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19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 . 缒而出 B . 济而夕设版焉 C . 封郑 D . 汜南
  • 2. 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 共其乏困 C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 . 失其所与,不知
  • 3. 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 沛公安在 D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4.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为所虏 B . 还也                    君知难也 C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以其无礼 D . 愿得将军首以献秦王           何厌
  • 5. 下列解词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举酒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 . 馋人间之,可谓     穷,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C . 余音袅袅           袅袅,悠远的样子。 D . 然泥而不滓者也     皭,洁白。
  • 6. 下列翻译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是寡人之过也。译文:是我的过错啊。 B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译文: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宴客吃饭的主人。 C .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译文:秦王用一千金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D .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译文:推论他的志趣,即使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B . 《小狗包弟》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也揭示了文革给人们的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它塑造了一个勇于自省、敢于自我解剖,有社会责任感的巴金形象。 C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香清淡、若有若无的特点。 D . 新闻强调真实性和及时性,如《别了,不列颠尼亚》。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但又不同于新闻,它可以对涉及的人和事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2008年7月正式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上福建土楼,居高临下,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红绿相衬的果树,( ),还有开心歌唱的鸟儿,到处都是祥和之景。来到福建土楼,就像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样,怡然自得,无拘无束,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与繁杂。福建土楼__________的设计、美丽的造型外加齐全的功能,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__________。( ),它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是语言可以概括的。

    土楼一般是三层的建筑,大一点的会有四层。每户人家住一个或两个纵列,从底层到顶层。圆楼扇形的卧室大小一律均等,这种不分长幼尊卑、极其平等的聚居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非常__________的。福建土楼的居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好多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一人有喜,全楼欢庆;一家有难,全楼帮扶”,这种居住模式凸显了客家人家族的整体观念和强大的凝聚力,使整个家族能够__________。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的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2008年7月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 . 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2008年7月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 . 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的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在2008年7月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D . 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在2008年7月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依次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B . 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C . 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D . 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湛    关注    不可思议    休戚与共 B . 精湛    关照    莫名其妙    患难与共 C . 精细    关照    不可思议    患难与共 D . 精细    关注    莫名其妙    休戚与共
二、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B .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C .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 .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B .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 .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D .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 .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 .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D . 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欢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阙词,非常喜欢。这阙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阙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溜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莱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⑧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⑨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⑩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⑪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⑫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⑬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烟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⑭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⑮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在开头以苏轼的词句来引入,接着表达了对“清欢”的认识和理解。 B . 在文中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清欢”是环境清幽,饮食清淡,心灵纯净的世界。 C . 本文用对比手法写两次去圆通寺的不同感受,是为了享受那里的“清欢”。 D . 文章在末尾联想东坡诗句道出了真正能享受到“清欢”的人,是能够在俗世中寻找到内心宁静的有着高雅志趣的人。
    2. (2) 本文以“清欢”为题,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3. (3) “清欢”如此难得,我们又如何去追求它呢?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想法。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 . 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 . 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 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陪邻 C . 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 . ①高帝笑起             ②泉涓涓始流
    3.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 . ①③④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⑥
    4.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B .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四、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在这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中,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上句的每一个字都与下句形成对仗关系。 C . “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表现离别的深情。 D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E .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诗的节奏明快,而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 (2) 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3.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2. (2) 《静女》中描绘小伙子未见恋人时焦灼不安的情态的两句是,
    3. (3) 《离骚》中的,写出了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
    4. (4) 《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的人生短暂的感叹是,
    5. (5)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1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就具备工匠精神。

七、名著阅读
  • 15. 依据要求题目。
    1. (1) 下面两个人物分别是《三国演义》中的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 (2) 《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6. 依据要求题目。
    1. (1) 填空《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全书采用第人称叙事,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2. (2) 继父的姐姐到来以后,大卫觉得受到了很多的屈辱,请概括受到了哪些屈辱?
八、命题作文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至少使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⑤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