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19-07-09 浏览次数:3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九上·宁德期末)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O B . Al C . Si D . Fe
  • 2. 空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
    A . N2 B . CO2 C . O2 D . H2O
  • 3.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A . NO2 B . NO C . NaNO2 D . N2
  • 4. 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 2个氢原子:H2 B . 氧气分子:2O C . 五氧化二磷:5O2P D . 氯离子:Cl
  • 5. 判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 硫是淡黄色固体 B . 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 燃烧时放出热量 D . 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6. (2017·西湖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读取数值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加热液体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B .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 C . 在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 . 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 8.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 温度计可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 . 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 . 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 9. 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中用到的是直流电源 B . a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 . a、b两端产生气体的质量比大约为2:1 D .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是为了产生较多的气体
  • 10.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B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量的细铁丝,点燃

    D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简答题
  • 11.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1. (1) 6000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的钢瓶中,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此现象
    2. (2) 在食品袋中填充气体,可防止食品变质,你认为填充的气体是,说出你的理由
    3. (3)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写出其中属于氧化物的化学式,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条)
  • 12. (生产实际应用)

    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孝河湿地公园远足活动,他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河水,带回了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如图1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明矾的作用是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2. (2) 小明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过滤。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_____
      A . 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 B .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C .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D . 液面不低于滤纸边缘
    3. (3)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除去水中的
    4. (4) 上述可降低水硬度的操作是。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内壁附着许多水垢,说明小明所取水样为(填“硬水”或“软水”)。
  •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钙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和钙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钙离子符号为

    2. (2) 如图表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请回答。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成氯原子,然后。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生成物的化学式是,生成物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三、填空题
  • 14.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中多含氮、磷、硫等元素和致病细茵,易生恶臭,它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溧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1. (1) 写出生活污水中所含元素的元素符号(至少写三种)
    2. (2) 写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了的物理方法。(写出一种)
    3. (3) 再生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 (4) 你认为再生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四、推断题
  • 15. A,B,C,D四种纯净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是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具有氧化性的一种气体单质。“→”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请回答。

    1. (1) A→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B→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3. (3) D的化学式是
五、实验题
  • 16.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所标仪器名称a,b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3. (3) 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
    4. (4) 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能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5. (5)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六、科学探究题
  • 17. (科学探究)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中B处观察到木炭发红。C处观察到,且集气瓶外壁发热。D处观察到
    2. (2) 图二B处实验时应先将细铁丝,然后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3. (3) 图二A处实验为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观察到铁丝发红。B处观察到,B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 (4) 若图二B处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
    5. (5)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在反应中

  • 18. 化学课上,同学们对分子的性质展开以下探究。

    (情景创设)

    情景1.老师在手帕上撒了一些香水,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闻到了香味。

    情景2.资料介绍:“用热水泡茶,3﹣4分钟后,香气和口感最佳。用冷开水泡茶,约8﹣10小时后,茶味甘醇可口。

    (提出问题)以上情景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分子之间有间隔。

    猜想二: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提示: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

    ⑵酚酞溶液中有水。

    ⑶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现象:

    猜想二正确

    步骤二:将少量、等量的品红同时放入分别

    盛有的A、B两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如图所示。

    提示:品红能溶于水,形成红色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生活中还有许多能体现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事例,请举一例:

七、计算题
  • 19.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化学式为C6H8O6 , 请计算。
    1. (1) 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2. (2) 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 (3) 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