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19-05-29 浏览次数:57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总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 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B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 . 氟、硫、氯三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 . 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 2. 2016年,南京大学邹志刚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利用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 ,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此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变 B . 此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 此反应为CO2的利用创造一种新的方法 D . 此反应制取的CH4可以再生利用
  • 3. 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以上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和C B . C在生殖和发育的特点的胎生哺乳 C . A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能辅助呼吸 D . A,B,C,D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
  • 4.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 .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 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生产者 D .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 5.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 . 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6. 又快到吃枇杷的季节,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在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相同时,若以人工授粉的方式将平头大红袍的花粉,传播到软条白沙的柱头上成功实现杂交,则下列关于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味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类似于平头大红袍 B . 类似于软条白沙 C . 平头大红袍和软条白沙的混合味道 D . 与平头大红袍和软条白沙的味道无相关性
  • 7.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 . 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 . 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 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 8.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深入我们的生活,对上述植物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碗豆的每一粒豆都是由胚发育而成的种子 B . 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苹果树 C . 大豆、大蒜、生姜、苹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D . 吃生姜时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 9.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20 s内将一个重为 600 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4 m。拉力F做功为1440 J,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 m2 , 物体移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为350 N。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1600Pa B . 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720w C . 拉力F的大小是125N D . 动滑轮的重力是10N
  • 10. 如图是碳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需几分钟时间。最能说明这个反应已经完成的实验现象是(   )

    A .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出现浑浊现象 B .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再有气泡冒出 C .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再出现浑浊现象 D . 装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出现红色物质
  • 11. 小江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关于该装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线圈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B . 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C . 利用该装置可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D . 交换铜片和锌片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
  • 12.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 . 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 . 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 . 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 13. 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是由水作溶剂形成的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 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析出食盐晶体 C . 将K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 .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既不放出热量,又不吸收热量
  • 14. 小南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自行车和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所挂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15. 如图所示,是体能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 . 实心球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 . 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实心球的惯性大小不变,速度逐渐减小 D . 实心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16. 小江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进入集气瓶里的水的体积远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 没有预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取用红磷的量太多 C . 实验时忘记事先夹紧止水夹 D . 实验后未等瓶内气体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 17. 小江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 ,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 , 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 ,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p1<p2 B . p1=p2 C . p3<p4 D . p3=p4
  • 18. 小南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19. 继黄金、白金之后,钯金(Pd)首饰在市场上悄然兴起。为了获得钯金,取17.7%的PdCl2溶液100g,加入10.0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钯金和铁的氯化物。经分析所得钯金的质量为10.6g,未反应的铁粉质量为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12.7g B . 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16.25g C . 该反应说明钯金比铁活泼 D . 生成铁的氯化物为FeCl3
  • 20.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 . 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 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
二、填空题(共 26分)
  • 21. 一位身体健康的同学,中餐吃了较多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填器官名称)处被彻底消化.测得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含量逐步下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是。下午他排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肾小管有作用.
  • 22.               

    1. (1) 在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生产者是
    2. (2) 如果组成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生物成分是
    3. (3) 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和周围的环境非常相似,水中睡莲茎和叶中有发达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3. A、B、C、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右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 (1) C的化学式为
    2. (2) 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 , 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1. (1) 操作a的名称是
    2. (2) 上述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 该工艺中循环使用的X为(填化学式)。
  • 25.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同学运动较快,图中的a点表示

  • 26. 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米。月球上的两块平面镜的夹角是,才能把地球射来的激光偏折180°,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科学家是否可以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测地月之间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
  • 27. 科学探究式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填字母)生理活动。
    2. (2) 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只有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这说明了什么?
  • 28. 小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小江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

    H2SO4

    NaOH

    H2SO4

    NaCl

    H2SO4

    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除Na+、Cl外,还有(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小江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 29.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南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 (1) 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2. (2) 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 , 还有可能生成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写出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 30. 小可将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入电路,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功率。

    1. (1) 请在图(a)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 (2) 小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U-I图像,如图(b)甲所示。观察图像发现AB部分为线段,BC部分为曲线。为便于分析,将线段AB延长作出图像,如图 (b)乙所示。比较甲、乙两图像,发现两图像间的距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说明
    3. (3) 根据图像中B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小灯泡的电阻R=Ω。
  • 31.                   

    1. (1) 观察光路图甲,可以发现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2. (2) 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物质

      水中的速度

      玻璃中的速度

      冰中的速度

      空气中的速度

      酒精中的速度

      速度m/s

      2.25×108

      2.0×108

      2.30×108

      3.0×108

      2.2×108

    3. (3)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 32.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 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 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 pH 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2. (2) 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 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 pH 应分别控制在

      ②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3分)
  • 33. 图甲是一个豆浆机的实物图,豆浆机的中间部位是一个电动机,电动机通过金属杆带 动其下部的刀片旋转,从而将原料粉碎打浆;刀片外部是一个环状加热管(电热丝),用来对豆浆加热,该豆浆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加热和打浆交替进行,图乙是该豆浆机做好一次豆浆的P﹣t图象。求:

    额定电压

    220V

    频率

    50Hz

    电动机输入功率

    110W

    加热功率

    1000W

    1. (1) 加热管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阻值是多少?
    2. (2) 在8~11分钟的时间内,设豆浆质量为1.5kg,比热恒为4×103J/(kg•℃),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全被豆浆吸收,到第11分钟时豆浆温度恰好为100℃,则第8分钟时豆浆温度为多少?
    3. (3) 豆浆机在粉碎打浆时,电动机的内阻为40Ω,则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
  • 34. 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kg、底面积为3×10-3m2 , 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 (1) 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2. (2) 如图所示,在该装置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5×10-5 m3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 m。此时,该装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克?
    3. (3) 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
  • 35.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硬棒(质量可忽略不计)、细线、若干已知重力的物体、刻度尺等器材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在C处挂一待测物体B,当重为8牛的物体A挂在D处时,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得OC为6厘米,OD为18厘米。

    1. (1) 此时物体B的重力是多少牛?
    2. (2) 保持O点位置和物体A的重力不变,在C处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别在OE上标出相应的重力值所对应的刻度,就制成了一根能直接读出待测物体重力的杠杆。问该杠杆的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 3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 100 克氢氧化钠溶液,取其中 20 克置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慢慢滴入烧杯中,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

    1. (1)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填字母)仪器。
    2. (2) 反应进行到 A 点时,溶液中的 pH7(选填“>”“<”或“=”)   。
    3. (3) 兴趣小组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37. 氢气可被用作清洁能源,但它的制取、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有望解决这几大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未来的氢动力汽车将携带易于存储的糖类,如淀粉,其化学式是(C6H10O5)。 科学家使用由多种特殊的酶组成的混合物,将淀粉和水转变成CO2和H2的混合气体,将CO2除去后,H2进入燃料电池产生电力,驱动汽车前进。燃料箱容量为55升的汽车可携带约27千克淀粉和21千克的水,完全转变,可以产生4千克氢气,其余为CO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该项技术,汽车运动时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         
      A . 化学能 B . 太阳能 C . 电能 D . 热能
    2. (2) 混合物中的酶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性。
    3. (3) 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70千瓦,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千克
    4. (4) 这种技术的实用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在汽车中怎样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就是问题之 一。有人提出了下列方案:

      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②在常温下对混合气体加压,使之液化分离(在20℃时,将CO2加压到5.73×106 Pa,即会液化;氢气在-239.96℃以上温度时,加高压也不会液化)。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理论上你认为哪种方案更适合在氢动力汽车上应用  (填序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