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科学学...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7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南湖模拟) 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如左图所示,一根条形磁体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下图所示的是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有人发明了一种“发电地板”,如左下图所示。 发电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行人或车辆通过时,挤压地板使永磁体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便能发电。 该发电地板的工作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验原理相同( )


    A . B . C . D .
  • 4.

    如下图所示,有关测电笔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氖管发光时测电笔接触的是零线 B . 使用时手可以接触测电笔的任何部位 C . 氖管发光时测电笔接触的是火线 D . 测电笔与手接触的部分都是绝缘体
  • 5. 金属钛(Titanium)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材料,因为具有奇特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金属钛的元素符号是 (      )

    A . Ti B . TI C . ti D . tI
  • 6. 3•15晚会曾报道了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    )

    A .  金属铬 B . 铬元素 C . 铬离子 D . 铬原子
  • 7. 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若以●表示氖原子,则氖气可用下列(     )模型表示

    A . B . C . D .
  • 8.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 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在分子中不可能运动 D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 9.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B .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 . 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 . 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
  • 10. 某家庭电路中安装有“220 V、5 A”的空气开关(未画出),下图是电路中的四种情况,开关全部闭合后,不会引起空气开关“跳闸”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 . 都是分解反应       B . 都生成气体      C . 都放出热量 D . 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假设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为Mkg,以此为标准时,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若以原子质量为2Mkg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 8 B . 16 C . 32 D . 64
  • 13. 已知某石灰石(主要含Ca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杂质中不含有碳元素),则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A . 12% B . 40% C . 75% D . 90%
  • 14.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下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氦原子的质子和中子还可分,它们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B . 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 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D . 在元素周期表中,氦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 
  • 15.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单宁酸中有52个氢原子 C .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二、<b>填空题</b>
  • 16. 用元素符号表示:                      

    1. (1) 氧气      

    2. (2) 金属铜 

    3. (3) 硝酸铵     

    4. (4) 3个钙离子

  • 17.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从该模型可知:

    1. (1) 1个乙分子由个A原子构成。

    2. (2) 该反应是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3. (3) 丙物质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 18. 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将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微观角度分析,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 (2)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都是加碘盐,根据您的生活经验推测,加碘食盐中(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 19.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20.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反应①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2. (2) 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

    3. (3) 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填“稳定”或“活泼”)的气体。 

  • 21. 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碳-14含量来推断古生物的年代,已知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个中子,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 22.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属于同种元素,又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数,故属于两种不同的微粒。

  • 23.

    如下图,闭合开关S,通电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左。则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极,电源的右端为极。

  • 24.

    模型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右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元素。

三、<b>实验探究题</b>
  • 25.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 (1) 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2. (2)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都会增加,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 26.

    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 (1) 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 (2)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 27. 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 加热高锰酸钾 。

    1. (1)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选填字母)作反应物。

    2. (2)

      如下图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若用装置A、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 (3)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选填字母) 

  • 28.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

    氮化镁(Mg3N2)固体。

    1. (1) 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瓶的原因是            

    2. (2) 实验室中若用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瓶中消耗掉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4

  • 29.

    甲、乙两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了。对于小磁针转动的原因,两同学有如下假设:

       

    甲:因为导线通电会发热,造成导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对流运动使磁针偏转。

    乙:因为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请据此回答:

    1. (1) 没通电时,静止小磁针的N极总会指向地理的。(填“南方”或“北方”)

    2. (2) 两同学讨论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闭合开关,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预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 30. 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能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请据此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某种材料制成的磁敏电阻,其阻值R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由图像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图中的图像没过坐标原点是因为 。

    2. (2) 将该磁敏电阻接入图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不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仅将磁敏电阻由图乙所示的1位置移至2位置,则电流表的示数将

四、<b >分析计算题</b>
  • 31. 测电笔中有一个高阻值的电阻,这样可使测电笔测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的火线时,加在人体身上的电压在安全电压(36伏)以内。若测电笔氖管发光时的电流为0.2毫安。则:

    1. (1) 测电笔中的高阻值电阻与氖管是 (填“串联”或“并联”)。

    2. (2) 测电笔中的高阻值电阻的电阻不应小于多少欧姆?(不计氖管电阻)

  • 32.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

    1. (1) 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  。

      A.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2. (2) 食盐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 (3) 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多少克?

  • 33.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恒温箱的原理图。“控制电路”由热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0、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电源U1(U1=8V)、开关、导线等组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下表。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电磁铁的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由电源U2(U2=220V)、发热电阻R2 (R2=110Ω)、导线等组成。

     

    温度/℃

    30

    35

    40

    45

    50

    热敏电阻阻值/Ω

    350

    300

    250

    200

    160

    求:

    1. (1) 为使恒温箱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工作电路”自动断开。则导线端点C最初应接(填A或B)接线柱。

    2. (2) 若设定恒温箱的温度最高为45℃,则“控制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

    3. (3) “控制电路”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知识?请说出两点(示例中的除外)。

      示例:控制电路中用到了“欧姆定律”的科学知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