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19-07-05 浏览次数:4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公田变为私田 B .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的确立
  • 2. 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 . 开始使用铁器 B . 注重精耕细作 C . 尚未推广牛耕 D . 雇佣关系盛行
  • 3.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
    A . 将公田化为私田 B . 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 . 土地兼并 D . 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 4.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 . 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 . 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 . 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 . 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 5.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
    A .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 .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6.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 . 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 . 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 . 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 7.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 . 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 .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 . 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D .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 8.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 .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 . 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 . 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9. 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 . 封建国家重视农业 B . 商人地位低下 C . 海外贸易不发达 D . 重农轻商的思想
  • 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 商业发展导致先秦城市的兴起 B . 市镇的兴起冲击了农村自然经济 C . 唐朝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 D . 明清的商贸城市已经脱离政治中心
  • 11. 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17高一下·汉中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 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 . 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 . 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 13.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 . 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 . .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 .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 14.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 . 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 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 15.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搭配准确的是(   )
    A . 商周一铁器 B . 秦汉一彩瓷 C . 唐宋一青铜器 D . 明清一棉布
  • 16. 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

    以上各图反映了(   )

    ①洋务运动

    ②中国军队近代化

    ③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7. 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

    ①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②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

    ③“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

    ④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创办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2018高二上·宁夏期末)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 . 同盟会《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 . 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 . 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国的主要城市 D . 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 19. (2016·渭南模拟)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

    A .  反对世界大战 B . 倡导民主科学 C . 宣扬实业救国 D . 维护领土主权
  • 20.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除了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外,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也有密切的关联。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停滞 B . 一战后,国内政局稳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侵华,中国民族工业日渐衰退 D . 国民党统治前期鼓励工商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速度空前
  • 21.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
    A . 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 . 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 . 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 . 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 22.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 . 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 . 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 .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 . 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23. (2017高一下·包头期末)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 . 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 . 发动大跃进运动 C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24. 如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A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 . 互助合作运动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 . “文革”“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 25.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
    A . 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 “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 . 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D .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 26.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 . 结束“两个凡是” B .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 提出“一国两制” D .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7. 1979年湖北省管的177种工业产品生产计划,全部是指令性的。到1984年,指令性的减少到44种,其余的改为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说明了(   )
    A . 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与发展 B . 对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政策 C .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8.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 .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 . 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 29. 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
    A . 十三大 B . 十四大 C . 十四届三中全会 D . 十六大
  • 3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1

    材料二:“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图2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 (3) 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 (4) 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 32. 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 (2) 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3. (3) 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3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 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 (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