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0-02-29 浏览次数:2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道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________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返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_______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独出心裁        流芳千古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B . 独树一帜        流芳千古        比比皆是        惟妙惟肖 C . 独树一帜        千古绝唱        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D . 独出心裁        千古绝唱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B .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C .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D .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B . 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C .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D . 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 2.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 . 通知:兹定于10月1日8时在学校礼堂举行庆祝新中国70年华诞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C . 招领启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钱包一只,内有人民币353元,请丢失者与学校团委联系。 D . 请束: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二、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也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中秋,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样一个节日,中秋文化已经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叙事,更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传承家风是中秋文化的新内涵。中秋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是传递历代先贤谆谆教导、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时刻。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潜移默化滋润更多心灵。

        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新底色。古时游子离家,因为书信不便,唯有寓情于月,无论圆缺都成为相思的理由。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家,仍然是月下的人们最深的牵挂。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赏一轮圆月,亲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国家的变革、家庭的变迁,在团圆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小家连着国家,于万家团圆中传递浓浓的亲情,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皓月当空下,积淀的是国人的家国情怀,积蓄的是跨越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注入的是建设国家的澎湃动力。

        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但只能在奋斗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无论是脱贫的农户,还是都市里白领,在中秋圆团日里,都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努力。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人人都是奋斗之人,家家都是奋斗之家,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在月光如水的中秋,陪着家人、品着佳肴的同时,也不妨细嚼月光里那深沉的韵味,嚼出中国人活泼昂扬的文化气韵,嚼出洗礼今人心灵的文化远香,品味与时俱进的时代佳酿。天上月圆,人间梦圆,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团圆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

        选自“光明网”2019年9月14日时评《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有改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审视“中秋节”,中秋文化更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B . 在中秋节日的感怀中,传递家风祖训,这不是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而是种精神的传递。 C .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亲人们在共赏一轮圆月团圈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D . 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美好生活只能在奋斗中实现,所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中秋圆月”为触发点,提出了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观点,第二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B . 全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分别论述了中秋文化的新的内涵、新的追求、新的寓意、新底色。 C . 文章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诠释了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 D . 结尾照应应开头,采用呼告手法,要求人们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守护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轮中秋圆月,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B . 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以潜移默化滋润更多心灵。 C . 在中秋团圆日里,脱贫的农户、都市里白领只要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D .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既指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也指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老师的较量

    (一)16年前

        16年前,黄江一中就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

        黄老师40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文老师20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高三年级一共有8个班,一班二班是重点班。黄老师是老资格的高级教师,学校自然把一班交给他把关。

        那么二班的班主任让谁担当呢?就在学校领导权衡比较的时候,文老师主动请缨。但校长怎敢轻易地把二班交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

        这个时候文老师说:李校长,我有绝对的信心带好二班。这样吧,我先给自己断条后路,如果明年的高考中,二班比不过一班,我引咎辞职——不是辞班主任这个职,是辞我的公职。于是,校领导破例让文老师做了二班的班主任。

    (二)开学了

        两个班主任走马上任,按照惯例,第一节课是班会。

        黄老师面目慈祥地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当然了,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二班的学生走进教室时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座位都被指定了,座位上贴着写着姓名的纸条,教室前排放着一辆轿车模型,后排放着一辆自行车模型。

        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文老师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大家,突然他指着最后一排和最前一排的两个学生说:余强、林可,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余强骑着自行车,和开着大奔的林可在高速公路上相遇,那么,谁应该让给谁路?余强和林可都直溜溜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

        因为高速公路是为汽车修建的,你,余强一个骑自行车的没有资格在这条路上奔跑。

        显然,骑自行车的是在高考中的失败者,开大奔的是高考中的胜利者!

        当然,如果你想坐到前面,离这辆大奔近点,你就必须战胜一个个对手,让他们灰溜溜地坐到后排的自行车旁边。

    (三)高考

        一晃,两个学期过去了,高考如期来临。

        高考结果出来后,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一班,全班56人,55人达线,惟有余强一个人名落孙山,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有32个人,而一班虽然也只有高超一个人落榜,但达重点线的只有20个人。

        但黄老师还是不服气,他忧郁地望着文老师说:一切都还没有完,几年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

        文老师冷笑一声说:我坚信,二班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打败一班的学生,走到社会上,依然可以打败他们,因为我传授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

    (四)11年后

        他和黄老师已经忘记了当年约定的比试。可那届学生毕业10年的聚会,又让他们想起曾经的较量。

        相聚的日子里,二班的毕业生大出风头。不少人都是开着大奔来的。林可已官至副县长,陆彩霞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梅林读了博士后,也专程从美国赶过来。

        而一班最大的官杨柳,是某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发小财的有几人,真正意义上的大款一个也没有,不少同学是骑着自行车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

    (五)16年后

        时光如流水,一晃5年过去了,又到了同学们聚会的日子。

        二班的学生中,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林可,身为副市长的他,现已被拘留审查。第二个是陆彩霞,她因为窃取另外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最后一个是余强,连个大奔的司机也没有混上,他焦虑他愤恨,终于他的精神崩溃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一班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杨柳,年初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一个黑社会团伙,被人暗杀,以身殉职。

        第二个是高超,去年,德国一家自行车制造公司看中这个技术精湛的修车匠,高薪聘请他去了德国,做高级技工,天高路远,他实在没有时间飞回来聚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散后,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垂着头坐在那里,乱发遮盖了他苍白的脸。

        黄老师坐在他的对面,无声地望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黄老师说:文老师,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平和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

        我更想说的是,英雄不是建立在将对手踩在脚下的基础上——英雄不是打出来的。

        文老师抬起头,已是泪眼婆婆。

    选自《2019小小说》,有改动,作者贾邵春。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构思新颖,以章节的形式,叙述5个不同时间段发生在两个老师身上的“较量”,故事时间跨度虽大,但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小说层次分明。 B . 高考结果的较量,一班输给了二班,原因是黄老师年龄大,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没有激情,而文老师20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 C . 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两个老师的不同较量,描写人物上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使两位老师的形象鲜明。 D . 16年后最后一次较量,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上的失败,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教育出的学生应是有原则有思想的人。
    2. (2) 小说以“两个老师的较量”为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 (3) 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二班培养的佼佼者,走上了犯罪道路,一班培养的学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耩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滹泡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 .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 .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 . 后谓帝/旧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2.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 . 古时候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歌发出的变徽之声,其声调慷慨激昂。 C . 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 .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皇后父母早亡,由郭子兴抚养,后来嫁给了太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B . 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时,经常缺少食物,她平常就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 C . 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会大发雷霆,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非常生气,就把宫女交付给宫正司以求公正处罚。 D . 马皇后病重时,不要求寻求良医,去世时希望太祖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她去世后,太祖没有再立皇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②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释】①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②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梦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南宋初主战派大臣之一。③鸾铬(lù):天子乘坐的车。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起句描写了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沉苍凉,寒冷彻骨,起笔设境,渲染氛围。 B . 第二句中的“易水”即燕太子送荆轲的“易水”,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一方面又取荆辆之所歌之意,倍增悲愤之感。 C . 下阅换头三句,运用衬托、夸张的手法,表达极度的忿恨,要消除北未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几乎比天老、海翻还要困难。 D . “几时鸾铬还”,用借代的手法,满怀希望地问南宋统治者何时帝王能回,以问作结,更能表达含蓄不尽之情。
    2. (2) 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就表达了革命青年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
    2. (2) 诗词讲究炼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消”“散”两个动词用得十分传神,诗人不说她不见了,而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丁香姑娘”离去的怅惘之情。
    3. (3) 《再别康桥》一诗中的两句“”,徐志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康河里水草的轻盈、可爱,另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喜爱。
    4. (4) 《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时,荆轲唱的“”两句成为千古绝唱,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
    5. (5)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对于“默无声息”的现状用选择句式指出民族两种前途“”,对比、反复中号召人们奋起,以求得中华民族真正的前途。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给学校、眼镜店、乐器店、药店、书店写的对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秋水澄清菱花七出;春山浮翠桂月双圆。④指点江山春光满李园;激扬文字彩霞溢桃林。⑤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

    A . ④②⑤①③ B . ④③①⑤② C . ②④③⑤① D . ②④③①⑤
  • 9. “汉字”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参悟汉字玄机,便能体悟人生之道。仿照例句,从所给的字中,选择1个字加以理解,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所给的字:路、舒、功、够

    例:劣:差人一等,是因为比别人少出了力。

    你比别人差,不是本质差,而是后天懈怠、懒惰,不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结果。你的付出和努力,决定着你人生的优劣。

  • 10. 下面是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主题诗歌朗诵会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所给的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一)2019年10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男子为了让父亲看升旗仪式,让老爷子坐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升旗期间,老爷子激动地不断鼓掌,男子则稳稳扶着父亲的双腿。网友:太感动了。

    (二)2019年6月8日,高考最后一门结束后,在合肥十中考点外,一考生径直走到人群中的母亲面前,跪了下去,高声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母亲见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这一幕感动了现场家长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①高一年级将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一篇演讲稿。

    ②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让我们心怀感恩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请给你所感恩的人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③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它文体写出你的感触与思考,表达你的情感。

    要求:结合材料,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涉及学校、班级、姓名用XXX代替,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