“没有意义”。他们在这里又划分了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有意义的,如逻辑、数学等等,它们尽管不是经验科学,因而也不可证伪,但或者是经验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者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而推动了经验科学的发展。例如“水是世界的本原”,就有力地推动过物理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另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如占星术,总是含糊其词以逃避经验的检验,而且对于人类的认识也没有积极作用。只有这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伪科学。在这里,伪科学缩小到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使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横亘着一个尽管不属于经验科学,但仍具有认识意义的广阔的中间地带。

        以上这些看法,都建立在一种对科学的共同基本认识之上,即科学是知识体系。随着人的经验的积累,这个体系不断地得到调整,不断地用相对正确的东西代替相对错误的东西,从而使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接近于真理。

        但是科学的实际历史并不完全是这样。日心说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甚至还早于地心说出现,但它战胜不了相对错误的地心说,反而被埋没了两千年之久。可见,历史并不是一条真理战胜谬误的一往无前的康庄大道。反之,一种发展中的理论,尽管有反证却并不一定立即遭到“证伪”。牛顿力学极盛时期就有许多反证:在天体力学中水星运动不遵守牛顿定律;在光学中粒子说从一开始就解释不了光的绕射现象。但是它仍然巍然屹立,并不为这些反证所动摇。可见,无论地心说或牛顿力学,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其不可检验、不可证伪的一面,说明科学也容许某种不可检验性,或不可证伪性。

        这是因为,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集体活动。作为知识体系,它服从于经验的逻辑检验,即是否符合真理;但是作为社会活动,就要看这种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能否解决预定的问题,满足预定的需要,在这里,科学还要服从于功利的需要。若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抛开科学的有效性去谈正确性,是不对的。

        于是,科学主要已不再是一堆现成的知识,而是一种探索的工具。作为工具,不光有理论还有与理论有关的观点、方法、仪器等等。它们既是指导这种探索活动的武器,又是保证这种活动取得成果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套工具,科学才成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活动,也就是说,科学才成其为科学。

    (纪树立《科学与伪科学:界限何在?》,有删改)

    【注】①证伪:与“证实”相对。证实是用归纳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证伪是建立在演绎的基础上,指理论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反例,可证明其不确实性。②水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他以此来解释世界的本质。

    1. (1) 第④段划线词“围墙”在文中的含义是
    2. (2) 下列语句中,可以用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B . 爱因斯坦说:对真理和知识的探索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之一。 C .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 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3. (3)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曾经认为,凡符合经验的归纳或理性的推论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 B . 人们曾经认为,科学总是在不断消除错误中前进的,因而总是相对正确的东西。 C .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曾经行之有效、而现在却已失效的科学形态都属于伪科学。 D . 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已从根本上脱离了纯粹的认识领域,扩展到了实际研究活动领域。
    4. (4) ④⑤两段都用到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例子,对此评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
      A . 用对同一个理论的不同认识,清晰地表明了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差异。 B . 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内容单一,有损表达的充分性。 C . 这个命题是以思辨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超越了经验科学,属于这两段所讨论的范畴。 D . 这是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其中的“水”是抽象的概念,难以实证,所以用在第④段中很恰当。 E . 第⑤段在列举逻辑、数学等非经验科学并指明其价值后,用哲学的例子加以阐释,表述严密。
    5. (5) 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三年困难时期 , 我正上高中。一日父亲出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这根椿树苗子是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了。父亲吩咐我去担水。泉水在村子最东头,我家在村子顶西边,来回最快也需半小时。待我挑水回来,父亲早已挖好一个在我看来过大的土坑,坐在场塄边儿上抽旱烟。他把树苗置入坑里,我用铁锨铲土填进坑,他把虚土踩踏一遍,让我再填,他再踩踏。他教我在土坑外沿围一圈高出地面的土梁,再倒进水去。我遵嘱一一做好,看着土坑里的水一层一层低下去,渗入新填的新鲜土坑里,成活肯定是毫无疑义。父亲又指示我,用酸枣刺棵子顺着那个小坑围成一圈栽起来,再用铁丝围拢固定,恰如篱笆,保护小椿树秧子。父亲坐在地上抽烟,看着我做。我却想到,现在属于父亲领地的,除了住房的庄基,就门前的这一小片场地了,充其量有二厘地。下了这个场塄,就是统归集体的土地了。父亲要在他可以自主掌控的二厘场地上,栽种一棵椿树。

        父亲是个农民,种田是本职主业,而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父亲指靠着这些杨树,供给我们哥俩的学杂费用。父亲把杨树齐根斫下来,卖了椽子,大约七八毛钱一根,再把树根刨出来,剁成小块,晒干,挑到河对岸的油坊镇上去卖,每百斤可卖一块至一块两毛钱。父亲在斫了树干刨了树根的渠沿上,当即再移栽新的杨树秧,期待三年后斫下一根椽子卖钱。父亲卖椽卖柴供两个儿子念书的举动竟无意间传开,直到现在,我偶尔遇到一些同里乡党,见面还要感叹“你爸总算没有白卖树卖柴”的话。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土地归集体,父亲也无树根可刨了,我只好休了一年学。

        我在每个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一次,椿树苗新冒出的嫩枝叫一个娃用弹弓折断了头,后来就在断折处,从东西两边发出两枝新芽,渐渐长起来。我曾建议父亲,小树不该过早分杈,应该去掉一枝,留下一枝才能长高长直。父亲说,先不急,都让长着。这椿树秧子刚冒出来便遭拦头折断的打击,似乎憋了气,硬是非要长出一番模样来,从侧旁发出的两根新芽更见茁壮,眼见着拔高,竞相比赛一般生机勃勃。父亲怕那细杆负载不起茂盛的叶子,便给树干捆绑一根立杆,帮扶着它不倒不折。这椿树便站立住了。无意间几年过去,我高考名落孙山回乡当了民办教师,生活多有波折,似乎也不太在意它了,这椿树已长得小碗粗,在天空展开枝杈和伞状的树冠,却仍然是两根分枝。父亲竟没有除掉任何一根,就任其自由生长。这椿树得了父亲的宽容和心软,双枝分杈的形态就保持下来,直到现在都合抱不拢的大树,依然是对称平衡的双枝撑立在天空。

        到八十年代初始,吃饱穿暖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好光景到来时,我筹备拆掉老朽不堪的旧房换盖新房了,不料父亲生了绝症。他似乎在交待后事,对我说,场塄上那棵椿树,可以伐倒做门窗料。椿树性硬却也质脆,不宜做檩当梁,做门窗或桌椅却是上好木材。父亲感慨说,我栽了一辈子树,一根椽子都没给自家房子用过,都卖给旁人盖房子了,把这椿树伐下来,给咱的新房用上一回。我听了喉头发哽,一时说不出话来。不久,父亲去世,椿树依然蓬勃在门外的场塄上,一直长着,直到现在。

        现在,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结构的新房了,只留下他亲手栽的树还生机勃勃,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注】①三年困难时期:指1959—1961年,因自然灾害与政策失误,产生了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1. (1) 作者为什么在第①段细致地描写栽种椿树的经过?
    2. (2) 有人认为第①段画线句可以删去,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3. (3) 结合全文,对⑥段进行赏析。
    4. (4) 本文与《合欢树》都写了树,但史铁生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陈忠实则全文都在写“父亲的树”。请辨析这两种构思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b>诗歌鉴赏</b>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青草湖

    (南朝陈)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注】①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北连洞庭湖。②桃花:桃源县在沅水附近。杜若:香草名。《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的句子。③茅山: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代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巫峡:有巫山神女的传说。④逗:停止。⑤讵:犹“岂”。《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一苇”指小船,“杭”即“航”。

    1. (1) 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
      A . 王之涣的《凉州词》 B . 左思的《咏史》 C . 柳永的《八声甘州》 D . 杜甫的《登高》
    2. (2) 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洞庭”一联点明时令,勾勒出湖水浩渺的全景。 B . “沅水”一联诉诸视觉与嗅觉,写出湘沅二水飘逸出尘的神韵。 C . “带天”一联,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浮光跃金的壮美。 D . “行舟”一联借远处的扁舟与倦渡的飞鸟,展现出湖面的辽阔。
    3. (3) 作者擅长以景传情,抒写丰富的情感。请具体结合作品,对此加以赏析。
五、<b>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秀发传

    (明)宋濂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

        初授福州长溪簿,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

        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知徽州休宁县。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言辞朗烈,闻者嗟叹。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

        高沙三十六湖,水高而田下,堤防不固,则千里一壑,民且无稼。秀发建石埭以疏水势,潴泄有恒,无干溢之病。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仕,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文宪集》卷十)

    【注】①生聚:指百姓。②制阃:指将帅。③觖望:不满意。

    1. (1)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极性理之学

      ②金人计不得近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邑赖以

      A . 完整 B . 完善 C . 保全 D . 守护
    3.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议者不其忠

      A . 感激 B . 记载 C . 查验 D . 呈报
    4. (4)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5. (5) 用“/”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同 列 来 问 疾 整 襟 对 坐 惓 惓 以 究 心 边 事 为 祝 无 他 言。

    6. (6) 第④段中,叶秀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忠义”?请加以概括。
    7. (7) 第③段是如何塑造叶秀发形象的?请加以分析。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________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 , 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信,通“伸”,伸张。

    1. (1) 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有种别致的风情。 B . 夷人没有高车大殿和繁密的礼仪,缺少教化。 C . 最为难得的是,夷人保留了质朴纯正的天性。 D . 判断夷人“陋”与“不陋”,重在看其本性。
    3. (3) 分析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
    4. (4) 第③段说理逐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六、<b>材料作文</b>
  • 8. 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宝马3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这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

    请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