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2-29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文言,简捷明快 , ________,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时间跨度之大、很多的人物形象、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 罗贯中以刘勇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________,叙述________。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________、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责的借签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雅俗共赏  千变万化  有条不紊  脉络分明 B . 老少皆宜  千变万化  有条有理  爱憎分明 C . 雅俗共赏  变幻莫测  有条有理  脉络分明 D . 老少皆宜  变幻莫测  有条不紊  爱憎分明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订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捷明快  勾连  前后连惯  借签 B . 简洁明快  勾连  前后连贯  借鉴 C . 简洁明快  钩联  前后连惯  借签 D . 简捷明快  钩联  前后连贯  借鉴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B . 时间的跨度之大、事件头绪繁、人物形象多,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C . 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D . 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二、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老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连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1. (1)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外国诗里很高兴地遇到故知,就会更加喜欢阅读本国的诗歌。 B . 读外国诗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于是回到本国诗里寻找此种感觉。 C . 中外诗歌相似的元素很多,外国诗了解越多,对本国诗感受越深。 D . 中外诗歌相同的地方很多,读外国诗的最终日的还是回归本国诗。
    2. (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与外国诗都是诗,好比不同国家的人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B . 中国诗与外国诗相互交融,将两者完全割裂开的做法是错误的。 C . 文中举了“哈巴狗”的例子,是批判持中西本位文化观点的人。 D . 西方诗人如果想对本国诗有更深刻的领会,非研究中国诗不可。
    3. (3) 对文中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和外国诗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B . 持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思想的人谈中国诗的特色,我们不可轻信。 C . 中国诗是零碎而薄弱的,如果将之放到外国就会发展得明朗而圆满。 D . 研读外国诗,是为了更深入理解本国诗,正如出门旅行还是要回家。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②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④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⑤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⑥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使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叉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侧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1. (1) 阅读选文,请从洪教头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要点(用四字词语)。
    2. (2)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 (3)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
    4. (4) 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犹蒙育           矜:怜惜 B . 且臣少伪朝       仕:做官 C . 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 D . 谨拜表以         闻:知道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刘日薄西山         处涸辙犹欢 B . 希冀               生生资,未见其术 C . 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D . 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胡为乎遑遑欲何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密提及“圣朝以孝治天下”,为他尽孝找到了依据,也为他不能立即奉诏作了开脱。 B . 李密以“少仕伪朝”“不矜名节”之语,表明自己无心为旧朝守节,更不敢“有所希冀”。 C . 李密描绘了祖母“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病笃的画面,直接告诉武帝,要对祖母尽孝。 D . 李密陈“情”恳切,在“私情”与“国恩”的比量下,李密还是提出先尽孝,再尽忠。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 (1)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归去来兮”四句,写诗人再次发出“归去来兮”的心声,既然与世俗格格不入,那就息交绝游吧。 B . “悦亲戚之情话”四句,写诗人以与家人谈知心话为悦,以琴书为乐,在农人的提醒下,要去春耕了。 C . “或命巾车”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 D . “木欣欣以向荣”四句,写诗人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的短暂。
    2.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选文有四言、六言、七言,整伤中包含着参差错落,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 . 诗人将回归田园的畅想寄寓在不断转换的景物描写上,极尽夸张渲染,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的情感。 C . 诗人以白描手法和内心的感受来写归隐后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自然敦厚,淡远潇洒”的艺术特色。 D . 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安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从中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中“”一句,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回归田园太晚的心情。
    2. (2) 《膝王阁序》中“”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阳光普照的画面。
    3. (3) 《陈情表》中“”两句,表现了作者左右为难,处境尴尬。
六、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