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更新时间:2019-11-13 浏览次数:2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基础题</b>
  • 1. 根据板块学说,亚洲大陆属(    )
    A . 太平洋板块 B . 亚欧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 D . 美洲板块
  • 2.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 . 海沟、弧岛 B . 海岭、海岸山脉 C . 裂谷、海洋 D . 巨大的褶皱山脉
  • 3. 以下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现象是(    )
    A .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B .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C . 台湾海峡的陷落 D . 四季的形成
  • 4. 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 . 板块内部  B . 大陆内部  C . 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D . 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 5.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
    A . 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 . 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 6. 根据“海底扩张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中  (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 7. 有关板块的正确说法是(   )
    A . 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成的较大的单元 B . 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 C . 全球共有五大板块 D . 板块之间的界线一定是造山带
  • 8. 下列关于六大板块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亚欧板块是唯一跨两大洲分布的板块    B . 南极洲板块是只占一个大陆的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是唯一全部分布在大洋中的板块 D . 在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 9. 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相撞和张裂 B . 弯曲和断层 C . 火山 D . 地震
  • 10.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地壳可以划分为六个大的块体,称为“板块”,即:,“漂浮”在上,相互不断地发生。最后形成今天地球的海陆分布大势,科学家称之为“板块构造学说”。
  • 11. 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区和一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所以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往往处在板块的(填“边缘”或“内部”,下同),如巴西较少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其地处板块的

  • 12.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地球上共有大板块。图甲实验中,用实验中的书本(纸张)表示地球上的板块,反映了板块的(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现象。
    2. (2) 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现象。
二、中档题
  • 13. 关于如图所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 B . 南美洲东海岸陆地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陆地凹进部分轮廓比较吻合 C . 海牛和鸵鸟可以在大西洋之间自由游动和飞翔 D . 该发现促进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 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多地震原因的图示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6.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 .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 . 世界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 D .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 17.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
    1. (1)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运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 (2)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 . 渭河谷地的形成 B . 日本地震的发生 C . 青藏高原的隆起 D .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 (1) 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 (2) 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 19. 人们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长达上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发现古冰川的痕迹,请你试着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
三、拓展题
  • 20. 下列关于科学假说,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科学假说是没有任何材料和事实为依据的,因此一定不正确 B . 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C . 科学假说有一定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但仍需在实践中检验 D . 科学假说从形成开始就是一成不变的
  • 21.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填字母)。
      A . 火山和地震 B . 宇宙的起源 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