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更新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b><b ></b>
二、<b></b><b>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b><b ></b>
  • 7.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

    选项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C

    甲午中日战争

    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

    A . A B . B C . C D . D
  • 8.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

    ①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

    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 .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 建立了中华民国人民翻身当主人 D . 民主共和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 1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1. 如今,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以下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淞沪会战

    ④五四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2.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漫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有力牵制

    ②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旅游的财富。以下解说词正确的是(    )
    A . 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 . 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 .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
  • 14. (2018九上·湖州月考) 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15. (2018九上·嘉兴月考) 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推动 C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16. 2018年是北大办学一百二十周年。下表中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大与清华、南开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 . 政权更迭 B . 外来侵略 C . 国共合作 D . 军阀割据
  • 17.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 .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 战略决战开始 D . 使华北、华东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 19. (2019八上·嵊州月考)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20. 历史发展总受因果规律的支配。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新文化运动——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③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开展——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 21. 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②①
  • 22. 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3. 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小题。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 . 1916年 B . 1917年 C . 1918年 D . 1919年
    2. (2) 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24.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里”是指(    )
    A . 南昌 B . 武昌 C . 瑞金 D . 延安
  • 25. 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首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包括(    )
    A . 武昌起义 B . 中华民国成立 C .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 保路运动
  • 26. 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27. 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    )

    ①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

    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会。据此回答小题。
    1. (1) 这次会议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    )
      A . 由乡村到城市 B . 由城市到农村 C . 由沿海到陆地 D . 由内陆到沿海
    2. (2) 这次会议提出党的总任务是(    )
      A . 尽快夺取全国胜利 B . 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C .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D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b>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46分)</b>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二: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 (1) 材料一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采取了哪些举措?
  • 30. 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 (1) 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2. (2) 结合材料二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3. (3) 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注:材料“中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

    ——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美、英在二战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四: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看法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唯一对日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家亨利·米歇尔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 (1) 材料一中所指的新知识分子是怎样来“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 (2) 请结合相关史实佐证材料二中话画线部分的观点。
    3. (3) 有史记载,1937—1944年国际社会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材料三,四表明当时中国受到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4. (4) 回望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对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变化,请你概括上述材料对今天中国发展的启迪。
  • 3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读文知史】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日本帝国主义还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请填写在下表横线上。

      罪行

      铁证(具体史实)

      建立731部队,在常德、宁波投放细菌战

      轰炸封锁后方城市

      制造“潘家峪惨案”

    2. (2) 【时事追史】2019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发表讲话说,俄罗斯崇尚和平,愿与世界各国合作保卫和平。

      为战胜法西斯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曾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请举出一个最能说明中国和俄罗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一致”的例子。

    3. (3) 【名人说史】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毛泽东

      结合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等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岁,平均年龄28岁。

    材料二:

    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1. (1) 材料一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2) 与①图数字标识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②图到③图变化的直接原因。
    3. (3) 分析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